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日用化工品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溫和控油祛痘的磨砂洗面奶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洗臉產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洗面奶可以有效地除去臉部的油脂和皮屑,令人感覺清爽舒適;目前,市場上多采用液體狀或者膏狀和塊狀的洗面產品,這些洗面產品多采用以石油化工原料制成洗面產品,這些原料包括:表面活性劑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鹽(AES)、烷醇酰胺,膚感調理劑如高分子聚合物、礦物油、植物油等。除了表面活性劑之外,主要應用于去油脂去角質的材料包括一些磨砂材料,比如尼龍微球、碳酸鈣微球等等。此外,為了祛除痤瘡,有些專利公開的配方中使用了中草藥提取物以及某些抗生素等。對已有洗面奶的研究創新和生產,給消費者帶來了使用便利和清爽感,但這些研究和產品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某些洗面奶大量使用了石油化工合成的化學原料,如AES,其在合成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帶入二惡烷等副產物,除可能對皮膚產生一定程度的刺激和損傷,還因為二惡烷的存在有致癌的可能性。二是某些洗面奶中增添了幫助祛除油脂和角質的磨砂粒子,如尼龍微球、碳酸鈣微球等。磨砂材料的加入的確對油脂祛除和角質祛除有幫助作用,但因為對磨砂材料的處理上不夠細致,某些磨砂材料如碳酸鈣粒子等,因為沒有經過磨圓工藝,容易導致洗臉過程中對消費者角質層造成過度磨損,從而破壞皮膚屏障,造成皮膚紅腫、出現炎癥乃至干燥時期經皮失水量的增大。雖然尼龍微球對皮膚傷害較小,但因為其降解的不易,已在近年逐漸被歐美大牌護膚品公司所摒棄,并為歐盟管理機構立法禁用;三是某些控油祛痘的洗面奶使用了很多中草藥制劑或復方,但往往效果未經驗證,機理無法言說,只是作為增加產品賣點而添加到洗面奶之中,往往不能真正有效的達到控油祛痘的使用效果。四是洗面奶為了消費者的良好使用感官,往往使用了很多石化工業合成的油脂(如二甲基硅氧烷等),這些油脂的使用可能導致消費者臉部油脂積累,造成脂肪粒生成等可能性。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溫和控油祛痘的磨砂洗面奶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磨砂洗面奶,按重量百分數計,由以下組份組成:A相物料:B相物料:甲基椰油酰基牛磺酸鈉1.0-3.0%C相物料:D相物料:優選的,所述的磨砂洗面奶,按重量百分數計,由以下組份組成:A相物料:B相物料:甲基椰油酰基牛磺酸鈉1.0-2.0%C相物料:D相物料:優選的,所述的磨砂洗面奶,按重量百分數計,由以下組份組成:A相物料:B相物料:甲基椰油酰基牛磺酸鈉1.0-2.0%C相物料:D相物料:優選的,葛根和銀杏葉中草藥復方中葛根和銀杏葉的重量比為(1-4):(4-1),其有效成分為葛根和銀杏葉的醇提取物。優選的,葛根和銀杏葉中草藥復方中葛根和銀杏葉的重量比為(1-3):(2-1),其有效成分為葛根和銀杏葉的醇提取物。優選的,按照上述配比稱取葛根和銀杏葉,用粉碎機將其打碎。