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次性內衣、尿布等的一次性物品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一直以來,關于一次性的纖維制品提出了各種方案,其中,提出了如下一種方案,在兩張片材之間間斷地粘接多個彈性構件,利用該彈性構件形成褶皺部,并將其應用于一次性尿布的腰部周圍、腰部周圍等。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5-80859號
技術實現要素:
發明要解決的問題
但是,關于褶皺部的利用,是具有觸感和外觀美觀這樣的限定的,例如,關于一次性尿布的穿著容易度、脫下容易度,或者吸收尿、汗等液體的吸收體的悶熱對策,卻沒有提出足夠的方案。
因此,在本發明中,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使用方便的一次性物品。
此外,在本發明中,目的在于實現一種使用方便的一次性物品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決問題的方案
技術方案1所述的一次性物品包括:多個彈性構件,為了在第1片材部的短邊方向上具有彈性,該多個彈性構件在不同于所述短邊方向的長邊方向上并列接合于所述第1片材部;以及接合部,其以所述第1片材部的兩端部能夠 接合/分離的方式接合所述第1片材部的兩端部。
技術方案4中所述的一次性物品包括:覆蓋吸收體的表面構件,所述表面構件具有第1片材部和為了在所述第1片材部的第1方向上具有彈性而在不同于所述第1方向的第2方向上并列接合于所述第1片材部的多個彈性構件;
外裝體,所述外裝體具備為了在所述第1方向和所述第2方向中的一方向具有彈性而在所述第1方向和所述第2方向中的另一方向上并列接合于第2片材部的多個彈性構件;以及第1接合部,其將被所述表面構件覆蓋的吸收體以能夠與所述外裝體接合/分離的方式接合于所述外裝體。
技術方案7中所述的一次性物品包括:吸收體,其用于吸收排泄物和體液中的至少一方;覆蓋所述吸收體的表面構件,所述表面構件具有第1片材部和為了在所述第1片材部的第1方向上具有彈性而在不同于所述第1方向的第2方向上并列接合于所述第1片材部的多個彈性構件;以及
接觸部,其沿所述第1方向接合及按壓所述吸收體和所述表面構件,使所述表面構件的至少一部分與所述吸收體接觸。
技術方案9中所述的一次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包括:為了在第1片材部的短邊方向具有彈性而在不同于所述短邊方向的長邊方向上將多個彈性構件并列接合于所述第1片材部的步驟、通過彎曲所述第1片材部的兩端部從而形成彎曲部的步驟、設置接合部的步驟,其中,該接合部的至少一部分在一端的所述彎曲部以該接合部能夠與另一端的所述彎曲部接合/分離的方式接合。
發明的效果
根據技術方案1、4及7所述的發明,能夠實現一種使用方便的一次性物品。
根據技術方案9所述的發明,能夠實現一種使用方便的一次性物品的制造方法。
附圖說明
圖1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一次性纖維制品用的面料1的圖。
圖2是圖1的一次性纖維制品用的面料1的立體圖。
圖3是圖1的一次性纖維制品用的面料1的放大圖。
圖4是沿圖3的a-a線的剖面圖。
圖5是沿圖3的b-b線的剖面圖。
圖6是表示形成于第2纖維片材3和纖維材料4之間的空間9的圖。
圖7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一次性短褲10的圖。
圖8是本實施方式的一次性短褲10的部分放大圖。
圖9是是本實施方式的一次性短褲10的概要圖。
圖10是將吸收體14安裝于本實施方式的一次性短褲10的圖。
圖11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一次性短褲10的穿著狀態的圖。
