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快速調節型扭控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次性快速調節型扭控器。
【背景技術】
[0002]隨著我國人口的老齡化,血管疾病的發生率越來越高,為了診治血管疾病,血管外科、心內科、神經外科、胸外科、介入科等微創介入手術治療已經成為大勢所趨。首先,導絲系統是介入治療的基礎工具,熟練操作導絲系統是每一位手術醫師根本要求。但是目前所有的導絲均為圓形導絲,雖然利于血管內游走,但是由于其整體為圓柱形,故在體外段的導絲不利于手工調整轉向操作,而且支撐力不夠,嚴重影響了超選過程和順利通過進程,從而導致手術失敗。再者,目前臨床上暫時無可通用于0.035in、0.018in及0.014in的扭控器。最后,本發明的快速調節型扭控器通過一鍵按鈕,可快速調節導絲與扭控器結合并可快速交換,從而大大縮短操作時間及提高導絲調整的精確性。
[0003]中國專利文獻CN200620002896.8公開了一種導絲扭控器,導絲可以嵌入其中,扭控器主體為圓柱體形,其兩端為導引巢,導引巢的開口做成上面窄底部略寬的結構,扭控器中間為纏繞柱,纏繞柱的底部設有卡槽。中國專利文獻200920206291.4公開了一種導絲扭控器,包括穿插導絲的底座以及與底座連接的蓋帽,底座為中空結構,底座頂部設有楔形凸頭,蓋帽內部為楔形空腔結構,其頂部開有穿導絲的孔。但是關于本發明的一次性快速調節型扭控器目前還未見報道。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一次性快速調節型扭控器。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導絲扭控器,所述的扭控器由外殼、按鍵一、彈簧、第一夾板、第二夾板、按鍵二組成:
[0006]第一夾板上緣和下緣具有長方形凹槽,第一夾板上緣和下緣具有長方形凸起,第一夾板中間具有圓形凸起;
[0007]第二夾板上緣和下緣具有長方形凹槽,第二夾板上緣和下緣具有長方形凸起,第二夾板中間具有圓形凸起;
[0008]第一夾板的長方形凹槽與第二夾板的長方形凸起對應,第二夾板的長方形凹槽與第一夾板的長方形凸起對應;
[0009 ]按鍵一放于第二夾板的長方形凸起上;
[0010]按鍵二放于第一夾板的長方形凸起上;
[0011 ]彈簧放于第一夾板、第二夾板的圓形凸起上;
[0012]外殼具有按鍵孔和導絲孔,外殼內側與彈簧對應處設有圓形凸起。
[0013]第一夾板的長方形凸起和圓形凸起位于第一夾板相反的兩面,第二夾板的長方形凸起和圓形凸起位于第二夾板相反的兩面。
[0014]第一夾板和第二夾板各具有兩個圓形凸起,外殼具有四個圓形凸起,彈簧的數量為四個。
[0015]本發明優點在于:
[0016]1、本發明為手術中經常使用的導絲設計了扭控器,方便醫生在手術過程中旋轉導絲。
[0017]2、本發明的扭控器結構簡單,易于制造,使用方便。
【附圖說明】
[0018]附圖1是本發明的一次性快速調節型扭控器的結構示意圖。
[0019]附圖2是本發明的一次性快速調節型扭控器的內部結構爆炸圖。
[0020]附圖3是本發明的一次性快速調節型扭控器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0021]附圖4是本發明的一次性快速調節型扭控器的使用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提供的【具體實施方式】作詳細說明。
[0023]附圖中涉及的附圖標記和組成部分如下所示:
[0024]1.外殼
[0025]2.按鍵一
[0026]3.彈簧
[0027]4.第一夾板
[0028]5.第二夾板
[0029]6.按鍵二
[0030]7.導絲
[0031]實施例1扭控器
[0032]請參照附圖1、2、3,附圖1是本實施例的扭控器的示意圖,附圖2是本實施例的扭控器的內部爆炸圖,附圖3是本實施例的扭控器的內部示意圖。
[0033]所述的扭控器由外殼1、按鍵一2、彈簧3、第一夾板4、第二夾板5和按鍵二 6組成。
