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中耳炎的中藥沖劑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中耳炎的中藥沖劑及其制備方法,治療中耳炎的中藥沖劑按照重量份的原料包括黃花捻、連翹、馬藺根、黃芪、積雪草、余甘子、澤瀉、地耳草、梨木皮、蒼耳子、滿金子、蟬蛻、馬齒莧、無花果、鬼針草、金銀花、翻白草、穿心蓮、冰片、蔥白、紫蘇葉、辛夷、甘草、黨參和烏蘞莓,治療中耳炎的中藥沖劑及其制備方法具體步驟包括:稱取各原料,采用超臨界萃取法提取金銀花、黃芪、連翹和黨參的揮發油,通過文火煎煮過濾分別制備過濾液A和過濾液B,濃縮干燥得到中藥沖劑。本發明制作簡便、工藝簡單,經濟有效,療程短,治愈率高,具有解堵排膿、斂濕祛腐的功效,主治中耳炎引起的耳痛、發熱、嘔吐和咳嗽等癥狀。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中耳炎的中藥沖劑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中藥【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治療中耳炎的中藥沖劑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中耳發炎就是中耳炎,是一種常見病。可分為非化膿性及化膿性兩大類。中耳炎常發生于兒童,其他年齡段的人群也時有發生,它經常是普通感冒或咽喉感染等上呼吸道感染所引發的疼痛并發癥。此外,擤鼻涕方法不正確、游泳時水進入中耳、挖取耳垢造成耳部損傷以及長時間用耳機聽大分貝的音樂等也易引發中耳炎。中耳炎往往造成聽力減退、耳痛、耳鳴。
[0003]中醫認為,膿耳是因邪熱上犯耳竅,血腐化膿所致。目前對中耳炎的治療缺乏有效藥物。現有的治療方法大多采用單純型以局部用藥:可用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與類固醇激素類藥物混合液,如0.25%氯霉素液、氯霉素可的松液、氧氟沙星滴耳液等。也有采用內外兼治的方法,即口服消炎藥、外用滴耳藥的方法進行治療。采用局部給藥的還有一些中藥產品如吹耳散、中耳散等。但總體看來,一般藥物成本高,治療時間長,效果不理想。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成本低、療效好的治療中耳炎的中藥沖劑及其制備方法,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6]一種治療中耳炎的中藥沖劑,按照重量份的原料包括:黃花捻20-30份、連翹20-30份、馬藺根20-30份、黃芪20-30份、積雪草20-30份、余甘子20-30份、澤瀉20-25份、地耳草20-25份、梨木皮15-20份、蒼耳子15-20份、滿金子15-20份、蟬蛻10-15份、馬齒莧10-15份、無花果10-15份、鬼針草10-15份、金銀花8_15份、翻白草8_15份、穿心蓮8-15份、冰片8-15份、蔥白5-10份、紫蘇葉5_10份、辛夷5_10份、甘草3_8份、黨參3_8份、烏蘞莓3-8份。
[0007]作為本發明再進一步的方案:一種治療中耳炎的中藥沖劑,按照重量份的原料包括:黃花捻25份、連翹25份、馬藺根25份、黃芪25份、積雪草25份、余甘子25份、澤瀉22份、地耳草22份、梨木皮18份、蒼耳子18份、滿金子18份、蟬蛻12份、馬齒莧12份、無花果12份、鬼針草12份、金銀花12份、翻白草12份、穿心蓮12份、冰片12份、蔥白8份、紫蘇葉8份、辛夷8份、甘草5份、黨參5份、烏蘞莓5份。
[0008]所述治療中耳炎的中藥沖劑的制備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0009](I)按照重量份稱取各原料;
[0010](2)將金銀花、黃芪、連翹和黨參混合均勻,加入100-120份的水進行浸泡2-3h,采用超臨界萃取法提取3-5h,收集揮發油,藥渣備用;
[0011](3)取黃花捻、馬藺根、積雪草、余甘子、澤瀉、地耳草、梨木皮、蒼耳子、滿金子、蟬蛻、馬齒莧、無花果、鬼針草、翻白草、穿心蓮、冰片、蔥白、紫蘇葉、辛夷、甘草、烏蘞莓和步驟(2)中的藥渣,加入350-400份的溫度為5-10°C的水中浸泡6_12h后以文火煎煮4_6h,煎煮完畢后進行過濾得到過濾液A,得到的藥渣備用;