圖12是將本實施方式的一次性短褲10穿著于人體模特的圖。
圖13是將表面構件15安裝于本實施方式的吸收體的圖。
圖14是安裝于本實施方式的吸收體的表面構件15的部分放大圖。
圖15是將表面構件15安裝于本實施方式的吸收體的概要圖。
圖16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吸收體的外側的圖。
圖17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吸收體的外側的概要圖。
圖18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一次性短褲10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圖。
圖19是表示設有本實施方式的一次性表面構件15的吸收體14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圖。
附圖標記說明
1、面料;2、第1纖維狀片材;3、第2纖維狀片材;4、纖維材料;5、彈性構件;6、褶皺部;10、一次性短褲;14、吸收體;15、表面構件;21、褶裥部;28、膜部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加以說明。圖1示出了表示本發明實施方式的面料1的表面狀態的實施方式。在本實施方式中,像后述那樣,將面料1作為一次性纖維制品的一次性短褲10的外裝片材11(參照圖9)、能夠與外裝片材11接合/分離的吸收體14的表面構件15(參照圖10)進行使用。在圖1中,面料1在作為長邊方向(第1方向)的x方向上連續。附圖標記5表示設于面料內部的彈性構件,且在同一圖中示出通過多個彈性構件5形成多個凹凸面的方式。通過該多個凹凸面,如圖2所示,重復形成多個沿y方向的褶皺部6。此外,由圖1、圖2可明確,彈性構件5沿x方向設置,且賦予面料1x方向的彈性力。像這樣的彈性構件5,在作為短邊方向(第2方向)的y方向上隔開規定間隔地設有多個。此外,在使用格子形狀的彈性構件的情況下,還能夠以一個格子形狀形成多個上述褶皺部6。此外,也可以代替多個彈性構件5,使用伸縮性膜作為彈性構件。作為伸縮性膜,可以使用像氨基甲酸酯膜、硅膜、彈性體膜這樣的伸縮性膜。
作為彈性構件5能夠使用具有伸縮性的線狀彈性體5a,作為該線狀彈性體5a,能夠使用天然橡膠、以氨基甲酸酯、硅為基礎的合成材料。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線狀彈性體5a能夠使用聚氨酯。
如圖4、圖5所示,面料1包括層疊片材30,其中,層疊片材30具有:第1纖維狀片材2,其是具有透氣性的片材;第2纖維狀片材3,其是同樣具有透氣性的片材;以及纖維材料4,其夾在第1纖維狀片材2和第2纖維狀片材3之間且具有液體擴散性,層疊片材30是通過層疊第1纖維狀片材2、第2纖維狀片材3和纖維材料4而成的。第1纖維狀片材2和第2纖維狀片材3包括具有透氣性的纖維層,此外,纖維材料4是包括具有液體擴散性的纖維層的片材。像這樣,層疊片材30包括3層。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像后述那樣,在將面料1應用于 表面構件15的情況下,第1纖維狀片材2成為與使用者的肌膚接觸的一側,第2纖維狀片材3成為與吸收體14接觸的一側。因此,既可以使用纖維材料4代替第2纖維狀片材3而構成3層結構,也可以省略第2纖維狀片材3而構成兩層結構。此外,也可以省略纖維材料4,構成包括第1纖維狀片材2和第2纖維狀片材3的兩層結構。在本實施方式中,為了簡化說明,在將面料1應用于外裝片材11及表面構件15的情況下,仍將作為包括第1纖維狀片材2、第2纖維狀片材3及纖維材料4的3層結構作為表面構件進行說明,但并不限定于此。
