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中藥領域,具體是一種滋肝養腎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腎為先天之本,是人體的重要器官,腎臟能有效將體內代謝的廢物排泄出體外,維持機體內鈉、鉀、鈣等電解質的穩定和酸堿平衡。腎功能指標包括血肌肝、血尿素和尿B2-微球蛋白。肝具有解毒功能,促進代謝,分泌膽汁和提高人體免疫功能。肝腎健康,人身體整體素質便高。但是由于現代化進程中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了,工作和商業中競爭激烈,精神壓力大或吸煙,過量飲酒和暴飲暴食,都會對肝腎造成損傷,使得越來越的人的肝腎能力變得越來越差,而肝腎損傷又會降低人體的整體健康素質。對中老年人群,易于出現心腦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因此維護肝腎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滋肝養腎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滋肝養腎的中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枸杞子75~85份,黃芪18~22份,黨參9~11份,麥冬4~6份,阿膠8~10份,蔗糖75~85份,防腐劑1~3份。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防腐劑為山梨酸鉀。
一種所述的滋肝養腎的中藥的制備方法,具體制備步驟如下:將枸杞子、黃芪、黨參和麥冬按配比混合,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原料藥10~12倍重量的水煎煮3~4h,第二次加入原料藥6~8倍的水煎煮2~3h,第三次加入原料藥6~8倍的水煎煮2~3h,分別過濾后,合并三次濾液,再次過濾,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15~1.20,加入切塊后的阿膠,烊化后,繼續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0~1.24的清膏,加入蔗糖和防腐劑,煮沸,溶解,攪拌均勻即可。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的中藥具有益肝明目、滋陰補腎的功效,用于腎陰不足、氣血兩虧、目眩昏暗、心煩失眠、肢倦乏力以及腰腿酸軟等癥狀,治療效果好,安全無毒,原料來源豐富,成本低。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1
滋肝養腎的中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枸杞子75份,黃芪18份,黨參9份,麥冬4份,阿膠8份,蔗糖75份,山梨酸鉀1份。
上述滋肝養腎的中藥的制備步驟如下:將枸杞子、黃芪、黨參和麥冬按配比混合,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原料藥10倍重量的水煎煮3h,第二次加入原料藥8倍的水煎煮3h,第三次加入原料藥8倍的水煎煮3h,分別過濾后,合并三次濾液,再次過濾,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15~1.20,加入切塊后的阿膠,烊化后,繼續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0~1.24的清膏,加入蔗糖和防腐劑,煮沸,溶解,攪拌均勻即可。
實施例2
滋肝養腎的中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枸杞子80份,黃芪20份,黨參10份,麥冬5份,阿膠9份,蔗糖80份,山梨酸鉀2份。
上述滋肝養腎的中藥的制備步驟如下:將枸杞子、黃芪、黨參和麥冬按配比混合,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原料藥11倍重量的水煎煮3.5h,第二次加入原料藥7倍的水煎煮2.5h,第三次加入原料藥7倍的水煎煮2.5h,分別過濾后,合并三次濾液,再次過濾,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15~1.20,加入切塊后的阿膠,烊化后,繼續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0~1.24的清膏,加入蔗糖和防腐劑,煮沸,溶解,攪拌均勻即可。
實施例3
滋肝養腎的中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枸杞子85份,黃芪22份,黨參11份,麥冬6份,阿膠10份,蔗糖85份,山梨酸鉀3份。
上述滋肝養腎的中藥的制備步驟如下:將枸杞子、黃芪、黨參和麥冬按配比混合,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原料藥12倍重量的水煎煮4h,第二次加入原料藥6倍的水煎煮2h,第三次加入原料藥6倍的水煎煮2h,分別過濾后,合并三次濾液,再次過濾,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15~1.20,加入切塊后的阿膠,烊化后,繼續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0~1.24的清膏,加入蔗糖和防腐劑,煮沸,溶解,攪拌均勻即可。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發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發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發明。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發明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