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醫療保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爛腳趾丫的防治技術。
背景技術:
爛腳趾丫是引角質層厚、皮脂缺乏、汗腺豐富、出汗較多、足部潮濕,利于霉菌生長繁殖而起。糜爛型爛腳趾丫,好發于第三與第四,第四與第五趾間。初起趾間潮濕,浸漬發白或起小水皰,干涸脫屑后,剝去皮屑為濕潤、潮紅的糜爛面,有奇癢,易繼發感染。由于腳長時間在鞋里面,加上走路或運動以及鞋的透氣性不是太好,或是洗澡洗腳后沒及時擦干,導致相鄰趾間腳趾丫根部比較潮濕,容易造成真菌感染致病。
現有技術中防治此病的方法往往是外用中西藥。由人腳的生理特點所決定,第三與第四,第四與第五趾間靠得很緊,透氣性不好,特別容易潮濕,發生爛腳趾丫。藥物的使用,對人體會產生一定的負作用,且一旦真菌感染腳趾丫后,治療時間較長。
申請號為200410064951.1 的“舒腳丫器具”專利,是在桿體的桿端上配有指掌,在指掌前部設有數個手指狀的指頭,主要是用抓癢以克服腳丫癢,或用來對腳的其它部位來進行按摩,以避免手與腳的直接接觸,避免手受腳上病菌的感染。該技術不能對爛腳趾丫進行防治。
日常生活中,有時腳趾丫潮濕、爛或癢,為了使腳趾間通風透氣,往往用一個小紙團或類似物臨時間隔一下,可是在腳哪怕是有小的活動時或夜里睡著的時候,中間的臨時間隔物很快就容易掉落。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防治爛腳趾丫的裝置,使得人在居家或臥床休息與睡覺時,趾間能很好地保持想要的間隔距離,確保趾間能長時間持續保持通風透氣,保持干燥,以實現在不用藥的情況下防治爛腳趾丫,避免因用藥對人體造成的負作用傷害;或結合用藥使用,亦以實現在用藥的前后保持通風,縮短用藥周期,減少用藥對人體的負作用傷害。
為了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防治爛腳趾丫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間指和底桿;所述間指的數量為1~4個;所述間指的一端與底桿相連,間指與底桿之間為垂直位置關系;所有間指位于底桿的同一側;間指的長度尺寸大于等于腳趾平放時腳趾厚度的2/3;間指的徑向尺寸為0.5-1.5cm;相鄰間指間的間距為可調。
所述的間指和底桿的材料為彈性材料,且為可與人體直接接觸的環保材料,使得使用起來腳趾丫更舒適和健康環保;所述裝置色為膚色,使用起來更加美觀。
所述間指與底桿之間為繞底桿中心軸可轉動連接,便于滿足不同的腳趾丫之間對間指到腳趾丫根部距離不同需求。
還包括一面桿;所述間指的另一端與面桿可拆卸地相連,間指與面桿之間為垂直位置關系,且間指與面桿之間為繞面桿中心軸可轉動連接;間指的長度大于腳趾平放時腳趾厚度。
所述間指的橫切面為圓形或橢圓形。
所述間指正對腳趾丫根部的那一側,可拆卸地設置有可裝卸藥的藥袋;所述藥袋的材質為醫用紗布。
一種防治爛腳趾丫的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將腳洗凈擦干,光腳不穿襪子;
步驟二,使用所述裝置,使得間指位于需要通風的腳趾丫之間,以保證腳趾丫根部可能爛或是已經爛或癢的位置鏤空,直接完全爆露在空氣中;
步驟三,將腳底騰空,即腳底不平貼于其它物體上,使得需要通風的腳趾丫部位徹底通風;通風時間每天3個小時以上。
將腳洗凈擦干后,在所述腳趾丫根部已經爛或癢的位置抹上治爛腳趾丫的外用藥。
在所述間指正對腳趾丫根部的那一側,裝上可裝卸藥的藥袋;在所述藥袋中放置治療爛腳趾丫的中藥,使得放有中藥的藥袋能與腳趾丫爛的部位接觸;接觸0.15—0.5小時,卸掉藥或移走藥袋,保持間指與腳趾之間的位置關系。
所述中藥的成份為:7%苦參、3%黃柏、7%明礬、13%百部、7%木香、3%半邊蓮、6%夜交藤、4%十大功勞、10%苦楝皮、5%土槿皮、5%荊芥、13%蛇床子、7%白芷、3%白癬皮、7%冰片;將所述成份搗碎、研磨后,調成凝膠狀。
