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中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痔瘡的中藥。
背景技術:
痔(俗稱痔瘡)是一種位于肛門部位的常見疾病,任何年齡都可發病,但隨著年齡增長,發病率逐漸增高。主要表現為便血,便血的性質可為無痛、間歇性、便后鮮血,便時滴血或手紙上帶血,便秘、飲酒或進食刺激性食物后加重。目前治療痔瘡的藥物眾多,例如公開號為:CN106063889A、名稱為《治療氣陰兩虛型痔瘡的中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的中國發明專利申請,一種用于治療痔瘡的中藥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治療痔瘡的中藥,外用中藥組合,麝香20-35份、牛黃20-35份、楊金花20-35份、蘆薈20-35份、爐甘石18-25份、黃柏18-25份、龍腦18-25份、苦參18-25份、紅花18-25份、硼砂18-25份、金銀花18-25份;內服中藥組合,地榆12-18份、槐花12-18份、金銀花12-18份、肉桂12-18份、茯苓12-18份、仙鶴草12-18份、側柏葉12-18份、紅花8-15份、木通8-15份、紫菀8-15份、牛黃8-15份、甘草8-15份、何首烏8-15份、石椒草8-15份、防風8-15份、苦參8-15份、茜草4-7份、白茅根4-7份、旱蓮草4-7份、桑白皮4-7份、當歸4-7份。本發明治愈時間快,無毒副作用,無需手術治愈率即可達87%以上。但其配伍較為復雜。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配伍較為簡單、安全可靠、療效好的治療痔瘡的中藥。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治療痔瘡的中藥,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決明子20~30、朱砂蓮20~30、黃柏15~25、槐角15~25、地榆10~20、黃芩10~20、黃連10~20、木通6~12、枳實6~12、阿膠3~8。
各原料的優選重量配比為:
決明子22~28、朱砂蓮22~28、黃柏18~22、槐角18~22、地榆12~18、黃芩12~18、黃連12~18、木通7~10、枳實7~10、阿膠4~6。
各原料的最佳重量配比為:
決明子25、朱砂蓮25、黃柏20、槐角20、地榆15、黃芩15、黃連15、木通8、枳實8、阿膠5。
本發明治療痔瘡的中藥的制備方法為:按重量配比稱取原料決明子、朱砂蓮、黃柏、槐角、地榆、黃芩、黃連、木通、枳實、阿膠,加入5~8倍原料重量的水煎煮,水沸后文火煮30~40分鐘,濾出藥液,即得。
本發明治療痔瘡的中藥的服用方法為:口服,每日2次,每次服200~250克。
本發明治療痔瘡的中藥以決明子、朱砂蓮為主藥,搭配其它輔藥,它們相互影響,協同作用,從而起到很好的清熱祛風,行氣化濕,活血止痛作用,對痔瘡有很好的療效,而且其原料簡單、服用方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以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但本發明并不局限于這些實施例。
以下各實施例中所述份數為重量份。
實施例1
藥物重量配比:
決明子20份、朱砂蓮20份、黃柏15份、槐角15份、地榆10份、黃芩10份、黃連10份、木通6份、枳實6份、阿膠3份。
制備方法:
按上述重量配比稱取原料,加入5倍原料重量的水煎煮,水沸后文火煮30分鐘,濾出藥液,即得。
實施例2
藥物重量配比:
決明子30份、朱砂蓮30份、黃柏25份、槐角25份、地榆20份、黃芩20份、黃連20份、木通12份、枳實12份、阿膠8份。
制備方法:
按上述重量配比稱取原料,加入8倍原料重量的水煎煮,水沸后文火煮40分鐘,濾出藥液,即得。
實施例3
藥物重量配比:
決明子25份、朱砂蓮25份、黃柏20份、槐角20份、地榆15份、黃芩15份、黃連15份、木通8份、枳實8份、阿膠5份。
制備方法:
按上述重量配比稱取原料,加入6倍原料重量的水煎煮,水沸后文火煮35分鐘,濾出藥液,即得。
實驗例:
以下通過實驗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治療痔瘡的中藥的有益效果。
1、實驗人群:
分為A、B兩個實驗組:
A組:女性患者100例;年齡30~50歲。
B組:男性患者150例;年齡40~55歲。
2、藥物服用方法:
口服本發明實施例3制得的治療痔瘡的中藥每天2次,每次服250克,連服20天。
3、療效評定:
(1)無效:與服藥前相比,治療效果不明顯。
(2)顯效:治療效果明顯。
4、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