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臉托及使用該臉托的舌面儀。
背景技術:
目前,對人的臉部的某一器官甚至是臉部整體進行檢測的機器越來越多(例如中醫舌面儀、眼診儀等)。在檢測之前,都是先將被檢查者的臉部放置在機器前,將臉托住之后再進行檢測。然而,這些用于托住被檢測者臉部的部件往往不能根據被檢測者的臉部形狀及大小而調整其尺寸。這就造成了如下缺陷:
1.不同的人將臉部放入檢測部件中時,勢必會導致臉部與部件之間不貼合而感到不適。
2.由于部件不能自適應調節高低及形狀,因此需要不同身高的被檢測者采用不同的站姿甚至半蹲狀態來配合機器高度,降低用戶體驗,增加背景噪聲。
3.有些對光光照環境要求嚴格的檢測不能屏蔽外界光線或漏光,造成外界光線對檢測結果的影響,從而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本申請所提供的臉托能夠任意調節高度和形狀大小,適合不同高度及臉型的人,提升了用戶體驗。同時,本申請所提供的臉托采用臉托邊框自適應設計,將被檢測者的整個臉部四周均包圍其中,將該臉托與檢測機器配合使用,就能避免外界光線進入機器內部或內部漏光,從而一方面提高了檢測準確度,另一方面,降低了軟件自動分析算法的難度。另外,本申請所提供的臉托的邊框采用彈性材料設計,再配合彈性鋼帶的使用,能夠任意改變臉托的大小及形狀,使得臉托能夠緊密地貼合在被檢測者的臉部,提高被檢測者的舒適度。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臉托,包括:底座;底座殼,包裹在所述底座外側;連接插件,固定在所述底座殼上,且連接所述底座與所述底座殼;臉托本體,所述臉托本體插入所述底座殼內;所述臉托本體進一步包括:彈性邊框;及彈性帶,穿設于所述彈性邊框內;所述底座殼進一步包括:底座殼本體;底座殼上蓋,所述底座殼上蓋與所述彈性邊框形成中空區;至少兩個轉向柱,固定在所述底座殼本體內部;穿孔,設置在所述底座殼本體的表面上;以及移動鈕,穿過所述穿孔固定在所述底座殼本體內部;所述彈性帶的兩端穿過所述底座殼進入所述底座殼本體內部,分別繞過所述至少兩個轉向柱的至少其中之二改變方向,且所述彈性帶的兩端固定在所述移動鈕上;當所述移動鈕帶動所述彈性帶的兩端在所述穿孔中向第一方向移動時,所述彈性邊框隨著所述彈性帶收緊,所述中空區變小;當所述移動鈕帶動所述彈性帶的兩端在所述穿孔中向第二方向移動時,所述彈性邊框隨著所述彈性帶擴張,所述中空區變大。
上述的臉托,所述底座殼還包括固定裝置,所述固定裝置固定所述移動鈕在所述底座殼本體上的位置。
上述的臉托,所述底座殼本體的至少一側面內側為波浪形或“Z”字形,所述固定裝置為彈性金屬條,且所述固定裝置與所述呈波浪形或“Z”字形的側面內側之間形成固鎖結構。
上述的臉托,所述底座殼本體的至少一側面上設有至少一個第一固定孔,所述固定裝置為至少一個第一凸針;當所述至少一個第一凸針的至少其中之一插入所述至少一個第一固定孔中時,所述移動鈕隨著所述第一凸針固定在所述底座殼本體上;當所述至少一個第一凸針的所述至少其中之一拔出所述至少一個第一固定孔中時,所述移動鈕隨著所述第一凸針在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上移動。
上述的臉托,所述彈性帶為彈性鋼條。
上述的臉托,所述臉托本體為“Ω”型。
上述的臉托,所述底座上設有至少一個第二固定孔,所述連接插件為至少一個第二凸針;當所述至少一個第二凸針的至少其中之一插入所述至少一個第二固定孔中時,所述底座殼隨著所述連接插件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當所述至少一個第二凸針的所述至少其中之一拔出所述至少一個第二固定孔中時,所述底座殼隨著所述連接插件在第三方向上往復移動。
上述的臉托,所述底座上設有至少一個軌道,所述連接插件為一滑塊,所述底座殼隨著所述滑塊在所述軌道上在第四方向上往復移動。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舌面儀,使用上述任意一種臉托。
上述的舌面儀,所述舌面儀的其中一個側面內壁上設有至少兩個凹槽,所述臉托的兩側分別插入所述至少兩個凹槽中,且所述臉托在所述至少兩個凹槽中自由移動。
本申請所提供的臉托能夠任意調節高度,適合不同高度的人,提升了用戶體驗。同時,本申請所提供的臉托采用臉托邊框自適應設計,將被檢測者的整個臉部四周均包圍其中,將該臉托與檢測機器配合使用,就能杜絕外界光線進入機器內部或內部漏光,從而提高了檢測準確度。另外,本申請所提供的臉托的邊框采用彈性材料的設計,再配合彈性鋼帶的使用,能夠任意改變臉托的大小及形狀,使得臉托能夠緊密的貼合在被檢測者的臉部,提高被檢測者的舒適度。