取10倍于葛根和銀杏葉重量的75%的食用酒精密閉浸泡中草藥組方,置于低溫陰涼處5-10d,期間每天攪拌兩次。將浸泡液取出500目篩網過濾,取過濾液加入旋轉蒸發儀,45℃旋轉蒸發,蒸發掉90%酒精和水,最后獲取中草藥提取液,得100%中草藥組方浸膏,為葛根和銀杏葉中草藥復方。優選的,植物鞘氨醇和橙皮苷復方是將植物鞘氨醇和橙皮苷按質量比1∶4混合,其有效成分為植物鞘氨醇和橙皮苷的醇提取物。優選的,將植物鞘氨醇和橙皮苷按質量比1∶4混合,取5g加50%-70%的乙醇溶液至100g,優選50%-60%的乙醇溶液將其溶解,得到5%溶液,備用。優選的,植物磨砂粒子是將植物粉末經過漂白以及磨圓處理得到的,其直徑為10-100μm。優選的,植物粉末包括核桃殼粉、陳皮粉、檀香樹粉和/或白香木粉。優選的,植物粉末中核桃殼粉:陳皮粉:檀香樹粉或白香木粉的重量比為1:1:1,2:1:1.5,3:2:1.5。一種磨砂洗面奶的制備方法,包括下列步驟:1)將A相的純水、EDTA二鈉、椰油酰甘氨酸鉀、C8-C1烷基葡糖苷、甘油加入主鍋,加熱攪拌至75~80℃后,加入聚乙二醇雙硬脂酸酯、月桂酰胺丙基羥磺基甜菜堿、珠光片、層狀硅酸鹽分散液,保溫75~80℃攪拌10分鐘,待料體完成溶解后,然后開始降溫;2)當溫度降至45℃以下時,加入B相甲基椰油酰基牛磺酸鈉,攪拌;3)用C相純水水分散丙烯酸酯類共聚物,攪拌均勻,備用;4)在200-400r/min攪拌下,將步驟3)得到的丙烯酸酯類共聚物預溶液加入到步驟2)得到的溶液中,然后在600-800r/min攪拌下均勻,加入C相剩余物料,以及D相物料。攪拌均勻后,靜置2小時后即可出料包裝。優選的,C相純水的量是丙烯酸酯類共聚物的五倍。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洗面奶使用了氨基酸結構的表面活性劑以及各種天然產物和衍生物(包括植物磨砂粒子、葛根和銀杏葉中草藥復方,植物鞘氨醇和橙皮苷復方),溫和不刺激。氨基酸表面活性劑是新型的表面活性劑,其合成條件溫和,環境友好,不產生二惡烷等有毒害副產物。在實際產品中其性能溫和,刺激性極低,適應用于角質層比較薄而皮膚易產生敏感的面部。此外本發明配方還使用了各種天然產物和衍生物。本發明洗面奶使用植物磨砂粒子(主要包括核桃殼粉、陳皮粉、檀香木粉、白香木粉等),并在使用前用專門的流程和工藝對植物磨砂粒子進行磨圓處理,通過砂磨和分級過濾的方式,控制其直徑在10-100μm。這些植物磨砂粒子在使用過程可有效吸附油脂,并可溫和對面部角質層進行清除,從而對產生痤瘡的油脂和相應的毛孔堵塞有良好的改善。包含在洗面奶中的植物磨砂粒子具備一定的抑制油脂分泌和微生物感染的效用,且植物磨砂粒子對環境親和,可在自然環境中順暢的降解。本發明配方針對油脂和痤瘡產生機理中的四個靶點采用中草藥復方提取物,包括1、雄激素及睪丸酮轉化為高活性二氫睪丸酮的5α-還原酶的抑制;2、毛囊和皮脂腺雄激素受體的競爭性抑制;3、抑制以痤瘡丙酸桿菌為代表的痤瘡微生物增殖;4、對某些產生的炎癥因子如白三烯、IL-2等的生成進行抑制。本發明方法是從源頭上進行有效控制,所獲中草藥復方安全、溫和且有效,可同時做到控制臉部油脂的生成和痤瘡的發生水平。本發明的洗面奶產品摒棄工業合成的油脂如二甲基硅氧烷,或某些動物油脂如綿羊油等。這些工業合成或比較厚重的動物油脂,雖然能使得洗面奶的膚感改善,但可能因其殘留在面部而導致消費者產生脂肪粒或更多痤瘡的生成。本發明在洗面奶產品中只添加天然的小分子量的植物油脂,確保洗面奶的清爽,使用后不對面部肌膚產生負擔乃至傷害。