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技術:
:胃炎及胃腸潰瘍是常見病,目前治療胃病的藥物市場上也很多,使用后不理想,服用時可立即見效,即使連續服用很長的的間停藥也復發,短期內不能根治,一部分患者因反反復復發病和治療的不合理,最后發展成胃癌,本人在臨床實踐中逐年修改配方,嚴格觀察療程效果,接受患者建議和要求,利用中醫中藥原理和病理進行精選組方,使用民間秘方和驗方進行處方重組試用,用枳實、仙鶴草、龍膽草、柴胡、元胡、金錢草、虎杖、三七、豬膽膏、白芨、白芷組成治療胃炎、胃腸潰瘍、胃癌的中藥配方制成中成藥,解決了現有藥物對此類病癥治療的不足。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治療胃炎及胃腸潰瘍、胃癌的中成藥及其制備方法,本病根據病因機理是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多、致胃痙攣、而形成潰瘍;暴飲暴食、饑飽不常、飲食不潔產生炎癥,對癥精選使用中藥:枳實350g一700g、仙鶴草250g一500g、龍膽草250g一500g、柴胡250一500g、元胡200g一400g、金錢草200g一400g、虎杖200g一400g、三七200g一400g、豬膽膏100g一200g、白芨100g一200g、白芷100g一200g為配方,精細加工成中成藥。本方是在我家祖輩使用枳實、白芨治療胃炎、胃腸潰瘍的基礎上改變而成,我家祖輩使用枳實和白芨治療此類病癥療效顯署,視為祖傳秘方傳至本人,本人在原方的基礎上進行了多次改進,改進的處方實用性更廣、療效更好,治療各種原因引發的胃病均有很好的療效。
制備方法:本發明實施例使用中藥:枳實350g、仙鶴草250g、龍膽草250g、柴胡250、元胡200g、金錢草200g、虎杖200g、三七200g、豬膽膏100g、白芨100g、白芷100g一起放入煎藥容器內,進行多次提取藥液,進行濃縮、加入適量輔料,制成220g的濃縮丸,再用瓶裝備用。
用法與用量:每日三次、每次3克。
采用上述方案制備的治療胃炎、胃腸潰瘍、胃癌的中成藥的濃縮丸,每日三次、每次3g,服用后見效快、費用低、療程短、愈后不復發、能根治、無毒副作用,現已治療此類病癥500余例,有效率達90%以上。
實施例:1,張某、女、50歲,本人因胃脘脹疼、灼心、暖氣,曾便血2次,吐血3次,每當進食后疼痛加重,過1小時后稍緩,于2004年5月1日到縣人民醫院造影檢查,發現胃底部有一圓形潰瘍面直徑為1.5毫米,在縣人民醫住院十五天康復出院,出院后二個月內,復化了二次,2004年10月1日由親友介紹前來就診,經本人診斷為胃潰瘍,給她開了二十天按上述制備方法制備的中藥濃縮丸,每日三次,每次3克,十天后觀查發現明顯好轉,胃出血止住、胃賬痛、曖氣減輕,將藥服完后,隨仿胃脹疼、灼心、暖氣等癥狀基本消失,只有餐后胃感脹滿,X光檢查潰瘍面基本愈合,繼續服本藥每次3g,每日3次,服用一個月后停藥,2005年2月3日到縣醫院,通過X光和胃鏡檢查,胃潰瘍面全愈,其它癥狀全部消失,隨訪4年未復發。
2、張某、男、45歲,于2003年10月6日前來就診,患者自述胃脘疼痛1年多,進餐后1-2小時疼加重,伴有暖氣、吐酸,體質逐漸消瘦無力,鋇餐透視檢查為十二指腸球部有潰瘍面0.8x1.4毫米,診斷為十二指腸球部潰瘍,讓其服用按本發明制備方法制成的濃縮丸、每次3克,每日3次,五天后開始起效,餐后脹疼有所減輕,吐酸、暖氣消失,經過胃鏡和X光透視檢查潰瘍面基本愈合,連續使用二個月后,于2004年2月5日,通過胃鏡和x光透視檢查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全愈,其它癥狀全部消失,停藥后隨仿四年未復化。
3、曾某、男、60歲,2002年4月8日,患者因左上腹部出現劇痛、解黑便、站立時頭暈,住進縣人民醫院,患者自述于2年前反復出現腹部不適,無明顯腹痛,納差,進行性消瘦,曾經解黑便數次,具體時間和量不詳,無明顯惡心嘔吐,近一月來出現腹部疼痛,中上腹部疼痛為主,疼痛多呈隱隱作痛,可耐受伴有低熱38°,可自行退熱,最近幾天上腹部疼痛比以前加劇,醫院查血紅蛋白33g/L,近來精神較差、胃納差、大便干結、人體體重比以前明顯下降、上腹灼熱感、進行胃鏡檢查,胃竇前壁見一病灶,大小約1.2cm×0.8cm,病理提示胃角、胃竇印成細胞病變,白光鏡下活檢示:輕-中度異型增生,以腺瘤性增生為主,放大內鏡結合窄帶成像技術觀察下,微腺管不規則至消失,局部微血管擴張增粗、不規則,且見白色不透明物質覆蓋,靶向活檢示:上皮內瘤變(低級別),以腺瘤性增生為主。根據白光鏡、放大內鏡、活檢結果綜合判斷,該病灶之癌變,在醫院治療二十天無好轉,醫生要求轉上級醫院進行治療,本人因經濟條件差放棄住院治療,回家調養,2004年7月5日由人介紹來此服用本發明制備的中成藥濃縮丸,每日三次、每次4g,二十天后明顯好轉,日后繼續服用五個月后,到醫院復查,徹底康復,隨仿5年未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