第1纖維狀片材2和纖維材料4隔著彈性構件5間斷地接合。第2纖維狀片材3和纖維材料4之間的接合也優選為間斷地接合。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將第2纖維狀片材3和纖維材料4以形成有接合部分和非接合部分的方式間斷地接合一體化,之后,將彈性構件5和第1纖維狀片材2相對于該一體化后的第2纖維狀片材3、纖維材料4進行接合,對通過上述方式而成的結構繼續進行說明。
作為所述接合方法,可以使用粘接、熱熔接、超聲波焊接等,從操作容易度的觀點來看優選粘接。以下,對采用粘接作為接合方法的情況下的本發明實施方式加以說明。
在作為接合方法的粘接中,優選使用熱熔粘接劑作為粘接劑。以下,對使用熱熔粘接劑作為粘接劑的情況下的本發明實施方式加以說明。在使用熱熔粘接劑,間斷地接合第2纖維狀片材3和纖維材料4時,如圖5、圖6所示,將熱熔粘接劑間斷地涂布于纖維材料4(或,也可以將熱熔粘接劑間斷地涂布于第2纖維狀片材3),層疊兩者從而進行接合一體化。此時,在第2纖維狀片材3和纖維材料4之間形成有不存在粘接層7的非粘接部8,通過該非粘接部8形成空間9。此外,由于在第1纖維狀片材2和纖維材料4之間夾有彈性構件5,因此,通過在彈性構件5的部位接合第1纖維狀片材2和纖維材料4,進行第1纖維狀片材2和纖維材料4之間的間斷結合。即,如圖5所示,將熱熔粘接劑噴涂于隔開規定間隔地平行地呈多列配置的彈性構件5的周面,使涂布了該熱熔粘接劑的 彈性構件5位于第2纖維狀片材3和纖維材料4的層疊體片材中的纖維材料4的面和第1纖維狀片材2之間,從而將彈性構件5夾入所述層疊體片材中的纖維材料4的面和第1纖維狀片材2之間地進行層疊、接合一體化。在圖6中沒有特別圖示,但是在第1纖維狀片材2和纖維材料4之間的相對面的不存在彈性構件5的部分成為非粘接部8,通過該非粘接部8形成空間9。像這樣,通過由非粘接部8形成空間9這樣的結構,提高了面料1的水分蒸發性、散熱性及透濕性的各項功能。
如圖2、圖3、圖4所示,通過使凸部6a和凹部6b連續形成,從而構成多個褶皺部6。
作為形成包括凸部6a和凹部6b的褶皺部6的方法,像所述的那樣,在面料1的內部配置彈性構件5。作為彈性構件5能夠使用具有伸縮性的線狀彈性體5a,作為該線狀彈性體5a能夠適當地使用絲狀橡膠。以下,對使用線狀彈性體5a作為彈性構件5的情況下的實施方式加以說明。
如圖1、圖2所示,將線狀彈性體5a配置為其線的延伸方向為與長邊方向(圖1、圖2中的x方向)相同的方向,且隔開規定間隔將多個線狀彈性體5a平行地配置。即,將線狀彈性體5a在y方向上設有間隔地配置多個,形成多個線狀彈性體列。此外,線狀彈性體5a設于y方向上的間隔既可以是大致均等的間隔,也可以是例如在周邊部使間隔變短而使線狀彈性體5a密集地配置。此外,也可以是從面料1的中央部朝向周邊部地使間隔逐漸變短。通過使線狀彈性體5a在周邊部密集地配置,由此,在將面料1作為吸收體14的表面構件15使用時,表面構件15的側部具有作為褶裥的功能。也可以代替以上,或者,與以上并用,使周邊部的線狀彈性體5a的彈性力與中央部的線狀彈性體5a的彈性力不同,增強周邊部的線狀彈性體5a的彈性力。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表面構件15的周邊部是指,后述的圖13的y方向的上側端部5%~30%左右,下側端部5%~30%左右,中央部是除去兩端部的部分。
如圖5所示,線狀彈性體5a設置于第1纖維狀片材2和纖維材料4之間。在本實施方式中,將沿圖1及圖2中的y方向(不同于第1方向的第2方向)從一端延伸到另一端的一個褶皺部6稱為“一列褶皺部”。褶皺部6在圖1及圖2中的x方向上隔開規定間隔地形成許多列。在此,將褶皺部6中的、與線狀彈性體5a接合的接合部位稱為褶皺部支承點。每單位面積的線狀彈性體5a的根數能夠任意地設定,若增加線狀彈性體5a的根數從而減小線狀彈性體5a彼此之間的間隔,則由此一列褶皺部中的褶皺部支承點的數目增加,因此,能夠使一列褶皺部6中的凸部6a和凹部6b形成為均一的形狀并且保持其形狀。由此褶皺部6不發生走形,從增大面料1的柔軟性、水分蒸發性、散熱性及透濕性的觀點來看是優選的。從這一主旨來看,褶皺部6彼此之間的間隔,即凸部6a彼此之間的間距間隔優選為2mm~7mm。