具體實施方式植物磨砂粒子原料采用核桃殼粉、陳皮粉和檀香樹粉,或用白香木粉替代檀香樹粉。其制備方法包括下列步驟:首先將相應的植物磨砂粒子按照一定級別,過200目篩網,然后使用10%-20%的雙氧水,使用1mol/L的NaOH將雙氧水的pH調至8-12,優選10-11。將磨砂粒子于放入雙氧水中,低速攪拌1-2h,再用400目篩網將漂白混合物篩分,用10倍量純凈水沖洗,然后將漂白的磨砂粒子放入含2mm氧化鋯珠的15L臥式砂磨機中,設定砂磨機轉速為100-500rpm,優選200-300rpm,循環5次,對植物磨砂粒子進行磨圓處理,通過分級過濾的方式,控制其直徑在10-100μm之間,優選50-100μm,置于80℃環境通風烘干備用。通過漂白、磨圓工藝,這些植物磨砂粒子具有直徑類同,接近圓球的形態,在使用過程可有效吸附油脂,并可溫和地對面部角質層進行清除,消費者洗臉后沖洗在自然環境中可方便降解,環保效果甚佳。按照葛根和銀杏葉的重量比為1∶4-4∶1稱取葛根和銀杏葉,用粉碎機將其打碎。取10倍于葛根和銀杏葉重量的75%的食用酒精密閉浸泡中草藥組方,置于低溫陰涼處5-10d,期間每天攪拌兩次。將浸泡液取出500目篩網過濾,取過濾液加入旋轉蒸發儀,45℃旋轉蒸發,蒸發掉90%酒精和水,最后獲取中草藥提取液,得100%中草藥組方浸膏,備用。將植物鞘氨醇和橙皮苷按質量比1∶4混合,取5g加50%-70%的乙醇溶液至100g,優選50%-60%的乙醇溶液將其溶解,得到5%溶液,備用。下面結合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
發明內容。實施例表1本發明洗面奶配方(重量百分比,共計100%)按照表1所示配方制備實施例的洗面奶,制備方法如下:1)將A相的純水、EDTA-2鈉、椰油酰甘氨酸鉀、C8-C1烷基葡糖苷、甘油加入主鍋,加熱攪拌至75~80℃后,加入DM638(聚乙二醇雙硬脂酸酯)、月桂酰胺丙基羥磺基甜菜堿、珠光片、ROMOLHE(層狀硅酸鹽分散液),保溫75~80℃攪拌10分鐘,待料體完成溶解后,然后開始降溫。2)當溫度降至45℃以下時,加入B相椰油酰甲基牛磺酸鈉,攪拌;3)用C相純水分散丙烯酸酯類共聚物,攪拌均勻,備用;4)在200-400r/min攪拌下,將步驟3)得到的丙烯酸酯類共聚物預溶液加入到步驟2)得到的溶液中,然后在600-800r/min攪拌下均勻,加入C相剩余物料,以及D相物料。攪拌均勻后,靜置2小時后即可出料包裝。對上述實施例進行效果檢測。一、雞胚絨毛尿囊膜實驗檢測洗面奶的刺激性參照出入境檢驗檢疫行業標準發布的化妝品眼刺激性/腐蝕性的雞胚絨毛尿囊膜試驗的標準,采用反應時間法,將9日齡雞胚進行照蛋檢查,在蛋殼表面標記氣室位置;用牙科鋸齒彎鑷剝去帶標記的蛋殼部分,暴露白色蛋膜。用吸管吸取適量0.9%NaCl溶液使蛋膜濕潤后,將0.9%NaCl溶液傾出。小心用鑷子去除內膜,保證血管膜不受損。分別吸取0.3mL的被測試劑,滴加在絨毛尿囊膜表面,記錄5min內開始出現出血、血管溶解、凝血的時間,期間錄影并拍照,每種洗面奶做6次平行實驗。以0.9%NaCl溶液為陰性對照,0.3%NaOH為陽性對照、1%脂肪醇醚硫酸鈉鹽混合物(ASV)為基準物質對照。采用反應時間法的評分標準為刺激評分法,公式如下:公式:IS=(301-secH)×5/300+(301-secL)×7/300+(301-secC)×9/300式中:secH(出血時間)—CAM膜上觀察到開始發生出血的平均時間,單位為秒(s);secL(血管融解時間)—CAM膜上觀察到開始發生血管融解的平均時間,單位為秒(s);secC(凝血時間)—CAM膜上觀察到開始出現凝血的平均時間,單位為秒(s);根據計算的IS數值按下表(表2)范圍對受試物眼刺激性進行分類。