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白介素-12和鞭毛蛋白的新用途,具體的說,是白介素-12和鞭毛蛋白在制備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藥物中的用途。
背景技術:
全球有20億人群感染乙肝病毒,其中2.4億是慢性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攜帶者。慢性乙肝(chb)有一部分人是不活躍的,但有一部分人可導致肝硬化、肝癌。
近年來,應用干擾素及核苷類似物治療chb,取得很大進展,大多數患者經過治療后,血清谷丙轉氨酸(alt)、hbvdna、hbeag在外周血可以恢復正常或轉為陰性,但外周血中hbsag仍持續陽性,很難達到血清轉換(呈現抗-hbs陽性)。這些年來,國內外學者已經提出慢性乙肝功能性治愈的概念,也就是說,治療慢性乙肝除了要求alt、hbvdna、hbeag長期穩定正常以外,尚要求外周血hbsag消除,并出現乙型肝炎表面抗體,即血清由hbsag陽性轉換為陰性,并出現抗-hbs這也是對慢性乙肝治療的終點或目標。達到這個目標,就是chb功能性治愈。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由于hbv特異性免疫功能降低和cd8+t細胞耗竭,使其自身不能完全清除hbv,但其體內對hbv抗原產生應答的主要是th1型細胞,因此,應用有效的免疫佐劑提高慢性乙肝患者的細胞免疫功能,誘導并維持以hbv特異性ctl為主的細胞免疫應答,對于hbv的徹底清除十分重要。
鞭毛蛋白(piliatedpseudomonasaeruginosa,ppa)能調整人體體液免疫及 細胞免疫的不平衡狀態,增加巨噬細胞和nk細胞的活性,維持t細胞的數量與比例。鞭毛蛋白同時含有ⅰ、ⅱ、ⅳ型菌毛及鞭毛蛋白,鞭毛蛋白啟動的先天固有免疫應答由tlr5介導,產生各種生物學反應,是先天性固有免疫應答和后天獲得性免疫應答中的關鍵蛋白。tlr5作為tlr家族的成員之一,已證明主要在肺臟和肝臟表達。
白細胞介素-12(il-12)作為免疫網絡中的核心細胞因子,是連接先天固有免疫與后天獲得性免疫的橋梁,能夠顯著誘導th1型細胞免疫,增強cd8+t細胞的細胞毒性,并抑制th2型細胞免疫。這些特性使其在抑制hbv復制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il-12具有促進t細胞活化、增殖、裂解效應的功能,有望成為有效的免疫增強劑,以輔助cd8+t細胞的免疫應答。
現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療中,hbsag(+)(滴度<1000iu/ml)、hbeag(-)、hbv-dna(-)難以清除表面抗原。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解決檢測指標為hbsag(+)(滴度<1000iu/ml)、hbeag(-)、hbv-dna(-)的慢性乙型肝炎hbsag難以清除的問題,提供白介素-12和鞭毛蛋白作為制備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藥物中的用途。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
一種白介素-12和鞭毛蛋白在制備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藥物中的用途。
進一步的,上述的白介素-12和鞭毛蛋白在制備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藥物中的用途,所述的慢性乙型肝炎的檢測指標為:hbsag+,滴度<1000iu/ml,hbeag-,bv-dna-。
進一步的,上述的白介素-12和鞭毛蛋白在制備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藥物中的用途,所述的鞭毛蛋白劑量為每劑含菌1.0×109-3.0×109;所述的白細胞介素-12劑量為5-10μg/劑。
與現有相比,本發明提供色技術方案采用白細胞介素-12與鞭毛蛋白制劑聯合使用作為治療hbsag(+)(滴度<1000iu/ml)、hbeag(-)、hbv-dna(-)的慢性乙型肝炎的藥物;其中,鞭毛蛋白聯合rhil-12能顯著提高健康人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s產生ifn-γ的水平,增強其細胞免疫應答,促進慢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清除。
附圖說明
圖1是不同濃度鞭毛蛋白聯合rhil-12誘導ifn-γ的水平;
圖2是鞭毛蛋白聯合不同濃度rhil-12誘導ifn-γ的水平;
圖3鞭毛蛋白聯合rhil-12誘導慢性乙肝患者和健康人pbmcs中ifn-γ的水平;