該凸部6a彼此之間的間距間隔更優選為3.00mm~6.25mm。通過減小凸部6a彼此之間的間距間隔,能夠形成紋理細致的褶皺,因此,美化外觀,并且由于每一個褶皺與肌膚的接觸面積變小,使肌膚觸感變好,此外由于表面積變大,因此提高了汗等的吸收性。另一方面,通過擴大凸部6a彼此之間的間距間隔,能夠適度地抑制絲狀橡膠的彈性力,能夠降低制造消耗。此外,雖然在圖1、圖2中是以褶皺部6連續形成的方式加以圖示,但也可以根據線狀彈性體5a的根數或配置方法等,使褶皺部6不連續,或沿y方向偏離。但是,在褶皺部6沿y方向偏離地形成的情況下,例如,在將面料1作為表面構件15使用的情況下,使尿等變得難以向y方向行進,能夠有利于防止側漏。
在此,對使用絲狀橡膠作為線狀彈性體5a,且使用熱熔粘接劑作為粘接劑來制造本發明的面料1的制造方法的一個示例加以說明。像后述那樣,優選使用紙材料作為纖維材料4,且優選分別使用親水性的無紡布作為第1纖維狀片材2、第2纖維狀片材3,因此,將使用紙材料作為纖維材料4,且分別使用無紡布(例如熱粘合無紡布)作為第1纖維狀片材2、第2纖維狀片材3的情況 作為示例說明本發明面料1的制造方法。
首先,從輥卷繞體(日文:ロール巻回體)拉出作為纖維材料4的紙材料。在將面料1用于一次性短褲的外裝的情況下,也可以預先在該紙材料上形成印刷層4a(參照圖4、圖6)、實施各種印刷。使拉出的紙材料通過壓花輥,利用輥間的按壓進行機械性的柔軟化處理。該機械性的柔軟化處理既可以是使用平面軋輥的壓花處理或者也可以是使用輥面上具有多個突起的嚙合輥(日文:噛み合せロール)的壓花處理。在后者的壓花處理的情況下,會在紙材料上打開多個細微的孔。在向所述壓花處理后的紙材料間斷地噴涂熱熔粘接劑時,熱熔粘接劑浸透到細微的孔,能夠提高與第2纖維狀片材3的粘接容易度。此外,也可以采用壓花加工以外的機械加工,也可以設置多個壓花加工裝置進行多次壓花加工。在該情況下,壓花加工裝置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設置壓花的實施方向、壓花形狀及其大小不同的壓花加工裝置。通過進行壓花加工,能夠提高纖維材料4的柔軟性,提高肌膚觸感。
另一方面,從輥卷繞體拉出作為第2纖維狀片材3的第2纖維狀片材3,將該第2纖維狀片材3和涂布有熱熔粘接劑的紙材料通過平面軋輥進行壓接,層疊兩者從而制造接合體片材。在該接合體片材中,第2纖維狀片材3和紙材料間斷地接合。
從呈并列狀地卷繞多個絲狀橡膠而成的輥卷繞體拉出多個列的絲狀橡膠。絲狀橡膠在被規定的拉力拉伸的狀態下被拉出。向被拉出的絲狀橡膠噴涂熱熔粘接劑。在該情況下,在絲狀橡膠的長度方向的全長上連續地噴涂粘接劑。此外,粘接劑涂布于絲狀橡膠的整個周面。另一方面,從輥卷繞體拉出作為第1纖維狀片材2的第1纖維狀片材2,將該第1纖維狀片材2以與所述接合體片材相對的方式送出,并供給絲狀橡膠,使得在這些接合體片材和第1纖維狀片材2之間如所述那樣夾入有涂布有粘接劑的絲狀橡膠。在該情況下,絲狀橡膠供給于接合體片材的紙材料的面和第1纖維狀片材2之間。
使絲狀橡膠在夾入于接合體片材的紙材料的面和第1纖維狀片材2之間的狀態下通過平面軋輥。接合體片材、絲狀橡膠、第1纖維狀片材2通過平面軋輥進行壓接,并層疊一體化。第1纖維狀片材2和紙材料是借助絲狀橡膠進行接合的,因此,兩者為間斷地接合。像這樣,制造出第2纖維狀片材3和紙材料間斷地接合且第1纖維狀片材2和紙材料間斷地接合從而構成的層疊片材30。根據需要,使層疊片材30通過壓花輥,進行機械性的柔軟化處理。通過進行該處理,能夠進一步提高面料1的柔軟性。此外,像所述的那樣,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使用面料1作為吸收體14的表面構件15,因此第2纖維狀片材3與吸收體14接觸,其中,吸收體14包括纖維集合體、吸水性聚合物等,纖維集合體包括紙漿纖維等。因此,既可以代替第2纖維狀片材3,使用液體透過性比無紡布良好的紙材料,也可以省略第2纖維狀片材3而成兩層結構。在該情況下,也可以將彈性構件5配置于第2纖維狀片材3和纖維材料4之間。若將熱熔粘接劑間斷地涂布于彈性構件5,再接合第2纖維狀片材3和纖維材料4,則能夠減少粘接(接合)工序。此外,即使在將彈性構件5配置于第2纖維狀片材3和纖維材料4之間的情況下,也期望對纖維材料4進行機械性的柔軟化處理,也可以對第2纖維狀片材和纖維材料4中的至少一方涂布熱熔粘接劑。此外,作為粘接劑的間斷的涂布方法,可列舉出線狀、點狀、條狀、螺旋狀、塊狀、圖案狀等涂布方法,既可以使用這些涂布方法中的1種方法,或者也可以組合使用多種方法。