表2刺激評分結果評價刺激評分刺激分類IS<1無刺激性1≤IS<5輕度刺激性5≤IS<9中度刺激性IS≥9重度刺激性根據出入境檢驗檢疫行業標準發布的化妝品眼刺激性/腐蝕性的雞胚絨毛尿囊膜試驗的標準,將出血、凝血、血管溶解分為以下幾個等級。出血:1)無出血;2)輕度出血:僅見小血管出血和少量出血(如0.5%ASV作用5min);3)中度出血:小血管和大血管出血,并有明顯的血液流出(如1%ASV作用5min);4)重度出血:幾乎所有的血管出血,并有大量的血液流出(如5%ASV作用5min)。凝血:1)無凝血;2)輕度凝血:血管內或(和)血管外輕度凝血(如0.2%氫氧化鈉作用5min);3)中度凝血:血管內或(和)血管外中度凝血(如0.3%氫氧化鈉作用5min);4)重度凝血:血管內或(和)血管外重度凝血(如0.5%氫氧化鈉作用5min)。血管溶解:1)無血管溶解;2)輕度血管溶解:僅小血管溶解(0.5%ASV作用5min);3)中度血管溶解:小血管和大血管溶解(1%ASV作用5min);4)重度血管溶解:大血管和全部血管樹都溶解(5%ASV作用5min)。按照上述方法對實施例獲得的洗面奶以及AES體系的洗面奶和不帶有植物提取物的氨基酸洗面奶進行對比,實驗結果見表3。表3各實施例的雞胚刺激實驗評分表從表3可知,與通常使用石化系AES體系的洗面奶(一般刺激平均分在6-10之間,及中度刺激性和重度刺激性)和不帶有植物提取物的氨基酸洗面奶(一般刺激平均分在5-8之間),而本發明中,通過氨基酸表面活性劑中草藥復方組合的各實施例洗面奶,其刺激性明顯降低,分值介于4.4-5.6之間,可達到溫和潔面的效果。二、保濕效果和控油效果采用皮膚油脂水份酸堿度測試儀對使用本發明洗面奶的志愿者進行4小時監測,評估志愿者面部水分含量和油脂含量。即請30名志愿者男女各半,年齡在15-35歲,在溫度25±2℃,濕度50±5%的密閉空間,用25±2℃的清水加上本發明洗面奶(實施例1)(每次5g)洗臉,之后從0小時到4小時,每60分鐘測一次面部皮膚(分別取前額、下巴和兩邊腮部測試)的含水量和油份,取30人平均值得出下表。測試結果見表4。表4使用洗面奶后志愿者面部皮膚的平均含水量和油脂含量從表4可知,使用本發明洗面奶對志愿者面部皮膚的含水量有一個持久的保持狀態,4小時后皮膚含水量狀態仍略優于未洗面的狀態。同時,洗面奶在洗面初期可顯著降低面部的油份,并在4小時之內可以控制并減少油脂的分泌。實施例1-9的洗面奶在保濕效果和控油效果的效果以實施例1為最佳,其次是實施例2(使用4小時皮膚含水量為20.3%,皮膚油份為6.7%)和3(使用4小時皮膚含水量為19.5%,皮膚油份為6.8%),實施例1-3的效果好于實施例4-9。因為實施例1中會影響皮膚屏障的植物磨砂粒子的量適中,控制油脂分泌的葛根和銀杏葉的中草藥復合物配比最優,植物鞘氨醇和橙皮苷的含量也最佳,所以實施例保濕和控油效果最佳。其中,植物磨砂粒子添加比例為4%,核桃殼粉:陳皮粉:檀香樹粉(或白香木粉)的最佳配比為3:2:1.5,葛根和銀杏葉復方添加量為6%,最佳配比為3∶2。植物鞘氨醇和橙皮苷復方(5%)的添加量為3%-5%。實施例4、5、6的植物磨砂粒子添加量以及植物鞘氨醇和橙皮苷母液添加量稍小,影響了控油保濕的效果。實施例7、8、9,植物磨砂粒子的添加量稍大,雖然植物鞘氨醇和橙皮苷母液適中,但植物磨砂粒子過多會影響皮膚屏障功能,使皮膚的經皮失水率變大,油脂分泌呈增多趨勢。