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醫療器械領域,特別是一種助行輪椅剎車機構。
背景技術:
助行輪椅作為醫療專用設備,其功能設定服務對象為特定的人群或老年人,尤其是對于行動不便的人來而言,它不僅是一種代步工具,更重要是可以借助輪椅出行和參與社會活動。目前,市面上現有的輪椅雖然解決了出行問題,但減速時只能依靠輪椅后上方的推手制動,乘坐者無法自行制動,并且現有的輪椅無駐車制動,當他們坐著輪椅出行時,很容易因為輪椅無駐車制動而失控,最終導致受傷,存在一定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助行輪椅剎車機構,是在輪椅上再設置一個剎車機構,通過扶手前端實現剎車功能。
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一種助行輪椅的剎車裝置,由扶手、輪椅車架、轉向管腳、控制機構和制動機構組成,所述控制機構由控制滑槽、控制手柄、駐車制動槽組成;所述制動機構由制動鋼繩、制動鉗、制動塊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剎車機構設置在扶手前端,制動機構設置在轉向管腳上;扶手和轉向管腳通過輪椅的車架連接。
所述的控制手柄上部分是手柄、下部分是導向柱,導向柱在控制滑槽內移動。
所述的制動鋼繩一端固定在控制手柄上,另一端固定在制動鉗上端上;控制滑槽設在扶手的前端,控制手柄在控制滑槽內移動進而拉動制動鋼繩帶動制動鉗動作,制動鉗通過銷軸分別與前輪二側的轉向管腳進行連接。
所述的控制滑槽上的控制滑槽末端一側開設有駐車制動槽,將控制手柄拉動到控制滑槽末端,轉動控制手柄可使其卡在駐車制動槽內,控制手柄不能回到前端的位置,此時為駐車制動。
所述的制動塊固定在制動鉗的中部,制動塊摩擦面與前輪輪輞接觸;拉動制動鋼繩使得制動鉗通過銷軸繞著轉向管腳進行轉動,進而帶動制動塊靠在前輪輪輞上,二者之間產生摩擦作用,進行制動。
本發明,采用在輪椅上再設置一個剎車機構,通過扶手前端實現剎車功能,使用者在坐在輪椅上時可自行控制助行輪椅速度并在停止前行休息時對助行輪椅進行駐車制動。避免了使用者因輪椅無駐車制動造成輪椅傾翻而受傷,也進一步提高了輪椅的安全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控制機構示意圖;
圖3是制動機構示意圖;
圖4是控制滑槽結構示意圖。
圖中:1扶手、2控制滑槽、3控制手柄、4制動鋼繩、5車架、6制動鉗、7前輪、8轉向管腳、9駐車制動槽、10銷軸、11制動塊、12導向柱、13控制滑槽前端、14控制滑槽末端、15前輪輪輞、制動鉗上端16。
具體實施方式
由圖1知,本發明一種助行輪椅的剎車機構,由扶手1、車架5、前輪7、轉向管腳8、控制機構和制動機構組成,所述控制機構和制動機構分別設置在扶手前端和轉向管腳上;所述控制機構由控制滑槽2、控制手柄3、駐車制動槽9組成;所述制動機構由制動鉗6、制動塊11、制動鋼繩4組成。
由圖2、圖3、圖4知,控制手柄3上部分是手柄,下部分是導向柱12,控制滑槽2直接在扶手1上開設,所述導向柱12的是圓柱形,導向柱12的直徑應小于控制滑槽2的直徑,拉動手柄時,導向柱12可在控制滑槽2內移動,導向柱12前端與制動鋼繩4進行固定,進而拉動制動鋼繩4,產生制動作用;所述控制滑槽末端14一側開設有駐車制動槽9,將手柄拉動到控制滑槽末端14,然后往一側方向轉動控制手柄3,可使控制手柄3卡在駐車制動槽9內,控制手柄3不能回到前端的位置,此時為駐車制動。
所述制動鋼繩4另一端采用分叉的形式與制動鉗上端16進行固定連接,制動鉗6中部與轉向管腳通過銷軸10進行連接,制動塊11固定在制動鉗中部,制動塊11摩擦面與前輪輪輞15接觸,拉動制動鋼繩4可使得制動鉗6通過銷軸10繞著轉向管腳8進行轉動,進而帶動制動塊11靠在前輪輪輞15上,二者之間產生摩擦作用,進行制動。
當助行輪椅使用者在乘坐過程感覺車速過快時,可用手沿著扶手1方向拉動控制手柄3,進而通過制動鋼繩4帶動制動鉗6進行制動減速,通過導向柱12在控制滑槽2內移動的位移來產生相應大小的制動效果,控制手柄3沿扶手1后方向在控制滑槽2內拉動位移越大,制動力越大;當使用者停下來休息時,可將控制手柄3拉到控制滑槽末端14,再向一側轉動控制手柄3,使得控制手柄3卡在駐車制動槽9內,這樣助行輪椅即被持續制動,不能前行,避免輪椅自行滑動發生安全事故。
本發明最佳實施方案是上述剎車機構采用對稱的方式布置在助行輪椅的左右扶手上,使用者可在乘坐時,左右手可進行同步制動減速。制動鋼繩4外設有耐磨外管,制動鋼繩4沿著車架固定,美觀、穩定性也好。控制手柄3可采用人機工程學進行設計,提高操縱的舒適性,也可采用電機的方式進行自動控制。
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