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藥物組合物,特別是涉及一種治療骨痹、驅寒及祛痛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坐骨神經痛、骨質增生、腰肌勞損、風濕性筋膜炎統稱為骨痹,骨痹是由正氣不足,肝腎虧虛,風寒濕邪侵入骨絡或跌仆閃挫,傷損骨絡,以致氣血瘀滯,運行失暢,不通則痛。肝腎虧虛導致汗出腠理疏松,更因汗出入水,寒濕之邪乘虛入侵,影響氣血運行,故周身關節疼痛。“腎主藏精,主骨生髓”,若腎精充足則機體強健,骨骼外形及內部結構正常,且可耐勞累及一般傷損。而“肝主藏血,主筋束骨利關節”,肝血充足則筋脈強勁,靜可保護諸骨,充養骨髓;動則約束諸骨,免致過度活動,防止脫位。若腎精虧虛,肝血不足,則骨髓發育異常,更兼筋肉不堅,榮養乏源,既無力保護骨髓、充養骨髓,又不能約束諸骨,防止脫位。目前,越來越多的人患有骨痹疾病。西藥對于這類疾病沒有特效藥物,多采用中藥的祛風濕、通利關節、活絡止痛、強筋骨等功效可使病癥減輕和治愈,目前市場上用于治療這類疾病的中藥制劑很多,但普遍存在療效慢,療程長,費用高的缺點。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種治療骨痹、驅寒及祛痛的中藥組合物。本發明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本發明中藥組合物的原料藥組成為:本發明中藥組合物的原料藥組成優選為:本發明中藥組合物的原料藥組成優選為:本發明中藥組合物的原料藥組成優選為:本發明組合物制成外敷膏劑的制備方法為:將上述原料藥全部粉碎為細粉備用,取蜂蠟250-750重量份碎成小塊,取75%酒精50-150體積份加入冰片10-30重量份同蜂蠟一起充分溶解后再加入蜂蜜50-150體積份放入微波爐中加熱2-6min,等充分溶化后加入上述中藥細粉、1%醫用氮酮2-8體積份,攪拌均勻,待溫度至40-80℃即可。本發明組合物制成外敷膏劑的制備方法優先為:將上述原料藥全部粉碎為細粉備用,取蜂蠟500重量份碎成小塊,取75%酒精100體積份加入冰片20重量份同蜂蠟一起充分溶解后再加入蜂蜜100體積份放入微波爐中加熱3-5min,等充分溶化后加入上述中藥細粉、1%醫用氮酮5體積份,攪拌均勻,待溫度至50-70℃即可。本發明中藥組合物按照常規工藝加入常規輔料制成臨床接受的外敷膏劑、貼膏劑、軟膏劑、噴霧劑、擦劑、酊劑、膠囊劑、片劑、顆粒劑、丸劑或口服液。本發明所述的重量份與體積份的對應關系為kg/l或g/ml的關系。本發明藥物組合物是通過皮膚吸收而起作用的;是指藥物透過皮膚、孔竅、腧穴等部位直接吸收進入血絡經脈,輸入全身以發揮作用。本發明組合物方藥組成是以辛溫芳香開竅、活血化瘀、祛風濕化痰結藥物為主,能達到開玄府達腠理,溫經絡散寒濕,化瘀血散痰結,祛濕消腫,暢通氣機,疏通經絡的功能。具有強筋壯骨、舒筋活絡、益氣活血、散瘀鎮痛、祛風除濕等功效,對于風寒濕痹引起的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坐骨神經痛、骨質增生、腰肌勞損、風濕性筋膜炎等骨痹效果顯著,且見效快,療程短,無毒副作用,治愈率高,治療成本低,有效率達99%以上。下面實驗例用于進一步說明本發明,但不限于本發明。實驗例一:臨床試驗1、臨床觀察本發明外敷膏劑(按照實施例1方法制備)對治療風寒濕痹引起的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坐骨神經痛、骨質增生、腰肌勞損、風濕性筋膜炎等骨痹患者200例。其中男性100例,女性100例。2、藥物選擇選本發明外敷膏劑(按照實施例1方法制備),二個療程(7天一療程),外敷患處,每日1-2次。3、診斷標準1)關節腫脹、疼痛,被動伸屈時疼痛加劇,關節松弛而不穩定,活動受限。