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治療帶狀皰疹的中藥,還涉及該中藥的制法。
背景技術:
帶狀皰疹是臨床上較常見的急性皰疹樣皮膚病,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致。一般發病期在春天。多呈不規則帶狀分布,常見于胸腹、腰背及顏面部,局部皮膚有灼熱感,伴有神經痛,發病前有輕度發熱,全身不適,食欲不振等癥狀。對本病的治療,現代醫學常用病毒唑、消炎痛和維生素類藥物,但療效不理想。查閱中國專利文獻,200910073033.8公開了一種治療帶狀皰疹的中藥膏及其制備方法,該治療帶狀皰疹的中藥膏是由天花粉、赤芍、梔子、黃芩、黃柏、大黃、蒼術、厚樸、陳皮、白芷、姜黃、山奈、五倍子、公丁香、冰片、雄黃、白礬、炙馬錢、蜈蚣、沒藥、白胡椒、重樓、生南星、生半夏、蜂蜜組成,以清熱利濕、疏肝利膽、解毒化瘀、通絡止痛、瀉脾除濕為治療原則,在臨床治療過程中,針對每位患者的病因、病癥有選擇的使用本藥膏。該發明藥物原料有25味,組方復雜,制法也較麻煩。CN200710301032.5公開一種治療帶狀皰疹的外涂藥物。其藥物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生大黃20克,白磯、百草霜各10克,琥珀、冰片各4克,蛇蛻3克,蜈蚣2條,鮮蚯蚓5條,雞蛋清適量。它具有配方新穎、成本低廉、制備方便、效果顯著的特點。中醫認為本病的病因多由濕熱內蘊,感受毒邪,濕熱毒邪互相搏結,壅滯肌膚所致。治療應從清熱,解毒,利濕入手。針對該病特點,發明人用中藥治療帶狀皰疹進行了長期研究,優選出一種組方十分簡單,療效顯著的中藥。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療效顯著的帶狀皰疹中藥組合物,并提供該中藥的制法。
治療帶狀皰疹的中藥組合物,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大黃30-50,蜈蚣10-20,冰片10-15,麻油150-200。
進一步地,本發明中藥優選組方是:大黃30,蜈蚣10,冰片10,麻油150。
其制法是將原料粉碎成80-100目后混合均勻,加入麻油150份調和即成。
本發明各味藥材的功能主治如下:
大黃:苦、寒,入脾、胃、腸、心、肝經。瀉熱通腸、涼血解毒、逐瘀通經。
蜈蚣:辛、溫,有毒,入肝經。熄風止痙,解毒散結,通絡止痛。《囊中參西錄》蜈蚣味微辛,性微溫,走竄之力最速,內而臟腑,外而經絡,凡氣血凝聚之處能開之。
冰片:辛、苦,微寒,入心、肝經。清熱通竅,消腫止痛。
從上述各味藥材的功能、主治可以看出,這些藥物對治療帶狀皰疹的針對性很強。縱觀整體處方用藥,按君、臣、佐、使相配伍,大黃為君,臣藥蜈蚣,冰片為佐,使藥麻油。
在各種藥材的相互配合下使其發揮最大效率。
本發明中藥與上述發明相比,組方更新穎,制備更簡單,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經16年的臨床應用驗證,療效顯著,藥性平和,無毒副作用,有效率100%,治愈率99%。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1、一種治療帶狀皰疹中藥,其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大黃30-50,蜈蚣10-20,冰片10-15,麻油150-200。本發明的優選配方是:大黃30,蜈蚣10,冰片10,麻油150。
2、本發明的制備方法:按處方精選原料藥材,將藥粉碎成80-100目、消毒,加麻油200調勻即可。
臨床資料
1、診斷標準:根據背景技術中描述的臨床癥狀即可診斷。
2、療效標準:有效—病癥減輕;治愈—病癥消除。
3、治療方法:每日涂2-4次,飯前各涂一次。六天一療程,大部分只要一個療程就可痊愈。忌:煙,酒,辛辣食物。
4、治療結果:1999年至2015年,記載了122名患者使用本發明中藥的情況,其中男性70人,女性52人。治愈120人,癥狀減輕者2人。
病例介紹
例一,賀**,男,70歲,住邵陽市城區。據本人介紹說,他得此病已經有八年了,大小醫院都去過,表皮上看上去跟正常皮膚一樣,但皮膚里面像針一樣的刺痛,疼痛難忍,寢食難安,八年來每天度日如年。2002年患者經人介紹求診于我,診見舌質暗紅,苔薄脈細,證屬肝濕熱,浸淫肌膚,外感風毒之邪,內外合邪,損傷營血。治宜解毒化瘀,行氣止痛,用本發明藥物外涂,日2-3次,七日后來店告曰治愈,平安無事。
例二,劉女士,46歲,湖南省邵東縣兩市鎮人。她因患帶狀皰疹,2013年去湖南長沙**大醫院住院治療20多天,花費2萬多元沒有治愈,表皮看上去與正常皮膚無異,但皮膚里面肉如針刺。經人介紹,患者于2014年求助于我,用本發明藥物每天涂抹患處2-3次,七天后治愈,上門來酬謝我,婉拒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