由于制造出的層疊片材30是縱長尺寸,因此進行用于把層疊片材30的長邊方向(在圖1、圖2中為x方向)上的長度尺寸設為規定的長度的裁切。在該裁切中,切斷第1纖維狀片材2、第2纖維狀片材3、紙材料及絲狀橡膠。通過絲狀橡膠的切斷,將拉伸狀態下的絲狀橡膠從拉力中解放出來且在恢復力的作用下收縮。在此時的收縮應力的作用下,包括第1纖維狀片材2、第2纖維狀片材3和紙材料的層疊片材30沿使其長度變短的方向受力,因此,在層疊片材 30上形成凹凸面,由此形成褶皺部6。像這樣,制造具有多個褶皺部6的面料1。
在此對于面料1而言,線狀彈性體5a在恢復力的作用下呈收縮的狀態,即,非拉伸狀態,面料1形成多個褶皺部6,且在層疊片材30圖案形成有褶皺部列,其中,褶皺部6沿與處于該非拉伸狀態下的線狀彈性體5a的長邊方向(圖1、圖2中的層疊片材30的長邊方向即、與x方向同方向)正交的方向(圖1、圖2中的層疊片材30的寬度方向即、與y方向同方向)延伸。
通過配置于層疊片材30的內部的線狀彈性體5a,賦予層疊片材30彈力性。因此,若用手沿圖1、圖2中的x方向拉伸包括層疊片材30的面料1,則由于線狀彈性體5a伸長面料1也伸長擴展,而且若從該狀態放開手,則線狀彈性體5a在其恢復力的作用下收縮,由此,面料1也恢復到原來的尺寸狀態。像這樣,由于面料1具有伸縮性,因此在使用面料1作為吸收體14的表面構件15的情況下,相對于身體的適合感良好。同樣,在使用面料1作為一次性短褲10的外裝片材11的情況下,相對于身體的適合感良好。
在使用親水性的無紡布作為第1纖維狀片材2、第2纖維狀片材3的情況下,作為親水性的纖維,例如,從與水硬性組合物的密合性這一點來看,能夠使用乙烯醇類纖維及親水化聚丙烯類纖維等。此外,第1纖維狀片材2、第2纖維狀片材3各自的密度,作為一個示例優選為10g/m2~50g/m2。
在使用紙材料作為纖維材料4的情況下,能夠使用紙漿紙或由以紙漿為主要原料的材料形成的紙材料。作為原料紙漿,能夠使用木材紙漿、合成紙漿、廢紙紙漿等。此外,不限于紙漿等天然纖維,也能夠使用人造絲等再生纖維等。此外,纖維材料4的密度,作為一個示例優選為10g/m2~50g/m2。如上所述,制造出的面料1作為本實施方式的第1片材部,應用于表面構件15、一次性短褲10的外裝片材11。
圖7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一次性短褲10的圖,圖8是本實施方式的一次性短褲10的部分放大圖。
一次性短褲10具有:外裝片材11,其是通過將面料1裁切為一次性短褲10用而成的;腰部穿著部12,其通過彎曲外裝片材11的x方向的兩端而形成,穿著于使用者的腰部周圍;面連接件13,其設于外裝片材11的x方向的一端,用于與外裝片材11的x方向的另一端卡合;以及調節部16,其用于調節尺寸。將設有面連接件13的端部設為在使用者穿著一次性短褲10時成為后側(臀部側)。
此外,從圖7可明確,本實施方式的一次性短褲10是設有面連接件13的開放型。此外,由于沒有賦予防止尿等側漏的褶裥功能(日文:ギャザー機能),且不是立體的構成物,所以呈平面的形狀。因此,像后述那樣,通過彈性構件5的y方向的伸縮,從而變得易于適合使用者的身體(例如,臀部)的形狀。此外,也可以向本實施方式的一次性短褲10追加褶裥功能。
圖9是本實施方式的一次性短褲10的概要圖,是對應于圖7、圖8的附圖。此外,在圖9中用虛線圖示了在圖7、圖8中沒有表示出來的彈性構件5(線狀彈性體5a)。此外,圖10是將設有表面構件15的吸收體14安裝于本實施方式的一次性短褲10的圖,為了簡化附圖省略彈性構件5(線狀彈性體5a)。此外,如圖中箭頭所示,表面構件15的彈性構件5的伸縮方向為x方向。設有表面構件15的吸收體14的說明會在后面敘述,以下,使用圖7~圖9繼續說明一次性短褲10。
