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醫藥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止血防粘連紗布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水溶性殼聚糖具有無毒無刺激性,促進上皮細胞生長,抑制成纖維細胞生長,易被生物體吸收等優異的性能,因此,近年來在預防術后組織粘連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傳統止血材料存在止血效果差,對組織的刺激性較大,容易發生組織粘連等問題,動物性止血材料,由于存在過敏和傳播疾病的危險,其應用受到極大限制。近年來,已有選用氧化纖維素、羥乙基纖維素、羥丙基纖維素、羧甲基纖維素做可降解止血紗布的產品。中國專利號CN101623512、CN1143697、、CN100398159中公開了可溶性止血纖維織物及其制備方法,但大多成分單一,止血和防粘連效果欠佳。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由兩種天然成分在活化劑交聯作用下形成的一種止血防粘連紗布,對組織無刺激,防止術后粘連,同時,提供了一種止血防粘連紗布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所述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止血防粘連紗布,由羧甲基纖維素紗布織物和水溶性殼聚糖在活化劑作用下交聯形成。
所述羧甲基纖維素紗布織物中羧甲基纖維素的取代度為0.6~1.5。
所述活化劑為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亞胺鹽酸鹽(EDC),1-(3-二甲基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亞胺鹽甲碘化物(ETC),環己基-B-(N-甲基嗎啉)乙基碳二亞胺鹽對甲苯磺酸鹽(CMC),亞苯基乙基碳二亞胺和1.6-環六亞甲基二(碳二亞胺)中的一種。
一種止血防粘連紗布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堿化反應:將羧甲基纖維素紗布織物浸漬在20-35wt%氫氧化鈉水溶液中,在35-45℃的溫度下反應1~5h;
(2)醚化反應:將步驟(1)中處理后的羧甲基纖維素紗布織物浸漬在65-75wt%氯乙酸 的乙醇的混合溶液中,在60~90℃的溫度下反應2-4h,加0.1mol/L鹽酸中和,再用75wt%乙醇水溶液洗滌2-4次,最后用95wt%乙醇水溶液洗滌一次,于50~60℃烘箱內烘干備用;
(3)將一定量的活化劑加入到0.1~10wt%水溶性殼聚糖溶液中,充分攪拌均勻,活化劑與水溶性殼聚糖的摩爾比為0~1.5,優選0.5~1;
(4)交聯反應:將步驟(2)中處理后羧甲基纖維素紗布織物浸于50wt%乙醇中,并與步驟(3)中加入活化劑的水溶性殼聚糖溶液混合,室溫下充分攪拌1~4h后,將產物用0.1mol/L鹽酸中和,再用75wt%乙醇水溶液洗滌2-4次,最后用95wt%乙醇水溶液洗滌1次,于50~60℃烘箱內烘干得到止血防粘連紗布。
所述的一種止血防粘連紗布的制備方法步驟(3)中0.1~10wt%水溶性殼聚糖溶液用0.1mol/L鹽酸調節pH至4.2~5.7。
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帶來的有益效果是:
通過一種生物可降解的止血防粘連紗布,可用于外傷創面、體內及體腔內組織器官的止血,止血速度快,溶解后形成凝膠,起到隔離和包覆作用,防止創面不同組織發生粘連,經過一定的時間,在體內可降解為單糖為組織愈合所利用。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實施例1:
(1)將羧甲基纖維素紗布織物浸漬在20wt%氫氧化鈉水溶液中,在45℃的溫度下反應,時間為5h,取出紗布,壓干稱重;
(2)將步驟(1)中處理后的羧甲基纖維素紗布織物浸漬在65wt%氯乙酸的乙醇的混合溶液中,在60℃的溫度下反應4h,加0.1mol/L鹽酸中和,用75wt%乙醇溶液洗滌3次,再用95wt%乙醇溶液洗滌1次,于50~60℃烘箱內烘干備用;