2)活動稍多甚至彎腰拾物、打噴嚏時便發病,疼痛難忍,功能受限。3)陰雨天或受風著涼可引起疼痛的復發或加重。4、療效標準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1994年實施的《中醫病診斷療效標準》擬定如下:臨床痊愈:中醫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顯效:中醫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變;有效:中醫臨床癥狀、體征均有好轉;無效:中醫臨床癥狀、體征均無明顯改善;5、治療結果組別治療人數治愈有效無效總有效率本發明組20018018299%6、結論200例患者使用本發明外敷膏劑二個療程(每個療程7天),治療結果顯示,本發明外敷膏劑治療風寒濕痹引起的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坐骨神經痛、骨質增生、腰肌勞損、風濕性筋膜炎等骨痹患者總有效率為99%。實驗例二:典型病例病例1:王某某,男,55。癥狀:患者左腿踝關節,疼痛腫脹,行走不便,因勞動病情加重,經診斷確診為風濕性關節炎。通過使用本發明外敷膏劑(按照實施例1方法制備,每日1-2次外敷患處)一個療程(一療程7天),關節腫痛明顯好轉,左踝關節功能明顯改善,患者可正常行走,繼續使用一個療程,經檢查已恢復正常。病例2:秦某某,女,65歲。主訴:右肘關節疼痛,屈伸不利1年余。患者年輕時從事運動員工作,中年后轉為體育教練,在運動生涯中經常出現關節疼痛,但均未予以重視。1年前右肘關節疼痛伴腫脹,癥狀逐漸加重,并出現關節變形,右肘伸展受限。經服用本發明膠囊劑(按照實施例4方法制備,0.25g/粒,每日三次,每次2粒)7天后見效明顯,繼續使用一療程,痊愈。病例3李某,男,63歲。主訴:自1年前始出現腰痛,曾感腰部酸痛,陰雨天或勞累后加重,當時未予重視。近來腰痛逐暫加重,痛重時腰部不能俯仰,轉側不能,曾服止痛藥(如布洛芬等)緩解疼痛。曾用針灸、按摩、理療、中藥湯劑等多種藥物治療,效果不明顯。經服用本發明片劑(按照實施例5方法制備,0.5g/片,每日三次,每次2片)7天后見效明顯,痛處減輕,繼續使用7天后,疼痛全無,痊愈。病例4張某某,女,51歲。患者右頸部、肩、臂疼痛3天。患者連日來因開車勞累而致頸部不適,右頸、肩疼痛,向上臂、前臂放射,時有右手中指、環指、小指麻木,與頸部活動有關,右上肢力弱,不能持重物,勞累一天后到傍晚疼痛加劇。經使用本發明軟膏劑(按照實施例2方法制備,每日兩次涂抹于患處)7天后見效明顯,痛處減輕,繼續使用7天基本全愈。實驗例三、動物藥效學試驗1.材料與方法1.1樣品制備1.1.1本發明實驗組制備白芥子100g、吳茱萸15g、細辛10g、麻黃10g、川烏15g、草烏15g、干姜20g、羌活10g、獨活10g、皂角10g、川芎20g、肉桂6g、附子10g、花椒6g、蒼術30g、白芷10g、威靈仙20g、紅豆蔻20g、小伸筋草15g、天仙藤15g、華鼠尾草20g、骨碎補20g、九里香20g、蛇床子20g、蜂房15g。將上述原料藥分別洗凈、晾干,磨成細粉過80目篩,將所有原料藥細粉混合均勻備用。2.試劑的配制取本發明實驗組藥粉100g,加蒸餾水分別配制成1g/10ml的溶液。2.對小鼠角叉菜膠足腫的影響本試驗選用20只雄性小鼠,雌雄各半,體重(22±2)g。隨機分成2組,模型組和本發明組,每組10只。模型組給予10ml的生理鹽水,本發明組給予10ml的本發明溶液,分別每天灌胃給藥1次,連續給藥7天。于末次給藥后30分鐘,在小鼠右后足墊部皮下注射1%角叉菜膠漿0.05ml致炎。分別在致炎前和致炎后1、2、3、4和6小時,用投影儀(放大8倍)測量每只小鼠右后肢踝關節下方0.5cm處直徑,用致炎前與致炎后不同時間點的腫脹差值作為腫脹度。結果發現本發明組對小鼠角叉菜膠足腫有非常顯著的抑制作用且作用時間較長,其抗炎強度顯者。表1對小鼠角叉菜膠足腫的影響3.