附圖說明
圖1A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中臉托的側面示意圖;
圖1B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中臉托的側面示意圖;
圖1C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中臉托的側面透視示意圖;
圖1D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中臉托的正面透視示意圖;
圖2A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中連接插件的剖面示意圖;
圖2B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中連接插件的剖面示意圖;
圖3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中舌面儀整體示意圖;
圖4A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中舌面儀上凹槽的示意圖;
圖4B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中舌面儀上凹槽的剖面示意圖。
其中,附圖標記:
1:底座
11:第二固定孔
2:底座殼
21:底座殼本體
22:底座殼上蓋
221:中空區
23:轉向柱
24:穿孔
25:移動鈕
26:固定裝置
3:連接插件
4:臉托本體
41:彈性邊框
42:彈性帶
5:舌面儀
51:內壁
511:凹槽
具體實施方式
圖1A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中臉托的側面示意圖。圖1B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中臉托的側面示意圖。圖1C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中臉托的側面透視示意圖。圖1D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中臉托的正面透視示意圖。請參考圖1A-圖1D,本發明一實施例中,臉托包括:底座1、底座殼2、連接插件3及臉托本體4。其中底座殼2包裹在底座1外側。連接插件3固定在底座殼2上,且連接底座1與底座殼2。臉托本體4插入底座殼2內。臉托本4體進一步包括:彈性邊框41及彈性帶42。其中,彈性帶42,穿設于彈性邊框內41。底座殼2進一步包括:底座殼本體21、底座殼上蓋22、至少兩個轉向柱23、穿孔24及移動鈕25。其中,所述底座殼上蓋22與所述彈性邊框41形成中空區221。至少兩個轉向柱23固定在底座殼本體21內部。穿孔24設置在底座殼本體21的表面上。移動鈕25穿過穿孔24固定在底座殼本體21內部。其中圖1A為臉托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時的示意圖。此時臉托不需要與任何其他檢查儀器相連,因此,此時臉托本體4的形狀恰好為人臉型。圖1B-圖1D,為當臉托需要與其他儀器相連時,為了便于臉托本體4與其它儀器相對移動,因此在臉托本體的四周均設有平直邊緣。以此,臉托本體4可插在其他儀器的滑槽中移動。因此,在本申請以后的敘述中采用臉托與其它儀器相連時為例,然而并不以此為限。
彈性帶42的兩端穿過底座殼2進入底座殼本體21內部,且分別繞過至少兩個轉向柱23改變方向,且彈性帶42的兩端固定在移動鈕25上。當移動鈕25帶動彈性帶42的兩端在穿孔24中向第一方向移動時,彈性邊框41隨著彈性帶42收緊,中空區221變小;當移動鈕25帶動彈性帶42的兩端在穿孔24中向第二方向移動時,彈性邊框41隨著彈性帶42擴張,中空區221變大。
由于不同人的臉型及大小不同,因此需要適當改變臉托的形狀及大小。例如,當使用該臉托時,使用者將臉部放在中空區221中,將下頜放在底座殼上蓋22上。此時彈性邊框41與底座殼上蓋22將使用者的臉部包圍并托住。當使用者為了配合自己的臉型而調整中空區221的大小及形狀時,向下拉動移動鈕25,使其在穿孔24中移動。由于彈性帶42的兩端均固定在移動鈕25上,因此移動鈕25帶動彈性帶42向下移動,因此彈性邊框41跟隨彈性帶42向下移動。同時又由于彈性邊框41與彈性帶42具有彈性且底座殼上蓋22不動,因此彈性邊框41跟隨彈性帶42向下移動時,中空區221將縮小至與使用者臉部尺寸及形狀相符的狀態,反之亦然。
