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膜帶網異物鉗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覆膜帶網異物鉗,它包括套圈、拉索、外管、導向管、滑環和手柄,外管連接在手柄上,滑環滑配在手柄上,拉索插裝在外管內,導向管插裝在手柄內,拉索的一端通過連接套與套圈固定連接,拉索的另一端與導向管連接,導向管再與滑環連接,套圈的外圈為可自由彎曲的支撐架,套圈的中部為連接在支撐架上的網體,并且網體表面覆有異物隔離膜。本實用新型能夠使套取異物收攏后,異物表面的鋒棱與人體無法接觸,避免其取出異物時損傷人體組織的現象。
【專利說明】覆膜帶網異物鉗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覆膜帶網異物鉗,屬于醫療器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目前,現臨床上常采用帶網異物鉗對人體異物進行清除,但是在面對異物表面復雜、有鋒棱情況時,無法避免異物與人體組織的接觸,取出異物時,可能損傷人體組織,甚至造成組織出血或穿孔等現象,故此類情況下帶網異物鉗將無法有效的進行手術。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覆膜帶網異物鉗,它能夠使套取異物收攏后,異物表面的鋒棱與人體無法接觸,避免其取出異物時損傷人體組織的現象。
[000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覆膜帶網異物鉗,它包括套圈、拉索、外管、導向管、滑環和手柄,外管連接在手柄上,滑環滑配在手柄上,拉索插裝在外管內,導向管插裝在手柄內,拉索的一端通過連接套與套圈固定連接,拉索的另一端與導向管連接,導向管再與滑環連接,套圈的外圈為可自由彎曲的支撐架,套圈的中部為連接在支撐架上的網體,并且網體表面覆有異物隔離膜。
[0005]進一步,所述的支撐架為鋼絲。
[0006]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后,在內窺鏡的監視下,本異物鉗沿鉗道孔插入,插入應謹慎緩慢,注意觀察產品前端伸出內鏡前端;產品靠近異物后,操作滑環控制套圈伸出外管,套住異物后收攏套圈緩慢撤出,必要時內窺鏡需一同取出,由于本異物鉗采用套圈在網體表面上進行覆膜,在套取異物收攏后,由于有異物隔離膜的存在,異物表面的鋒棱與人體無法接觸,從而能夠使套取異物收攏后,異物表面的鋒棱與人體無法接觸,避免其取出異物時損傷人體組織的現象。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覆膜帶網異物鉗的結構示意圖;
[0008]圖2為圖1中的局部放大圖;
[0009]其中,I為套圈;1-1為支撐架;1_2為網體;1_3為異物隔離膜;2為拉索;3為外管;4為導向管;5為滑環;6為手柄;7為連接套。
【具體實施方式】
[0010]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內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據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11]如圖1、2所示,一種覆膜帶網異物鉗,它包括套圈1、拉索2、外管3、導向管4、滑環5和手柄6,外管3連接在手柄6上,滑環5滑配在手柄6上,拉索2插裝在外管3內,導向管4插裝在手柄6內,拉索2的一端通過連接套7與套圈I固定連接,拉索2的另一端與導向管4連接,導向管4再與滑環5連接,套圈I的外圈為可自由彎曲的支撐架1-1,套圈I的中部為連接在支撐架1-1上的網體1-2,并且網體1-2表面覆有異物隔離膜1-3。
[0012]支撐架1-1為鋼絲,但不限于此。
[0013]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0014]在內窺鏡的監視下,本異物鉗沿鉗道孔插入,插入應謹慎緩慢,注意觀察產品前端伸出內鏡前端;產品靠近異物后,操作滑環5控制套圈I伸出外管3,套住異物后收攏套圈I緩慢撤出,必要時內窺鏡需一同取出,由于本異物鉗采用的套圈I在網體1-2表面上進行覆膜,在套取異物收攏后,由于有異物隔離膜1-3的存在,異物表面的鋒棱與人體無法接觸,從而能夠使套取異物收攏后,異物表面的鋒棱與人體無法接觸,避免其取出異物時損傷人體組織的現象。
[0015]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覆膜帶網異物鉗,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套圈(I)、拉索(2)、外管(3)、導向管(4)、滑環(5)和手柄(6),外管(3)連接在手柄(6)上,滑環(5)滑配在手柄(6)上,拉索(2)插裝在外管(3)內,導向管⑷插裝在手柄(6)內,拉索⑵的一端通過連接套(7)與套圈⑴固定連接,拉索⑵的另一端與導向管⑷連接,導向管⑷再與滑環(5)連接,套圈(I)的外圈為可自由彎曲的支撐架(1-1),套圈(I)的中部為連接在支撐架(1-1)上的網體(1-2),并且網體(1-2)表面覆有異物隔離膜(1-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帶網異物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撐架(1-1)為鋼絲。
【文檔編號】A61B17/50GK203970516SQ201420382053
【公開日】2014年12月3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10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10日
【發明者】繆東林, 繆建林, 鮑少鵬 申請人:江蘇唯德康醫療科技有限公司, 繆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