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微創心血管疾病治療的覆膜支架,尤其是能夠解決三尖瓣關閉不全所致右心功能障礙問題的腔靜脈-右心房覆膜支架。
背景技術:
心臟三尖瓣關閉不全時病理生理變化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三尖瓣返流引起右心室負荷加重,繼而右心室擴大,右心功能不全,三尖瓣瓣環擴大,三尖瓣返流進一步增加,形成惡性循環;二是血液返流引起右心房內高壓,腔靜脈血回心阻力增大,靜脈系統高壓導致重要臟器瘀血及功能障礙,例如慢性肝、腎功能不全、消化功能障礙以及凝血功能障礙等。此外,右心功能不全還可導致右心排血量減少,肺氧合障礙;右心房高壓、高張狀態還可能導致心房顫動并使心功能狀態進一步惡化。
目前,對三尖瓣關閉不全的治療完全依賴于體外循環下外科直視解剖學矯治手術,或瓣環修復,或瓣膜替換,手術創傷大。迄今為止,由于三尖瓣瓣環大,支架人工瓣膜難以定位及固定、緊鄰房室結和傳導束,極易導致三度房室傳導阻滯、個體瓣環變異大,支架瓣膜型號實難以少概全、血液流速低,容易形成血栓以及生物瓣容易老化等諸多問題,國內、外對三尖瓣關閉不全解剖學矯治的微創治療尚無人涉足。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在國內、外首次提出三尖瓣關閉不全功能性矯治的全新理念及解決方案。針對三尖瓣關閉不全主要病理生理變化,避開上述解剖學矯治的諸多困難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覆膜支架,該覆膜支架不僅可以通過微創的方式植入,而且可以解決因三尖瓣返流導致的靜脈系統高壓、重要臟器瘀血以及中心性低氧血癥的功能性問題。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保留病變的三尖瓣,不在原位植入支架人工瓣膜。利用新型腔靜脈-右心房覆膜支架將上、下腔靜脈與右心房連為一體,兩端較細,分別與上、下腔靜脈管徑相適應,形成流入道;中間部分膨大與右心房相適應,形成儲血池。儲血池中下部有與上、下腔靜脈口徑之和相當的覆膜支架排血口。排血口內有防止支架內血栓排出導致肺動脈栓塞的濾網,在排血口外面有單向導流活瓣。心臟舒張期右心房、室內負壓使血液推開排血口的單向導流活瓣進入右心房和右心室;心臟收縮時,右心房、室正壓使排血口的單向導流活瓣關閉,以阻止高壓血液向覆膜支架內倒流。
本發明有益效果是用簡單的覆膜支架解決因三尖瓣返流導致的靜脈系統高壓、重要臟器瘀血及其功能不全等問題,不僅使三尖瓣關閉不全微創治療成為可能,而且極大地簡化了現有微創解剖學矯治瓣膜病的操作流程,無需另外設計與三尖瓣相適應的支架生物瓣膜,耐久性好。
腔靜脈-右心房覆膜支架可根據右心房大小,設計為對稱性或非對稱性兩種形狀。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并舉實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明設計的非對稱性腔靜脈-右心房覆膜支架釋放后的平面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設計的對稱性腔靜脈-右心房覆膜支架釋放后的平面示意圖。
兩幅圖除了設計形狀不同外,其余構造及標示完全相同。
圖中1.支架上腔靜脈開口,2.覆膜支架冠部,3.覆膜支架上腔靜脈體,4.覆膜支架記憶合金絲,5.覆膜支架右房體(儲血池),6.覆膜支架排血口及防栓塞濾網,7.單向導流活瓣,8.覆膜支架下腔靜脈體,9.支架下腔靜脈開口。
具體實施方式
在圖1和圖2中,腔靜脈-右心房覆膜支架兩端分別為上腔靜脈體(3)和下腔靜脈體(8),上腔靜脈體(3)頭端有支架冠(2)用以協助固定支架。支架整體釋放后由于記憶合金絲(4)的彈性使支架在上下腔靜脈和右心房內形成一個有兩個入口和一個出口的空間結構。其中覆膜支架上腔靜脈開口(1)和下腔靜脈開口(9)分別接受從上、下腔靜脈的靜脈回心血液,后者在覆膜支架中間膨大部分即儲血池(5)匯集,心臟舒張期因右心房、室內負壓,血液沖開覆膜支架排血口及防栓塞濾網(6)的單向導流活瓣(7)進入右心房和右心室;心臟收縮時,右心房、室壓力突然上升使覆膜支架排血口及防栓塞濾網(6)的單向導流活瓣(7)被推向支架側,使覆膜支架排血口及防栓塞濾網(6)處于關閉狀態,從三尖瓣返流至右心房的血液不能進入腔靜脈-右心房覆膜支架的儲血池(5),上、下腔靜脈內原有高壓狀態、重要臟器淤血情況得以緩解。三尖瓣返流入腔靜脈途徑被阻斷后,右心室排血量也將因此得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