如所述的那樣,外裝片材11成為自與使用者的肌膚接觸的肌膚接觸面側依次為第1纖維狀片材2、纖維材料4、第2纖維狀片材3的結構,在纖維材料4的印刷層4a實施印刷,向圖7、圖8、圖12的腰部穿著部12及其周邊印刷圖案。此外,也可以將纖維材料4的整體作為印刷層4a,向外裝片材11的整體印刷圖案。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第2纖維狀片材3的內側是纖維材料4,因此在從外側視覺識別時易于看到一次性短褲10的印刷層4a。
如所述的那樣,腰部穿著部12是通過彎曲外裝片材11的x方向的兩端而 形成的。因此,相比于其他部分,彈性構件5(線狀彈性體5a)在腰部穿著部12較密集地配置,從而使作用于使用者的腰部周圍的彈性力強于其他部分,在穿著一次性短褲10的情況下,一次性短褲10難以向下側偏離。
面連接件13是在x方向上為長邊的矩形形狀,沿y方向兩個兩個地設置共計設有4個,各自的面連接件13以能夠接合/分離的方式接合于未設有面連接件13的另一端側的腰部穿著部12。在本實施方式中,雖然面連接件13形成為跨越腰部穿著部12的內側和外裝片材11的內側,但也可以容納于腰部穿著部12的內側。該面連接件13通過熱熔接合、超聲波接合、熱封接合進行接合即可。此外,也可以代替面連接件13使用雙面膠帶等粘接劑,也可以通過機械性的卡合使其和另一端的腰部穿著部12卡合。
調節部16是如下這樣的部分,該部分是設有面連接件13的y方向的端部及其周邊,并且通過用手指捏著該部分并將其接合于另一端側的腰部穿著部12,從而調節一次性短褲10使其適合使用者的體形。
圖11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一次性短褲10的穿著狀態的圖。對于以往的開放型一次性尿布,是假定為嬰兒或需要護理的人在睡眠狀態下穿著的一次性尿布,使用者在站立狀態或坐著的狀態下穿著以往的開放型一次性尿布較困難,根據體形調節帶部也并不容易。此外,雖然以往的一次性短褲和通常的短褲一樣,在站立狀態下容易穿著,但是,只能通過腰部的橡膠使其適合使用者的腰,而無法使其適合臀部。
首先,如圖11所示,本實施方式的一次性短褲10將面連接件13接合于另一端側的腰部穿著部12從而呈短褲型的形狀。在該狀態下,和通常的短褲一樣,使用者在站立狀態或坐在椅子上的狀態下穿著(穿著)一次性短褲10。即,與通常的短褲同樣,能夠容易地穿著(穿著)一次性短褲10。
圖12是使本實施方式的一次性短褲10穿著于人體模特的圖。使用者在穿著(穿著)一次性短褲10之后,使用一側(例如右側)的調節部16即一側的 面連接件13,根據使用者的體形調節面連接件13的位置。例如,若沿y方向調節面連接件13,則能夠通過彈性構件5的伸縮調節腰部周圍的尺寸,若沿x方向調節面連接件13,則能夠通過彈性構件15的伸縮調節臀部周圍(箭頭a)的尺寸。此外,若沿斜向(例如,圖中的右斜上方)調節面連接件13,則能夠同時調節腰部周圍和臀部周圍的尺寸。在該情況下,由于沿斜上方作用有彈性構件5的彈性力,因此還能夠期待提臀效果。從圖12可明確地知道本實施方式的一次性短褲10適合于人體模特的體形。即,本實施方式的一次性短褲10能夠根據各使用者的體形與各使用者的體形相適合。
此外,使用者是幼兒的情況下,或能夠站立的需要護理的人的情況下,使用者在穿著一次性短褲10的狀態下,只需向下方褪下一次性短褲10,就能夠確認后述的吸收體14的狀態,能夠容易地確認是否需要更換吸收體14。該吸收體14的更換也能夠在使用者為站立狀態或坐著的狀態下進行,因此,能夠實現一種使用方便的一次性短褲10。此外,一次性短褲10能夠經受數次洗滌,因此,若更換吸收體14,則能夠在一定期間內進行使用,因此,在經濟上合算。
此外,本實施方式的一次性短褲10無論年齡、性別、體形,均能夠使用(兒童用、男性用、女性用等),也能夠適用于寵物等動物。