所述外用藥為達克寧、蘭美抒、貴州神奇、華陀膏中的任一種。
所述底桿或面桿的兩端設有擋頭,用以防止間指從底桿或面桿的一端滑落。
本發明具有有益效果。
本發明通過設置間指的徑向尺寸為0.5-1.5cm,且間指位于需要通風的腳趾丫之間,以保證腳趾丫根部可能爛或是已經爛或癢的位置鏤空,直接完全爆露在空氣中,從而使得腳趾丫根部和趾間能有很好的通風透氣干燥的效果,達到防治爛腳趾丫的目的。
本發明通過將間指的一端與底桿相連,間指與底桿之間為垂直位置關系且位于底桿的同一側,設置間指的長度尺寸大于等于腳趾平放時腳趾厚度的2/3,以及兩個擋頭,使得裝置與腳趾之間具有更好地固定作用不易掉落,確保能長時間地通風,避免在使用過程中不知不覺掉落裝置而不知情,耽誤通風,影響效果。
本發明通過將間指和底桿的材料選用膚色彈性材料,且為可與人體直接接觸的環保材料,使得使用起來腳趾丫更舒適,美觀和環保健康。
本發明通過在裝置上設置藥袋,可方便同時用藥,特別便于固定中藥與腳趾的充分長時間接觸。本發明的使用可在床上睡覺過程中實現,避免長時間坐著泡腳不便,冬天也可進被窩使用,不至于挨凍。本發明設置可配合用藥治療,與單純用藥治療相比,可縮短治療時間,減少用藥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帶藥袋的裝置局部示意圖;
圖中:1 面桿,2 底桿,3 間指,4套環,5擋頭, 6 藥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1:運動男生
某小學六年級男生,身高167CM,體重70KG,平時每天均有運動1小時以上,穿運動鞋。在沒有爛腳趾丫的同樣前提下,左腳使用本裝置,右腳不用。每天放學回家中午在家休息時使用本裝置1小時,晚上放學回家在家寫作業或坐著做其它事情時使用本裝置兩小時(使腳翹起置于其它物體之上,使其通風,而不是平放于地面)。使用的本裝置是帶四個間指的,間指的橫截面為圓形,間指的徑向大小為0.5CM,間指的長度尺寸大于腳趾平放時腳趾厚度;裝置帶面桿,底桿和面桿兩端均設有擋頭,裝置材料為硅膠。10天后發現,右腳的第三與第四,第四與第五趾間有爛腳趾丫開始發生,15天后變重;而左腳因使用本裝置沒有發生爛腳趾丫。可見本裝置能很好地預防爛腳趾丫。
實施例2:患者毛女士
某成人患者毛女士的左右腳四趾和五趾之間均患有輕度糜爛型爛腳趾丫,重度同等。每晚睡覺前洗凈腳擦干后,兩腳均不用藥,右腳使用本發明裝置,左腳不用本發明裝置順其自然。所用的本發明裝置間指的徑向尺寸為1.5cm,不帶面桿,間指的長度尺寸為腳趾平放時腳趾厚度的2/3。每晚睡覺時使用本裝置,第二天早上起床后取下裝置,使用時間為8個小時。經過兩天后發現毛女士右腳有明顯好轉,而左腳不見一點好轉;再經過三天后,毛女士右腳完全好了,左腳病情惡化了。
實施例3:患者鄒先生
某成人患者鄒先生兩只腳8個腳趾丫間均患有較嚴重的爛腳趾丫。冬日每晚睡覺前洗凈腳擦干后,兩腳均使用中藥:7%苦參、3%黃柏、7%明礬、13%百部、7%木香、3%半邊蓮、6%夜交藤、4%十大功勞、10%苦楝皮、5%土槿皮、5%荊芥、13%蛇床子、7%白芷、3%白癬皮、7%冰片;將所述成份搗碎、研磨后,調成凝膠狀,置于本發明裝置的藥袋中,且使藥袋及其內的藥成份充分與患部接觸;每晚睡覺前用上本裝置,間指的橫截面為橢圓形,間指的徑向尺寸為1.5cm;使藥袋與患部接觸30分鐘后將藥袋和藥從裝置中取出后繼續使用本裝置,至第二天早上起床后取下本裝置,連續使用時間為7小時;這樣使用7天之后,發現兩腳爛腳趾丫完全康復。如果不使用本裝置,光使用同樣的中藥,需至少21天以上才能康復。配合作用本發明,大大縮短了用藥周期,減少了藥物對人體的傷害。
實施例4:患者李先生
某成人患者李先生為體育老師,共3個腳趾丫間患有典型的腳氣,夏天每晚睡覺前洗凈腳擦干后,兩腳患位均外用達克寧后再使用本發明裝置,間指的徑向尺寸為1cm,不帶面桿。在每晚睡覺的同時使用本裝置,時間為6個小時,經過5天后,完全康復。如果不使用本裝置,只使外用達克寧,5天后才見好轉,15天后才能基本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