三、祛痘效果:將本發明洗面奶(實施例2)和市售非氨基酸洗面奶由志愿者進行實際使用效果評估,選痤瘡癥狀在Ⅰ、Ⅱ期,年齡介乎于15-35歲,男女各半的80例志愿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45例,分別于使用1、2、4周后,由皮膚科醫生觀察評定面部皮膚及痤瘡情況;對照組35例,使用市售非氨基酸表面活性劑的普通洗面奶。表5使用效果評定組別例數顯效進步無效總有效率實施例1455251566.7%對照35152917.1%通過皮膚科醫生進行臨床療效觀察具體結果見表5。治療組共72例,其中治愈5例,治愈率為11.1%;有效為30例,總有效率為66.7%。對照組共35例,其中治愈1例,治愈率為2.9%;有效為6例,總有效率為17.1%。本發明的祛痘洗面奶在使用效果比普通洗面奶存在顯著性差異。對比例1采用經磨圓的尼龍微球磨砂粒子替代實施例1配方中的植物磨砂粒子,其他組分同實施例1,得到對比例1配方。進行上述刺激性實驗和保濕效果和控油效果實驗。得出對比例1配方的刺激平均分為5.1,為中度刺激性,對皮膚的刺激性比實施例1大。含水量和油脂含量見表6。表6使用對比例1后志愿者皮膚平均含水量和油脂含量由表6可知:對比例1的保濕和控油效果比實施例1略差。此外,由于尼龍微球磨砂粒子是合成的,而本發明植物來源的磨砂粒子不僅天然,而且環保,廢物利用。對比例2同實施例2,不同之處在于植物磨砂粒子沒有進行磨圓處理,得到對比例2配方。進行上述刺激性實驗和保濕效果和控油效果實驗。得出對比例2配方的刺激平均分為5.5,為中度刺激。保濕效果和控油效果的結果見表7。表7使用對比例2后志愿者皮膚平均含水量和油脂含量由表7可知,保濕和控油效果比實施例2差。未經磨圓的植物粒子相對磨圓處理的植物粒子來說,對皮膚的刺激性會相對大一些。雖然植物磨砂粒子也有抗油保濕的作用,但是由于沒有磨圓處理會導致其破壞皮膚屏障功能,使經皮失水率變大,油脂分泌呈增多趨勢。對比例3葛根和銀杏葉的中草藥復方的比例為0,其他組分同實施例1,得到對比例3配方。進行上述刺激性實驗和保濕效果和控油效果實驗。得出對比例3配方的刺激平均分為4.6,為輕度刺激。保濕效果和控油效果的結果見表8。表8使用對比例3后志愿者皮膚平均含水量和油脂含量由表8可知,保濕效果與實施例1相當,控油效果比實施例1差,因為葛根和銀杏葉的中草藥復方中有抑制產生油脂的有效成分,當配方中沒有葛根和銀杏葉中草藥復方時,油脂分泌會加劇,但對皮膚含水量影響可以忽略不計。對于刺激性,因為影響刺激性的主要因素是植物磨砂粒子是否經過磨圓處理,對比例3與實施例1的植物磨砂粒子都是經過磨圓處理的,所以刺激性相差不大。對比例4植物鞘氨醇和橙皮苷母液的含量為0,其他組分同實施例1,得到對比例4配方。進行上述刺激性實驗和保濕效果和控油效果實驗。得出對比例4配方的刺激平均分為4.7,為輕度刺激。保濕效果和控油效果的結果見表9。表9使用對比例4后志愿者皮膚平均含水量和油脂含量由表9可知,保濕效果與實施例1相當,控油效果比實施例1差,因為植物鞘氨醇和橙皮苷是5α-還原酶抑制劑,能從源頭控制油脂的分泌,對皮膚的含水量影響不大。對于刺激性,因為影響刺激性的主要因素是植物磨砂粒子是否經過磨圓處理,對比例4與實施例1的植物磨砂粒子都是經過磨圓處理的,所以刺激性相差不大。上述實施例為本發明較佳的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離本發明的精神實質與原理下所作的改變、修飾、替代、組合、簡化,均應為等效的置換方式,都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