圖18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一次性短褲10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圖,以下,利用該流程圖說明一次性短褲10的制造方法。
該一次性短褲10的制造是在具備fa化的工廠的cpu的未圖示的控制裝置的控制下執行的。在步驟s1中,以上述的方式制造面料1。
在步驟s2中,根據一次性短褲10的尺碼利用未圖示的裁切機裁切面料1,并且,裁切成使中央部呈凹形狀。
在步驟s3中,彎曲裁切后的面料1的兩端部,并且,使用超聲波接合、熱熔接合等各種接合方法接合該彎曲的部分。由此,在面料1的兩端形成腰 部穿著部12。
在步驟s4中,使用超聲波接合、熱熔接合等各種接合方法將面連接件13接合于腰部穿著部12,制造面連接部13。此外,對于面連接件13的大小、數目,可以適當地設定。
接著,繼續說明在圖10中示出的設有表面構件15的吸收體14。在吸收體14的與肌膚接觸面相反側的安裝面設有例如粘合帶(例如兩個部位),使其能夠接合/分離于上述一次性短褲10。此外,像所述的那樣,表面構件15是通過裁切面料1從而制造成的。
圖13是將表面構件15安裝于本實施方式的吸收體的圖,圖14是安裝于本實施方式的吸收體的表面構件15的部分放大圖,圖15是對應于圖14的概要圖。以下,利用圖13~圖15繼續說明。
設有表面構件15的吸收體14具有設于肌膚接觸面側的褶裥部21、設于肌膚接觸面側的相反側(外側)的膜部28,膜部28使用圖16、圖17進行后述,首先對褶皺部21進行說明。
褶裥部21具有褶裥17、內側接合部18、內側褶皺部19(參照圖13、圖14)及端部接合部20。
褶裥17用于防止尿向y方向側漏,且其為在無紡布上設置與彈性構件5同樣的彈性構件的形態。在本實施方式中,預先準備兩個設有彈性構件的褶裥17。
為了將這兩個褶裥17分別設于表面構件15的y側兩端部附近,內側接合部18將褶裥部21和表面構件15接合。由內側接合部18進行的接合可以使用任意接合方法,在本實施方式中使用超聲波接合。
繼續說明位于圖14、圖15所示的上側(+y側)的褶裥部21的形成。
從圖15可明確,本實施方式的吸收部22在其中央部呈凹部形狀。由于在該凹部形狀的外側將褶裥部21與表面構件15的肌膚接觸面側接合,所以在內 側接合部18的外側(+y方向)存在沿x方向伸縮的表面構件15(在圖15中用虛線表示)而不存在吸收部22。因此,通過將褶裥部21的端部20與后述膜部28的端部27(參照圖16、圖17)接合,形成利用彈性構件5的彈性的內側褶皺部19。因此,內側褶皺部19沿x方向伸縮。該內側褶皺部19的形成與所述褶皺部6的形成原理相同。此外,對于褶裥部21的端部20與膜部28的端部27之間的接合可以使用任意接合方法,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熱熔接進行接合。
另外,圖13所示的下側的褶裥部21也以與上述相同的方式形成。
吸收部22周知是用于吸收一次性尿布穿著者的汗、尿等液體(也包含血液等的體液)。由于吸收體14吸收排泄物,因此期望向吸收部22添加除臭劑。作為除臭劑,可以使用活性炭、沸石、二氧化硅、陶瓷、大谷石、木炭高分子、碳納米管、碳納米角、檸檬酸、琥珀酸等有機酸、明礬(硫酸鋁鉀)。
該吸收部22層疊(載置)于作為外裝體的膜24的內表面。即,在將吸收部22置于膜24的內表面的狀態下,以所述的方式,將褶裥部21的端部20與膜部28的端部27進行接合。
圖16是表示吸收體14的外側的圖,圖17是對應于圖16的吸收體14的概要圖。如圖16、圖17所示,膜部28具有膜24、外側接合部25、外側褶皺部26及端部27。如所述的那樣,吸收部22的中央部呈凹部形狀。繼續說明上側的膜部28的形成。
膜24是不使液體透過而使蒸氣透過的周知的透氣性膜,在該膜24的內側供給有中央成形為凹部形狀的吸收部22。
外側接合部25以覆蓋吸收部22的方式通過利用超聲波接合、熱熔接合等接合膜24和表面構件15而形成。