(3)將一定量的EDC加入到10wt%水溶性殼聚糖溶液(用0.1mol/L鹽酸調節pH至4.2~5.7)中,充分攪拌均勻,活化劑與水溶性殼聚糖的摩爾比為0.5;
(4)將步驟(2)中的處理后羧甲基纖維素紗布織物浸于50wt%乙醇中,并與步驟(3)中加入EDC的水溶性殼聚糖溶液混合,室溫下充分攪拌2h后,將產物用0.1mol/L鹽酸中和,75wt%乙醇溶液洗滌3次,再用95wt%乙醇溶液洗滌1次,于50~60℃烘箱內烘干,得到防黏連止血紗布。
實施例2:
(1)將羧甲基纖維素紗布織物浸漬在35wt%氫氧化鈉水溶液中,在35℃的溫度下反應,時間為5h,取出紗布,壓干稱重;
(2)將步驟(1)中處理后的羧甲基纖維素紗布織物浸漬在75wt%氯乙酸的乙醇的混合溶液中,在90℃的溫度下反應4h,加0.1mol/L鹽酸中和,用75wt%乙醇溶液洗滌3次,再用95wt%乙醇溶液洗滌一次,于50~60℃烘箱內烘干備用;
(3)將一定量的EDC加入到0.1wt%水溶性殼聚糖溶液(用0.1mol/L鹽酸調節pH至4.2~5.7)中,充分攪拌均勻,EDC與水溶性殼聚糖的摩爾比為1;
(4)將步驟(2)中處理后的羧甲基纖維素紗布織物浸于50wt%乙醇中,并與步驟(3)中加入EDC的水溶性殼聚糖溶液混合,室溫下充分攪拌4h后,將產物用0.1mol/L鹽酸中和,用75wt%乙醇溶液洗滌3次,再用95wt%乙醇溶液洗滌1次,于50~60℃烘箱內烘干,得到防黏連止血紗布。
實施例3:
(1)將羧甲基纖維素紗布織物浸漬在30wt%氫氧化鈉水溶液中,在40℃的溫度下反應,時間為5h,取出紗布,壓干稱重;
(2)將步驟(1)中處理后的羧甲基纖維素紗布織物浸漬在70wt%氯乙酸的乙醇的混合溶液中,在70℃的溫度下反應4h,加0.1mol/L鹽酸中和,用75wt%乙醇溶液洗滌3次,再用95wt%乙醇溶液洗滌1次,于50~60℃烘箱內烘干備用;
(3)將一定量的EDC加入到5wt%水溶性殼聚糖溶液(用0.1mol/L鹽酸調節pH至4.2~5.7)中,充分攪拌均勻,活化劑與水溶性殼聚糖的摩爾比為0.5;
(4)將步驟(2)中的處理后羧甲基纖維素紗布織物浸于50wt%乙醇中,并與步驟(3)中加入EDC的水溶性殼聚糖溶液混合,室溫下充分攪拌2h后,將產物用0.1mol/L鹽酸中和,75wt%乙醇溶液洗滌3次,再用95wt%乙醇溶液洗滌1次,于50~60℃烘箱內烘干,得到防黏連止血紗布。
上述實施例的技術指標和止血防粘連效果評價如下:
(1)吸收性:采用離心法測定。制備0.5cm×0.5cm的樣品,稱量后放在37℃生理鹽水中,靜置30分鐘后再放入離心機中,在500rpm轉速下,離心5min,倒掉上清液。稱重,計算吸收性。
結果:實施例1:23.6g/g,實施例2:24.5g/g,實施例3:26.1g/g。
(2)凝血酶時間(TT):將實施例樣品按照GB/T16886.4-2003中規定的的方法進行凝血酶時間試驗。
結果:實施例1:12.34±0.25s,實施例2:11.59±0.41s,實施例3:11.68±0.47s,空白組:15.88±0.69s,由此可見實施例的產品能有效縮短凝血酶時間,有明顯的止血效果。
(3)體外細胞毒性:將實施例樣品液按照GB/T16886.5-2003中規定試驗方法進行測定。
結果:細胞毒性均在0~1級范圍內,細胞形態正常。
(4)刺激與皮膚致敏:將實施例樣品按照GB/T16886.10-2005中規定試驗方法進行測定。
結果:均無皮內刺激反應,皮膚致敏率均低于3%。
(5)急性全身毒性:將實施例樣品按照GB/T16886.11-2011中規定試驗方法進行細菌內毒素和急性全身毒性試驗。
結果:細菌內毒素均不高于0.5EU/mg,均無急性全身毒性。
(6)皮下植入實驗:將實施例樣品按照GB/T16886.6-19971中規定試驗方法進行皮下植入局部反應試驗。
結果:皮下植入2周,組織相容性良好,炎性反應程度均不大于Ⅲ級,樣品基本吸收。
(7)動物實驗:將實施例樣品對120只家兔進行預防術后腹腔粘連試驗,7天后處死動物,檢查腹壁粘連的程度。
結果:實施例樣品組幾乎無粘連,空白組的粘連很嚴重。可見,實施例樣品具有優異的
防粘連效果。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