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脈象測試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脈象測試系統。所述脈象測試系統包括:殼體;脈象探測部件,所述脈象探測部件設置在所述殼體的下方,用于探測人體不同位置的脈搏強度和單位時間內的脈搏數值;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連接所述脈象探測部件,用于控制測試命令,并且采集所述脈象探測部件的數據;電源,所述電源連接所述第一控制器;移動設備,所述移動設備連接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采集和存儲所述第一控制器內的數據。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脈象測試系統根據移動設備中存儲的中醫疾病診斷方案對患者脈搏進行存儲,并根據存儲的脈搏數據診斷出患者的疾病。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脈象測試系統有效提高了中醫疾病診斷的效率。
【專利說明】一種脈象測試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脈象測試的【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脈象測試系統。
【背景技術】
[0002]人體脈搏系統不僅是人體輸送養料、傳遞能量和傳播各種生理病理信息的重要途徑,更是心血管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脈搏被認為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交響樂,中醫可通過觀察和分析人體的脈象特征來診斷疾病和臟腑的活動規律即脈診,俗稱“號脈”。
[0003]中醫寸口三部九候診脈法是醫生憑手指觸覺病人橈動脈的寸、關、尺三部并按“沉、中、浮”壓力可獲知人體五臟六腑的病理變化。但由于傳統脈診的定性化和主觀性大大影響了其精度與可行性,成為中醫脈診應用和發展中的制約因素。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以及生物醫學、數學、生物力學、生物物理學、計算機技術等向中醫領域的滲透,為脈診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0004]現有的脈象探測儀,采用的是三探頭對三個取脈點進行同時采集。其缺點是獲得的脈搏信號不夠穩定,彼此之間易產生干擾,各個探頭之間的距離固定,不能根據人手腕寸、關、尺之間的距離大小進行調整,對測量人群沒有普逼性。另外,還有的脈象探測儀采用復雜的機械傳動機構來實現模擬中醫的三部取脈法。導致其結構復雜,體積大,不便于攜帶、不適合家庭或者社區使用。
[0005]因此希望有一種脈象測試系統來克服或至少減輕上述的缺陷。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脈象測試系統來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
[0007]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脈象測試系統包括:
[0008]殼體;
[0009]脈象探測部件,所述脈象探測部件設置在所述殼體的下方,用于探測人體不同位置的脈搏強度和單位時間內的脈搏數值;
[0010]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連接所述脈象探測部件,用于控制測試命令,并且采集所述脈象探測部件的數據;
[0011]電源,所述電源連接所述第一控制器;
[0012]移動設備,所述移動設備連接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采集和存儲所述第一控制器內的數據。
[0013]優選地,所述移動設備包括:第二控制單元,所述第二控制單元連接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存儲所述第一控制器內的數據。
[0014]優選地,所述脈象探測部件包括:脈象傳感器部件、氣囊、套筒和氣泵,所述氣囊、所述傳感器和所述氣泵分別設置在所述套筒內,所述氣囊設置在所述傳感器上方,所述氣泵設置在所述氣囊的上方,所述氣囊用于充放氣而帶動所述傳感器在所述套筒內滑動。
[0015]優選地,所述脈象探測部件的數量為三個。
[0016]優選地,脈象測試系統還包括袖帶,所述袖帶分別設置在所述殼體的兩端,所述袖帶套設于人體撓動脈上,將所述脈象探測部件固定在人體的尺、關、寸三脈上。
[0017]優選地,所述脈象傳感器部件包括:屏蔽殼、彈性梁、壓力應變片、脈象傳感器、紅外發射管陣列和紅外接收管陣列。
[0018]優選地,所述移動設備與所述第一控制器之間的連接方式為:數據線、藍牙或Wifi。
[0019]優選地,所述袖帶的材質為尼龍、橡膠或塑料。
[0020]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脈象測試系統,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脈象測試系統根據移動設備中存儲的中醫疾病診斷方案對患者脈搏進行存儲,并根據存儲的脈搏數據診斷出患者的疾病。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脈象測試系統有效提高了中醫疾病診斷的效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脈象測試系統示意性視圖。
[0022]圖2是圖1所示的脈象探測部件的示意性視圖。
[0023]圖3是圖1所示的脈象傳感器的示意性視圖。
[0024]附圖標記:
[0025]
1殼體7氣泵
2脈象探測部件 8袖帶
3移動設備9~屏蔽殼
4~WS To-彈性梁
5脈象傳感器 TT壓力應變片
6氣囊12傳感器外殼
【具體實施方式】
[0026]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更加詳細的描述。在附圖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
[0027]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
[0028]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寬泛實施例的一種脈象測試系統包括:殼體;脈象探測部件,所述脈象探測部件設置在所述殼體的下方,用于探測人體不同位置的脈搏強度和單位時間內的脈搏數值;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連接所述脈象探測部件,用于控制測試命令,并且采集所述脈象探測部件的數據;電源,所述電源連接所述第一控制器;移動設備,所述移動設備連接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采集和存儲所述第一控制器內的數據。