由于在吸收部22的凹部形狀的外側將膜部28與表面構件15的背面側接合,所以在外側接合部25的外側(+y方向)存在沿x方向伸縮的表面構件15(在圖15中用虛線表示)而不存在吸收部22。因此,如所述的那樣,通過將 褶裥部21的端部20與后述的膜部28的端部27接合,形成利用彈性構件5的彈性的外側褶皺部26。因此,外側褶皺部26沿x方向伸縮。該褶皺部26的形成與所述褶皺部6的形成原理相同。此外,由圖16、圖17可明確,膜部28也形成于下側。該下側的膜部28的形成也與上述同樣地形成。
如圖14、圖15所示,表面構件15和吸收部22通過多個表面構件結合部23沿x方向部分地接合。在本實施方式中,表面構件15和吸收部22之間的間斷的接合通過超聲波接合進行。此外,代替表面構件15和吸收部22之間的接合,也可以在將表面構件15設于吸收體14的狀態下通過壓花,對表面構件15和吸收部22進行按壓。通過表面構件15和吸收部22的接合或按壓,表面構件15的非肌膚接觸面(例如,液體透過性良好的纖維材料4)和吸收部22接觸,因此,將尿快速導入吸收部22,因此,利用圖6所示的空間9的通氣使得表面構件15干爽,不會感到悶熱。此外,利用層疊片材30的褶皺部6,使得其表面積與無彈性構件5的情況相比變大,即使在尿量多的情況下也能夠快速地將尿導入吸收部22。此外,由于沒有失去彈性構件5的彈性力,因此適合感和穿著舒適性沒有下降。
此外,由于表面構件結合部23沿y方向隔開規定間隔地設有多個,因此防止尿沿y方向進入,所以還能夠通過表面構件結合部23防止尿的側漏。
在本實施方式的一次性短褲10中,將設有表面構件15的吸收體14利用膠帶等以能夠接合/分離的方式接合于外裝片材11。由圖9、圖10可明確,由于外裝片材11利用彈性構件5從而能夠沿y方向伸縮,所以如所述那樣能夠適合于使用者的腰部、臀部。另一方面,由于表面構件15利用彈性構件5從而能夠沿x方向伸縮,所以彈性構件5的彈性力在與使用者的下襠接觸的部分發揮作用,從而使得表面構件15適合于使用者。此外,在由于尿的重量而使吸收體14欲向下側偏移時,由于彈性力發揮作用,因此能夠抑制吸收體14偏移。
圖19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設有表面構件15的吸收體14的制造方法的流 程圖。該吸收體14的制造是在具備fa化工廠的cpu的未圖示的控制裝置的控制下執行的。在步驟s11中,以上述的方式制造面料1。
在步驟s12中,根據吸收體14的尺寸裁切面料1,由此制造表面構件15。
在步驟s13中,將彈性構件接合于無紡布,制造褶裥17。
在步驟s14中,將步驟s13中制造的褶裥17接合于表面構件15。由此,形成內側接合部18。
在步驟s15中,將中央形成(成形)為凹部的吸收部22供給于膜24的內側。
在步驟s16中,通過將表面構件15和膜24以覆蓋吸收部22的方式接合,由此形成外側接合部25。
在步驟s17中,褶裥部21的端部20和膜部28的端部27例如通過熱熔接進行接合。此外,代替褶裥部21的端部20和膜部28的端部27之間的接合,也可以將端部20和端部27中的任一方朝向另一方彎曲,之后,通過熱熔接合等,將褶裥部21和膜部28接合。
在步驟s18中,通過將表面構件15和吸收部22沿x方向部分地接合,多個表面構件結合部23沿x方向形成。此外,代替部分地接合,也可以利用壓花等的機械性的按壓。由此,能夠制造設有表面構件15的吸收體14,此外,圖19的流程圖僅是一個示例,各個步驟的順序等能夠根據制造情況適當地替換。
以上,對本實施方式加以說明,但并不僅限于此,當然也能夠進行各種變更或適當的組合。例如,作為線狀彈性體5a的配置方式,并不限定于沿x方向呈直線狀延伸,也可以是間斷的線狀彈性體5a,也可以是以并列狀排列彎曲的曲線狀的線狀彈性體5a,也可以是以不規則地并列的方式排列波形的曲線狀的線狀彈性體5a。在多個線狀彈性體5a的排列中,各個線狀彈性體5a也可以是具有不同伸縮率的線狀彈性體5a的組合。作為彈性構件5并不限定于 線狀形式,也能夠使用設有多個孔或切口從而具有規定的透氣性的片狀彈性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