在本實施例中,穿孔24的形狀為長條形,且移動鈕25的移動方向為朝下。然而并不以此為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變換穿孔24的形狀以及移動鈕25的移動方向。同時,本實施例中,轉向柱23的數量為兩個,本領域技術人員也可根據實際需要,設置轉向柱23的數量以及排練方式。
為了增加彈性帶42的強度,作為一種選擇,本申請一實施例中,彈性帶為彈性鋼條,但不以此為限。
為了提高使用者的舒適度及便于調節中空區221與人臉貼合,作為一種選擇,本申請一實施例中,臉托本體為“Ω”型,但不以此為限。
為了使用者在通過移動鈕25改變中空區221的大小之后,便于固定當前中空區221的大小及形狀,作為一種選擇,在本申請一實施例中,底座殼2還包括固定裝置26。固定裝置26用于固定移動鈕25在底座殼本體21上的位置。在本實施例中,底座殼本體21的至少一側面內側為波浪形或“Z”字形。固定裝置26為彈性金屬條,且固定裝置26與呈波浪形或“Z”字形的側面內側之間形成固鎖結構。即通過將彈性金屬條按壓在呈波浪形或“Z”字形的側面內側而使其固定,再通過彈性金屬條的彈性使其在移動鈕25移動時彈起。然而,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通過任何已知的其他方式增加固定裝置26與底座殼本體21之間的摩擦,來達到固定移動鈕25的目的,這些均在本申請保護的范圍之內。同時本領域技術人員也可根據實際需要改變固定裝置的結構,例如,在本申請另一實施例中,底座殼本體21的至少一側面上設有至少一個第一固定孔(圖中未繪示),且固定裝置26為至少一個第一凸針(圖中未繪示)。當至少一個第一凸針的至少其中之一插入至少一個第一固定孔中時,移動鈕隨著第一凸針固定在底座殼本體上;當至少一個第一凸針的至少其中之一拔出至少一個第一固定孔中時,移動鈕隨著第一凸針在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上移動。即當第一凸針插入第一固定孔中時,移動鈕25固定;當將第一凸針從第一固定孔中拔出時,移動鈕25可上下移動。第一凸針以及第一固定孔的數量均不作限定。
圖2A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中連接插件的剖面示意圖。圖2B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中連接插件的剖面示意圖。請參考圖2A-圖2B,由于不同人的身高或坐高不同,因此需要適當改變臉托的高度。因此,作為一種選擇,在本申請一實施例中,底座上設有至少一個第二固定孔11,且連接插件3為至少一個第二凸針。
當第二凸針插入第二固定孔11中時(如圖2A),底座殼2隨著連接插件3固定在底座上1;當第二凸針拔出第二固定孔時(如圖2B),底座殼2隨著連接插件3可以上下移動。由于底座1是固定不動的,當上下移動底座殼2時,固定在底座殼2上的臉托本體4也跟著底座殼2上下移動,這就達到了調節臉托本體4高度的目的。其中第二凸針以及第二固定孔11的數量均不作限制。同時本領域技術人員可根據實際需要改變連接件3的構造以使得底座殼2既能固定在底座1上,又能相對于底座1自由移動。例如,在本申請另一實施例中,底座1上設有至少一個軌道(圖中未繪示),連接插件為一滑塊(圖中未繪示),底座殼2隨著滑塊在軌道上上下移動。同時利用滑塊與軌道之間的摩擦力使得底座殼2固定在底座1。
圖3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中舌面儀整體示意圖。請參考3,本申請一實施例還提供一種舌面儀5,使用上述任意一種臉托。
圖4A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中舌面儀上凹槽的示意圖。圖4B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中舌面儀上凹槽的剖面示意圖。請參考圖4A-4B,為了使得臉托調整高度時,在舌面儀上靈活移動。作為一種選擇,本申請一實施例中,舌面儀5的其中一個側面51內壁上設有至少兩個凹槽511,臉托的兩側分別插入這兩個凹槽511中,且臉托在至少兩個凹槽中自由移動。
本申請所提供的臉托能夠任意調節高度及形狀,適合不同高度及臉型的人,提升了用戶體驗。同時,本申請所提供的臉托采用臉托邊框自適應設計,將被檢測者的整個臉部四周均包圍其中,將該臉托與檢測機器配合使用,就能杜絕外界光線進入機器內部或內部漏光,從而提高了檢測準確度。另外,本申請所提供的臉托的邊框采用柔性材料設計,再配合彈性鋼帶的使用,能夠任意改變臉托的大小及形狀使得臉托能夠緊密的貼合在被檢測者的臉部,提高被檢測者的舒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