[0012](4)將步驟(3)中得到的藥渣加入到280-320份的溫度為5_10°C的水中,以文火煎煮2-4h后進行過濾得到過濾液B ;
[0013](5)將揮發油、過濾液A和過濾液B混合均勻后減壓濃縮除去水,進行干燥后粉碎成力度為80-100目的粉末,進行包裝后得到中藥沖劑。
[0014]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5]本發明制作簡便、工藝簡單,經濟有效,療程短,治愈率高,具有解堵排膿、斂濕祛腐的功效,主治中耳炎引起的耳痛、發熱、嘔吐和咳嗽等癥狀。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0017]實施例1
[0018]一種治療中耳炎的中藥沖劑,按照重量份的原料包括:黃花捻20份、連翹20份、馬藺根20份、黃芪20份、積雪草20份、余甘子20份、澤瀉20份、地耳草20份、梨木皮15份、蒼耳子15份、滿金子15份、蟬蛻10份、馬齒莧10份、無花果10份、鬼針草10份、金銀花8份、翻白草8份、穿心蓮8份、冰片8份、蔥白5份、紫蘇葉5份、辛夷5份、甘草3份、黨參3份、烏蘞莓3份。
[0019]所述治療中耳炎的中藥沖劑的制備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0020](I)按照重量份稱取各原料;
[0021](2)將金銀花、黃芪、連翹和黨參混合均勻,加入100份的水進行浸泡2h,采用超臨界萃取法提取3h,收集揮發油,藥渣備用;
[0022](3)取黃花捻、馬藺根、積雪草、余甘子、澤瀉、地耳草、梨木皮、蒼耳子、滿金子、蟬蛻、馬齒莧、無花果、鬼針草、翻白草、穿心蓮、冰片、蔥白、紫蘇葉、辛夷、甘草、烏蘞莓和步驟(2)中的藥渣,加入350份的溫度為5°C的水中浸泡6h后以文火煎煮4h,煎煮完畢后進行過濾得到過濾液A,得到的藥渣備用;
[0023](4)將步驟(3)中得到的藥渣加入到280份的溫度為5°C的水中,以文火煎煮2h后進行過濾得到過濾液B;
[0024](5)將揮發油、過濾液A和過濾液B混合均勻后減壓濃縮除去水,進行干燥后粉碎成力度為80目的粉末,進行包裝后得到中藥沖劑。
[0025]實施例2
[0026]一種治療中耳炎的中藥沖劑,按照重量份的原料包括:黃花捻22份、連翹22份、馬藺根22份、黃芪22份、積雪草22份、余甘子22份、澤瀉21份、地耳草21份、梨木皮16份、蒼耳子16份、滿金子16份、蟬蛻11份、馬齒莧11份、無花果11份、鬼針草11份、金銀花10份、翻白草10份、穿心蓮10份、冰片10份、蔥白6份、紫蘇葉6份、辛夷6份、甘草4份、黨參4份、烏蘞莓4份。
[0027]所述治療中耳炎的中藥沖劑的制備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0028](I)按照重量份稱取各原料;
[0029](2)將金銀花、黃芪、連翹和黨參混合均勻,加入105份的水進行浸泡2.2h,采用超臨界萃取法提取3.5h,收集揮發油,藥渣備用;
[0030](3)取黃花捻、馬藺根、積雪草、余甘子、澤瀉、地耳草、梨木皮、蒼耳子、滿金子、蟬蛻、馬齒莧、無花果、鬼針草、翻白草、穿心蓮、冰片、蔥白、紫蘇葉、辛夷、甘草、烏蘞莓和步驟(2)中的藥渣,加入360份的溫度為6°C的水中浸泡7h后以文火煎煮4.5h,煎煮完畢后進行過濾得到過濾液A,得到的藥渣備用;
[0031](4)將步驟(3)中得到的藥渣加入到290份的溫度為6°C的水中,以文火煎煮2.5h后進行過濾得到過濾液B;
[0032](5)將揮發油、過濾液A和過濾液B混合均勻后減壓濃縮除去水,進行干燥后粉碎成力度為85目的粉末,進行包裝后得到中藥沖劑。
[0033]實施例3
[0034]一種治療中耳炎的中藥沖劑,按照重量份的原料包括:黃花捻25份、連翹25份、馬藺根25份、黃芪25份、積雪草25份、余甘子25份、澤瀉22份、地耳草22份、梨木皮18份、蒼耳子18份、滿金子18份、蟬蛻12份、馬齒莧12份、無花果12份、鬼針草12份、金銀花12份、翻白草12份、穿心蓮12份、冰片12份、蔥白8份、紫蘇葉8份、辛夷8份、甘草5份、黨參5份、烏蘞莓5份。