對小鼠醋酸扭體反應的影響試驗選用20只小鼠,雌雄各半,體重(22±2)g。隨機分為2組,模型組和本發明組,每組10只。模型組給予10ml的生理鹽水,本發明組給予10ml的本發明溶液,分別每天灌胃給藥1次,連續給藥5天。各組于末次給藥后40分鐘,腹腔注射0.67%的冰醋酸溶液0.2ml/只,然后用計數器記錄第二個10分鐘內每只小鼠的扭體次數。給藥各組的平均扭體數與對照組平均扭體數比較,結果顯示本發明組可顯著地減少醋酸所致小鼠扭體次數,且本發明組的鎮痛效果強。表2對小鼠醋酸扭體反應的影響分組劑量(ml)動物數(只)平均扭體次數(X±SD次)模型組101035±12本發明組101010±74.對小鼠巴豆油性耳腫的影響試驗試驗選用20只小鼠,雌雄各半,體重(22±2)g。隨機分為2組,模型組和本發明組,每組10只。模型組給予10ml的生理鹽水,本發明組給予10ml的本發明溶液,分別每天灌胃給藥1次,連續給藥7天。于末次給藥后,將2%巴豆油致炎劑0.05ml滴于每只小鼠右耳殼致炎。致炎2小時后脫頸處死小鼠,剪下左、右耳,用直徑9mm打孔器打下同一部位耳片,稱重,以兩耳重量之差作為鼠耳水腫程度。結果顯示,本發明組對鼠耳腫脹有非常顯著的抑制作用。表3對小鼠巴豆油性耳腫的影響分組劑量(ml)動物數(只)耳腫程度(X±SDmg)模型組101014.1±3.1本發明組10106.8±3.25.對小鼠棉球肉芽腫的影響試驗選用20只小鼠,雌雄各半,體重(22±2)g。隨機分為2組,模型組和本發明組,每組10只。模型組給予10ml的生理鹽水,本發明組給予10ml的本發明溶液,分別每天灌胃給藥1次,連續給藥10天。于第3次給藥后,在乙醚淺麻醉下將小鼠背部剃毛、消毒、切開皮膚,把30mg滅菌棉球埋入兩側腋部皮下,縫合切口,繼續給藥。于末次給藥后24小時處死小鼠,剝出棉球肉芽腫物,去除外面附著的脂肪、結締組織等物質,用電子天平稱濕重,然后在60-70℃烘干,恒重后稱干重,減去棉球的重量,即為肉芽腫重(mg)。取各給藥組肉芽腫濕重及干重的平均數比較。結果顯示,本發明組對小鼠棉球肉芽腫有非常顯著的抑制作用,同時表明本發明組藥物對慢性炎癥有很好的抗炎作用。表4對小鼠棉球肉芽腫重的影響6.對小鼠水浴甩尾反應影響試驗試驗選用20只小鼠,雌雄各半,體重(22±2)g。隨機分為2組,模型組和本發明組,每組10只。模型組給予10ml的生理鹽水,本發明組給予10ml的本發明溶液,分別每天灌胃給藥1次,連續給藥5天。于試驗前及末次給藥后0.5h、1h、2h、3h分別將小鼠尾尖1.5cm浸入恒溫水浴中(55±0.5℃),用Casio秒表記錄鼠尾自浸入水中到出現甩尾動作的時間,作為甩尾潛伏期。將給藥各組的平均甩尾潛伏期比較。結果顯示本發明組可顯著延長小鼠甩尾反應潛伏期。表明本發組藥物對溫熱刺激引起的疼痛有顯著的鎮痛作用。表5對小鼠甩尾反應的影響n=10下述實施例均能實現上述實驗例的效果。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外敷膏劑將上述原料藥全部粉碎為細粉備用,取蜂蠟500g碎成小塊,取75%酒精100ml加入冰片20g同蜂蠟一起充分溶解后再加入蜂蜜100ml放入微波爐中加熱3-5min,等充分溶化后加入上述中藥細粉、1%醫用氮酮5ml,攪拌均勻,待溫度至50-70℃外敷患處,每日1-2次。實施例2軟膏劑上述藥物按照常規工藝加入常規輔料制成軟膏劑。每日早晚兩次涂于患處。實施例3貼膏劑上述藥物按照常規工藝加入常規輔料制成貼膏劑,每日一貼,貼于患處。實施例4膠囊劑上述藥物按照常規工藝加入常規輔料制成膠囊劑。0.25g/粒,每日三次,每次2粒。實施例5片劑上述藥物按照常規工藝加入常規輔料制成片劑。0.5g/片,每日三次,每次2片實施例6顆粒劑上述藥物按照常規工藝加入常規輔料制成顆粒劑。10g/袋,每日二次,每次1袋。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