圖4鞭毛蛋白聯合rmil-12對乙肝水動力模型小鼠血清hbsag的作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的權利要求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任何限制,任何在本發明權利要求保護范圍內所做的有限次的修改,仍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保護范圍之內。
實施例1
本發明提供的白細胞介素-12作為一種藥物用于hbsag(+)(滴度<1000iu/ml)、hbeag(-)、hbv-dna(-)的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療,使用時與鞭 毛蛋白制劑聯合使用,鞭毛蛋白聯合rhil-12能顯著提高健康人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s產生ifn-γ的水平,增強其細胞免疫應答,促進慢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清除。
具體實驗例如下:
鞭毛蛋白最適劑量的選擇:鞭毛蛋白組(0.0075~14ng/ml)、rhil-12(1ng/ml)、不同濃度鞭毛蛋白+rhil-12、陰性對照組(細胞培養液)、陽性對照組(0.2ug/ml抗人cd3),分別與外周血單個核細胞(pbmcs),細胞濃度為2×106/ml,37℃,5%co2孵育72h,elisa法檢測細胞培養上清中ifn-γ的含量。
結果:鞭毛蛋白聯合rhil-12誘導健康人pbmcs中ifn-γ的產生,在一定范圍內隨鞭毛蛋白濃度的升高而增加,最適稀釋度范圍為1.75-14ng/ml,見圖1。單獨鞭毛蛋白組基本不能誘導ifn-γ的產生,與陰性對照組相似;單獨應用rhil-12(1ng/ml)也能產生一定的刺激作用。
rhil-12最適劑量的選擇:rhil-12(濃度分別為0.1、0.5、1.0和2.0ng/ml)、鞭毛蛋白(3.5ng/ml)、鞭毛蛋白+不同濃度rhil-12組、陰性對照組(細胞培養液)、陽性對照組(0.2ug/ml抗人cd3),分別與外周血單個核細胞(pbmcs),細胞濃度為2×106/ml,37℃,5%co2孵育72h,elisa法檢測細胞培養上清中ifn-γ的含量。
結果:rhil-12最適劑量的選擇:鞭毛蛋白聯合rhil-12誘導健康人pbmcs中ifn-γ的產生,在一定范圍內隨rhil-12濃度的升高而增加,最適濃度范圍為0.1-1.0ng/ml;單獨應用rhil-12也能產生刺激作用。見圖2。
鞭毛蛋白聯合rhil-12誘導慢性乙肝患者和健康人pbmcs中ifn-γ的產生:rhil-12(濃度分別為0.1、0.5、1.0和2.0ng/ml)、鞭毛蛋白(3.5ng/ml)、鞭毛 蛋白+不同濃度rhil-12組、陰性對照組(細胞培養液)、陽性對照組(0.2ug/ml抗人cd3),分別與外周血單個核細胞(pbmcs),細胞濃度為2×106/ml,37℃,5%co2孵育72h,elisa法檢測細胞培養上清中ifn-γ的含量。
結果:鞭毛蛋白聯合rhil-12誘導慢性乙肝患者和健康人pbmcs中ifn-γ的產生:鞭毛蛋白組只誘導產生低水平的ifn-γ,rhil-12組誘導產生ifn-γ的水平較陰性對照組顯著提高;而鞭毛蛋白+rhil-12組誘導產生ifn-γ的水平顯著高于鞭毛蛋白和rhil-12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見圖3。
鞭毛蛋白聯合rmil-12對乙肝水動力模型小鼠血清hbsag滴度的影響:32只乙肝水動力模型小鼠隨機分入生理鹽水組、rmil-12(100ng/只)、鞭毛蛋白(μg/只)及鞭毛蛋白+rmil-12組,每組8只。rmil-12每周給藥兩次,第一次給藥72h后再給藥一次,連續給藥三周;鞭毛蛋白每周給藥一次,連續給藥三周。注射部位為小鼠頸背部皮下。分別于給藥前、給藥后每周采血測血清中hbsag的滴度,停藥后繼續觀察三周,每周采血測血清中hbsag的滴度。
結果:鞭毛蛋白聯合rmil-12對乙肝水動力模型小鼠血清hbsag的作用:鞭毛蛋白組模型小鼠血清hbsag與給藥前比較呈低水平的下降;rmil-12組模型小鼠血清hbsag與給藥前比較顯著下降,停藥后hbsag開始反跳;而鞭毛蛋白+rmil-12組模型小鼠血清hbsag與給藥前比較低于鞭毛蛋白和rmil-12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且停藥后hbsag持續下降,未見反跳。見圖4。
結果表明:hbsag特異性p肽聯合il-12有顯著促使hbsag血清轉換作用。
本發明提供一種白細胞介素-12聯合鞭毛蛋白治療hbsag(+)(滴度<1000iu/ml)、hbeag(-)、hbv-dna(-)的慢性乙型肝炎,其可以有效地啟動先天固有性免疫和后天獲得性免疫,恢復耗竭的cd8+t細胞,外周血單個核細胞(pbmcs)產生ifnγ的水平,清除hbsag。
以上所述的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范圍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