[0035]所述治療中耳炎的中藥沖劑的制備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0036](I)按照重量份稱取各原料;
[0037](2)將金銀花、黃芪、連翹和黨參混合均勻,加入110份的水進行浸泡2.5h,采用超臨界萃取法提取4h,收集揮發油,藥渣備用;
[0038](3)取黃花捻、馬藺根、積雪草、余甘子、澤瀉、地耳草、梨木皮、蒼耳子、滿金子、蟬蛻、馬齒莧、無花果、鬼針草、翻白草、穿心蓮、冰片、蔥白、紫蘇葉、辛夷、甘草、烏蘞莓和步驟(2)中的藥渣,加入370份的溫度為8°C的水中浸泡8h后以文火煎煮5h,煎煮完畢后進行過濾得到過濾液A,得到的藥渣備用;
[0039](4)將步驟(3)中得到的藥渣加入到300份的溫度為8°C的水中,以文火煎煮34h后進行過濾得到過濾液B;
[0040](5)將揮發油、過濾液A和過濾液B混合均勻后減壓濃縮除去水,進行干燥后粉碎成力度為90目的粉末,進行包裝后得到中藥沖劑。
[0041]實施例4
[0042]一種治療中耳炎的中藥沖劑,按照重量份的原料包括:黃花捻28份、連翹28份、馬藺根28份、黃芪28份、積雪草28份、余甘子28份、澤瀉24份、地耳草24份、梨木皮19份、蒼耳子19份、滿金子19份、蟬蛻14份、馬齒莧14份、無花果14份、鬼針草14份、金銀花14份、翻白草14份、穿心蓮14份、冰片14份、蔥白9份、紫蘇葉9份、辛夷9份、甘草7份、黨參7份、烏蘞莓7份。
[0043]所述治療中耳炎的中藥沖劑的制備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0044](I)按照重量份稱取各原料;
[0045](2)將金銀花、黃芪、連翹和黨參混合均勻,加入115份的水進行浸泡2.8h,采用超臨界萃取法提取4.5h,收集揮發油,藥渣備用;
[0046](3)取黃花捻、馬藺根、積雪草、余甘子、澤瀉、地耳草、梨木皮、蒼耳子、滿金子、蟬蛻、馬齒莧、無花果、鬼針草、翻白草、穿心蓮、冰片、蔥白、紫蘇葉、辛夷、甘草、烏蘞莓和步驟(2)中的藥渣,加入380份的溫度為9°C的水中浸泡1h后以文火煎煮5.5h,煎煮完畢后進行過濾得到過濾液A,得到的藥渣備用;
[0047](4)將步驟(3)中得到的藥渣加入到310份的溫度為9°C的水中,以文火煎煮3.5h后進行過濾得到過濾液B;
[0048](5)將揮發油、過濾液A和過濾液B混合均勻后減壓濃縮除去水,進行干燥后粉碎成力度為95目的粉末,進行包裝后得到中藥沖劑。
[0049]實施例5
[0050]一種治療中耳炎的中藥沖劑,按照重量份的原料包括:黃花捻30份、連翹30份、馬藺根30份、黃芪30份、積雪草30份、余甘子30份、澤瀉25份、地耳草25份、梨木皮20份、蒼耳子20份、滿金子20份、蟬蛻15份、馬齒莧15份、無花果15份、鬼針草15份、金銀花15份、翻白草15份、穿心蓮15份、冰片15份、蔥白10份、紫蘇葉10份、辛夷10份、甘草8份、黨參8份、烏蘞莓8份。
[0051]所述治療中耳炎的中藥沖劑的制備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0052](I)按照重量份稱取各原料;
[0053](2)將金銀花、黃芪、連翹和黨參混合均勻,加入120份的水進行浸泡3h,采用超臨界萃取法提取5h,收集揮發油,藥渣備用;
[0054](3)取黃花捻、馬藺根、積雪草、余甘子、澤瀉、地耳草、梨木皮、蒼耳子、滿金子、蟬蛻、馬齒莧、無花果、鬼針草、翻白草、穿心蓮、冰片、蔥白、紫蘇葉、辛夷、甘草、烏蘞莓和步驟
(2)中的藥渣,加入400份的溫度為10°C的水中浸泡12h后以文火煎煮6h,煎煮完畢后進行過濾得到過濾液A,得到的藥渣備用;
[0055](4)將步驟(3)中得到的藥渣加入到320份的溫度為10°C的水中,以文火煎煮4h后進行過濾得到過濾液B;
[0056](5)將揮發油、過濾液A和過濾液B混合均勻后減壓濃縮除去水,進行干燥后粉碎成力度為100目的粉末,進行包裝后得到中藥沖劑。
[0057]實施例6
[0058]臨床試驗
[0059](I)試驗對象:采用本發明共治療200例患者,其中男80例,女120例;年齡最大者72歲,年齡最小者15歲。
