躁動患者約束背心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躁動患者約束背心,包括前開衫式背心體,所述背心體的對襟處設有紐扣,所述背心體的左右兩側各設有三根約束帶。通過設置多個約束帶,能夠有效限制患者上半身較大幅度的動作,避免因躁動而引起意外傷害的發生;背心為前開衫式,避免后開衫式對患者造成壓瘡的可能性或壓迫損傷;患者約束時與皮膚接觸面積大、局部壓強小;患者有一定的活動空間,不會因掙扎而越來越緊。
【專利說明】躁動患者約束背心
【技術領域】
[0001]本申請涉及一種躁動患者約束背心。
【背景技術】
[0002]對于躁動患者,在輸液前,一般需要利用約束裝置將患者固定住?,F有約束裝置通常包括上半身的約束帶(約束胸、肩部)和下半身的約束帶(約束腹部、膝關節),在使用過程中,患者越興奮躁動或約束時間越長,約束帶會越束越緊,給患者造成不舒適感,甚至會壓迫腋部血管及臂叢神經,導致臂部血液循環障礙,造成肩背部疼痛及雙臂麻木,有些甚至會出現勒痕或壓瘡。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新的躁動患者約束背心。
[0004]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躁動患者約束背心,包括前開衫式背心體,所述背心體的對襟處設有紐扣,所述背心體的左右兩側各設有三根約束帶。
[0005]左側的三根約束帶和右側的三根約束帶對稱。
[0006]左右側的三根所述約束帶中,最上方約束帶位于所述背心體的袖口處,且最上方約束帶和中間約束帶的間距小于中間約束帶和最下方約束帶的間距。
[0007]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設置多個約束帶,能夠有效限制患者上半身較大幅度的動作,避免因躁動而引起意外傷害的發生;背心為前開衫式,避免后開衫式對患者造成壓瘡的可能性或壓迫損傷;患者約束時與皮膚接觸面積大、局部壓強?。换颊哂幸欢ǖ幕顒涌臻g,不會因掙扎而越來越緊。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圖1是本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9]如圖1所示,本實施方式躁動患者約束背心包括背心體1,背心體為前開衫式,其對襟處設有多個紐扣2。背心體的左側和右側各設有三條約束帶3。各約束帶可以相互平行。各側的三條約束帶中,最上方約束帶可以位于背心體的袖口處,最上方約束帶和中間約束帶的間距可以小于中間約束帶和最下方約束帶的間距。當然,各約束帶的位置和間距,可以根據對躁動患者的約束要求設計。
[0010]制作時,可以將棉布裁剪成前開衫式背心,用縫紉機將裁剪的背心縫好,在背心兩側腋窩下方加固雙層帆布,并在背心左右側各縫好三條約束帶;用縫針將紐扣眼縫邊并釘好背心前排對襟處的紐扣,紐扣眼與紐扣大小匹配。
[0011]使用時,協助患者穿上約束背心,扣好約束背心對襟處的紐扣;接著,協助患者取得舒適的體位;最后,將約束背心左右三條約束帶分別系在床邊,系活結,松緊度以患者活動時肢體不易脫出、不影響血液循環為宜。對于特別躁動的患者,可將約束帶置于雙側手臂的上方,避免手臂的大幅度活動但仍可有一定的活動空間。
[0012]躁動患者約束背心的主要效果有:1)能夠有效限制患者上半身較大幅度的動作,避免因躁動而引起意外傷害的發生。2)背心為前開衫式,避免后開衫式對患者造成壓瘡的可能性或壓迫損傷。3)患者約束時與皮膚接觸面積大、局部壓強小。4)約束背心約束牢固,患者不易掙脫,需約束雙手時,該約束背心的約束帶可同時約束雙手而不需額外再加手部約束帶。5)被約束的人體部位受力較均勻,患者有一定的活動空間,不會因掙扎而越來越緊。6)縫制簡單,護士操作簡單、方便,易于快速約束躁動患者。7)可以采用純棉材質,患者貼身穿著感覺舒適,視覺感官效果好,患者及家屬均易于接受。8)約束背心不易壓迫臂叢神經及血管,避免了因約束而影響患肢體的血液循環。通過對躁動患者臨床使用觀察,該約束背心的臨床應用效果滿意。
[0013]約束背心的尺寸可以根據統計數據設計,如背心身長70cm、寬56cm、領口寬30cm、肩寬8cm和袖口寬25cm。
[0014]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
【權利要求】
1.一種躁動患者約束背心,其特征在于,包括前開衫式背心體,所述背心體的對襟處設有紐扣,所述背心體的左右兩側各設有三根約束帶。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躁動患者約束背心,其特征在于,左側的三根約束帶和右側的三根約束帶對稱。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躁動患者約束背心,其特征在于,各側的三根所述約束帶中,最上方約束帶位于所述背心體的袖口處,且最上方約束帶和中間約束帶的間距小于中間約束帶和最下方約束帶的間距。
【文檔編號】A61F5/37GK203970648SQ201420296817
【公開日】2014年12月3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5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5日
【發明者】朱雁, 許海丹, 謝小華, 彭小花, 蓋垚 申請人: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