[0034]外殼I由前后兩半組成,前半外殼和后半外殼各設有一個按鍵孔,前半外殼和后半外殼各設有兩個與彈簧3對應的圓形凸起,前半外殼和后半外殼在整個扭控器組裝完成后連接在一起形成外殼I。外殼I的右側設有一個導絲孔。
[0035]第一夾板4上緣和下緣各形成一個長方形的凹槽,第一夾板4上緣和下緣各向后形成一個長方形的凸起,第一夾板4的中間向前形成兩個圓形凸起。
[0036]第二夾板5上緣和下緣各形成一個長方形的凹槽,第二夾板5上緣和下緣各向前形成一個長方形的凸起,第二夾板5的中間向后形成兩個圓形凸起。
[0037]第一夾板4的長方形凹槽與第二夾板5的長方形凸起對應,第二夾板5的長方形凹槽與第一夾板4的長方形凸起對應。
[0038]按鍵一2放于第二夾板5的長方形凸起上,按鍵二 6放于第一夾板4的長方形凸起上。按鍵一 2、按鍵二 6的中間為圓柱形,可穿出外殼I的按鍵孔。
[0039]四個彈簧3放于外殼I的圓形凸起和夾板的圓形凸起之間。
[0040]實施例2使用方法
[0041]請參照附圖4,附圖4是扭控器的使用示意圖。
[0042]使用前,由于彈簧3的彈力使得第一夾板4和第二夾板5之間相互靠近,按鍵一2、按鍵二 6也從外殼I中突出。
[0043]按下按鍵一2、按鍵二 6后,彈簧3收縮,第一夾板4和第二夾板5之間相互遠離,此時將導絲7從外殼I的小孔插入第一夾板4和第二夾板5之間的空隙。
[0044]松開按鍵一2、按鍵二6后,在彈簧3的彈力作用下,第一夾板4和第二夾板5之間相互靠近并將導絲7牢固地夾在第一夾板4和第二夾板5之間。
[0045]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方法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補充,這些改進和補充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導絲扭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扭控器由外殼、按鍵一、彈簧、第一夾板、第二夾板、按鍵一.組成: 第一夾板上緣和下緣具有長方形凹槽,第一夾板上緣和下緣具有長方形凸起,第一夾板中間具有圓形凸起; 第二夾板上緣和下緣具有長方形凹槽,第二夾板上緣和下緣具有長方形凸起,第二夾板中間具有圓形凸起; 第一夾板的長方形凹槽與第二夾板的長方形凸起對應,第二夾板的長方形凹槽與第一夾板的長方形凸起對應; 按鍵一放于第二夾板的長方形凸起上; 按鍵二放于第一夾板的長方形凸起上; 彈簧放于第一夾板、第二夾板的圓形凸起上; 外殼具有按鍵孔和導絲孔,外殼內側與彈簧對應處設有圓形凸起。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扭控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夾板的長方形凸起和圓形凸起位于第一夾板相反的兩面,第二夾板的長方形凸起和圓形凸起位于第二夾板相反的兩面。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扭控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夾板和第二夾板各具有兩個圓形凸起,外殼具有四個圓形凸起,彈簧的數量為四個。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導絲扭控器,所述的扭控器由外殼、按鍵一、彈簧、第一夾板、第二夾板、按鍵二組成:夾板上緣和下緣具有長方形凹槽、長方形凸起,夾板中間具有圓形凸起;兩塊夾板的長方形凹槽與長方形凸起相互對應;按鍵放于夾板的長方形凸起上;彈簧放于夾板的圓形凸起上;外殼具有按鍵孔和導絲孔,外殼內側與彈簧對應處設有圓形凸起。其優點表現在:本發明為手術中經常使用的導絲設計了扭控器,方便醫生在手術過程中旋轉導絲。本發明的扭控器結構簡單,易于制造,使用方便。
【IPC分類】A61B17/00, A61M25/09, A61M25/01
【公開號】CN105708505
【申請號】CN201610185980
【發明人】職康康, 高一菁, 曲樂豐
【申請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