[0060](2)診斷標準:耳內突發疼痛,疼痛難忍,常為劇烈的刺痛或脹痛,可伴有聽力減退,耳鳴,發熱惡寒,頭痛,小便黃,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數等,局部檢查,鼓膜充血、外凸。
[0061](3)治療方法:飯后服用,每日2-3次,3天一療程。
[0062]⑷治療標準
[0063]治愈:耳內無疼痛,聽力正常,無耳鳴,體溫正常,無頭痛,大小便正常,舌質淡紅,苔薄白,脈弦,局部檢查,鼓膜正常;
[0064]有效:偶有耳內疼痛,偶有耳鳴,體溫正常,無頭痛,小便略黃,舌質淡紅,苔薄微黃,脈弦略數,局部檢查,鼓膜輕微充血;
[0065]無效:用藥前后癥狀無改變。
[0066](5)治療結果:患者200例病例中服藥后多在I天后見效,2-3個療程治愈;其中治愈180例,有效16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達98 %。
[0067]本發明制作簡便、工藝簡單,經濟有效,療程短,治愈率高,具有解堵排膿、斂濕祛腐的功效,主治中耳炎引起的耳痛、發熱、嘔吐和咳嗽等癥狀。
[0068]上面對本專利的較佳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專利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專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中耳炎的中藥沖劑,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的原料包括:黃花捻20-30份、連翹20-30份、馬藺根20-30份、黃芪20-30份、積雪草20-30份、余甘子20-30份、澤瀉20-25份、地耳草20-25份、梨木皮15-20份、蒼耳子15-20份、滿金子15-20份、蟬蛻10-15份、馬齒莧10-15份、無花果10-15份、鬼針草10-15份、金銀花8-15份、翻白草8-15份、穿心蓮8-15份、冰片8-15份、蔥白5-10份、紫蘇葉5-10份、辛夷5-10份、甘草3-8份、黨參3-8份、烏蘞莓3-8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中耳炎的中藥沖劑,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的原料包括:黃花捻25份、連翹25份、馬藺根25份、黃芪25份、積雪草25份、余甘子25份、澤瀉22份、地耳草22份、梨木皮18份、蒼耳子18份、滿金子18份、蟬蛻12份、馬齒莧12份、無花果12份、鬼針草12份、金銀花12份、翻白草12份、穿心蓮12份、冰片12份、蔥白8份、紫蘇葉8份、辛夷8份、甘草5份、黨參5份、烏蘞莓5份。
3.—種如權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治療中耳炎的中藥沖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步驟如下: (1)按照重量份稱取各原料; (2)將金銀花、黃芪、連翹和黨參混合均勻,加入100-120份的水進行浸泡2-311,采用超臨界萃取法提取3-51!,收集揮發油,藥渣備用; (3)取黃花捻、馬藺根、積雪草、余甘子、澤瀉、地耳草、梨木皮、蒼耳子、滿金子、蟬蛻、馬齒莧、無花果、鬼針草、翻白草、穿心蓮、冰片、蔥白、紫蘇葉、辛夷、甘草、烏蘞莓和步驟(2)中的藥渣,加入350-400份的溫度為5-101:的水中浸泡6-124后以文火煎煮4-61!,煎煮完畢后進行過濾得到過濾液八,得到的藥渣備用; (4)將步驟(3)中得到的藥渣加入到280-320份的溫度為5-101:的水中,以文火煎煮2-41!后進行過濾得到過濾液8 ; (5)將揮發油、過濾液八和過濾液8混合均勻后減壓濃縮除去水,進行干燥后粉碎成力度為80-100目的粉末,進行包裝后得到中藥沖劑。
【文檔編號】A61K35/64GK104491340SQ201510012912
【公開日】2015年4月8日 申請日期:2015年1月11日 優先權日:2015年1月11日
【發明者】胡文杰 申請人:胡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