[0029]如圖1所示,脈象測試系統包括:殼體1、脈象探測部件3、移動設備4和袖帶8。
[0030]如圖1所示,脈象探測部件3設置在殼體I的下方,脈象探測部件3的數量為三個。但可以理解的是,脈象探測部件3的數量不限于圖示所示,在一未圖示實施例中,脈象探測部件3的數量為兩個。
[0031]如圖1所示,脈象探測部件3的形狀為圓柱形。但可以理解的是,脈象探測部件3的形狀不限于圖示所示,在一未圖示實施例中,脈象探測部件3的形狀為長方體。
[0032]如圖1所示,袖帶8設置在殼體I的兩端。但可以理解的是,袖帶8設置在殼體I的位置不限于圖示所示,在一未圖示實施例中,袖帶8圍繞殼體I設置。
[0033]如圖1所示,袖帶8將脈象測試系統纏繞固定在人體撓動脈上,將三個脈象探測部件3分別固定在人體的尺、關、寸三脈上。
[0034]在一未圖示實施例中,脈象測試系統還包括:第一控制器和電源,所述第一控制器連接脈象探測部件3,用于控制測試命令,并且采集脈象探測部件3的數據;所示電源供給所述第一控制器和脈象探測部件3電能。
[0035]在一未圖示實施例中,移動設備4通過數據線連接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采集和存儲所述第一控制器內的數據。但可以理解的是,移動設備4與所述第一控制器的連接方式不限于數據線連接。在一未圖示實施例中,移動設備4通過藍牙連接所述第一控制器。在另一未圖示實施例中,移動設備4通過WIFI連接所述第一控制器。
[0036]在一未圖示實施例中,移動設備4包括:第二控制單元,所述第二控制單元連接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存儲所述第一控制器內的數據。
[0037]如圖2所示,脈象探測部件2包括:套筒4、脈象傳感器5、氣囊6和氣泵7,脈象傳感器5、氣囊6和氣泵7分別設置在套筒4內,氣囊6設置在脈象傳感器5的上方,氣囊6連接氣泵7形成氣囊6內的充放氣體,通過氣囊6的充放氣體帶動脈象傳感器5在套筒4內滑動,脈象傳感器5在人體皮膚上的不同壓力形成中醫號脈的“沉、中、浮”獲知人體五臟六腑的病理變化。
[0038]如圖3所示,脈象傳感器5包括:屏蔽殼9、彈性梁10、四個壓力應變片11和傳感器外殼12,彈性梁10設置在屏蔽殼9內部,并且彈性梁10連接屏蔽殼9,在彈性梁10的上方和下方分別成對設置四個壓力應變片11,彈性梁10連接傳感器外殼12。但可以理解的是,壓力應變片11的數量不限于圖示方式。在一未圖示實施例中,脈象傳感器5包括兩個壓力應變片11。
[0039]四個壓力應變片11組成Wheatstone橋路,Wheatestone橋是壓力傳感器中常用的電路,可以提高檢測壓力信號的靈敏度。當脈象傳感器5放在橈動脈處,橈動脈的震動由傳感器外殼12傳導至彈性梁10,導致彈性梁10發生形變,并帶動彈性梁10上的壓力應變片11發生形變。壓力應變片11是一種敏感器件,發生微小的形變都會導致電阻的變化,最終把脈象信號轉換成了電信號。
[0040]在一未圖示實施例中,袖帶8的材質為尼龍。但可以理解的是,袖帶8的材質不限于尼龍。在一未圖示實施例中,袖帶8的材質為橡膠。在另一未圖示實施例中,袖帶8的材質為塑料。
[0041]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脈象測試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 殼體; 脈象探測部件,所述脈象探測部件設置在所述殼體的下方,用于探測人體不同位置的脈搏強度和單位時間內的脈搏數值; 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連接所述脈象探測部件,用于控制測試命令,并且采集所述脈象探測部件的數據; 電源,所述電源連接所述第一控制器; 移動設備,所述移動設備連接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采集和存儲所述第一控制器內的數據。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脈象測試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設備包括:第二控制單元,所述第二控制單元連接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存儲所述第一控制器內的數據。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脈象測試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脈象探測部件包括:脈象傳感器部件、氣囊、套筒和氣泵,所述氣囊、所述脈象傳感器部件和所述氣泵分別設置在所述套筒內,所述氣囊設置在所述脈象傳感器部件上方,所述氣泵設置在所述氣囊的上方,所述氣囊用于充放氣而帶動所述脈象傳感器部件在所述套筒內滑動。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脈象測試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脈象探測部件的數量為三個。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脈象測試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袖帶,所述袖帶分別設置在所述殼體的兩端,所述袖帶套設于人體撓動脈上,將所述脈象探測部件固定在人體的尺、關、寸三脈上。
6.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脈象測試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脈象傳感器部件包括:屏蔽殼、彈性梁、壓力應變片、脈象傳感器、紅外發射管陣列和紅外接收管陣列。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脈象測試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設備與所述第一控制器之間的連接方式為:數據線、藍牙或Wifi。
8.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脈象測試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袖帶的材質為尼龍、橡膠或塑料。
【文檔編號】A61B5/02GK203970362SQ201420455812
【公開日】2014年12月3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14日 優先權日:2014年8月14日
【發明者】龍國亮 申請人:龍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