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雙極電凝電極。
背景技術:
經皮腎鏡取石術,是在腰部建立一條從皮膚到腎臟的穿刺通道,通過這個穿刺通道把腎鏡插入腎臟,利用激光、超聲等碎石工具,把腎結石擊碎取出。在建立通道過程中會出現出血情況,影響手術視野和手術進度,此時,需要將穿刺通道處的出血點進行止血。
目前,現有技術中如中國專利文獻CN201930068U,公開了一種雙極電凝器,其包括手柄,手柄的一端設有分別與電源兩極連接的電極針和電極管,電極管套設在電極針外部,電極針與電極管之間設有絕緣層。
上述專利文獻的雙極電凝器,電極管套設在電極針的外部,電極針的針尖部分裸露于電極管的外面,在使用時,電極針與電極管能同時與組織接觸,但止血的范圍在電極管的端面直徑內,因此,該雙極電凝器僅適用于對組織中接近平面或組織在電極管端面直徑范圍接近平面的部分進行止血,而對于穿刺通道等側壁止血的情況并不能適用。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中國專利文獻CN203790036U公開了一種帶有吸引功能的腹腔鏡手術用雙極電凝,其包括雙極電凝頭、桿身、雙極電凝手柄、電凝頭固定部、電凝連接部及電凝傳輸部;所述的雙極電凝頭通過所述的電凝頭固定部設置在所述的桿身的一端,所述的雙極電凝手柄通過所述的電凝連接部設置在所述的桿身的另一端;所述的電凝頭固定部是一端呈“U”形開口的管狀結構,所述的桿身與所述的電凝頭固定部同軸連接,所述的雙極電凝頭通過轉軸設置在所述的電凝頭固定部的開口處,所述的雙極電凝頭繞所述的轉軸轉動;所述的桿身是中空管狀結構,所述的桿身與所述的電凝頭固定部連接的一端設有多個吸引側孔,所述的多個吸引側孔分別環繞在所述的桿身上,所述的桿身與所述的電凝連接部連接的一端設有吸引管道接口,所述的吸引管道接口外接吸引器管道,所述的電凝傳輸部設置在所述的雙極電凝手柄上,并通過導線與所述的雙極電凝頭電連接。
上述專利文獻的帶有吸引功能的腹腔鏡手術用雙極電凝,對位于兩個雙極電凝頭之間的組織進行夾持放電實現對該組織的止血,但兩個雙極電凝頭占用的空間及夾持需要的活動空間都較大,有可能在使用時對穿刺通道造成新傷害,不利于患者術后的恢復。
技術實現要素:
因此,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雙極電凝對穿刺通道等側壁止血時占用空間大的缺陷,從而提供一種占用空間小的適于穿刺通道等對側壁止血的雙極電凝電極。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一種雙極電凝電極,包括適于伸入體內的電凝主體,所述電凝主體上設置有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所述第一電極和所述第二電極軸向分布且之間絕緣設置。
其中,所述第一電極和所述第二電極分別與第一導線和第二導線連接,所述第一導線和所述第二導線之間絕緣設置。
其中,所述第一電極和所述第二電極環繞所述電凝主體外側壁360°且所述第一電極和所述第二電極的外徑相同。
其中,所述第一電極和所述第二電極之間套設有絕緣體,所述絕緣體的外徑小于所述第一電極和所述第二電極的外徑。
其中,所述絕緣體的軸向長度為0.2-3mm。
其中,所述第一電極相對所述第二電極更靠近所述電凝主體的自由端,所述第一電極其沿軸向遠離所述第二電極一端還設置有絕緣部件。
其中,所述電凝主體具有彎曲段,所述彎曲段設置在所述第二電極遠離所述第一電極一側。
本發明技術方案,具有如下優點:
1.本發明所述的電凝主體伸入體內,當穿刺通道中出現出血時,電凝主體伸到出血點處,由于血液可以導電,血液位于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之間,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放電通過血液形成回路,將出血點電凝止血,由于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為軸向分布在電凝主體上,與穿刺通道的側壁更加貼合,止血效果好,且占用空間小,不需要穿刺通道為電凝主體提供較大的活動空間,可相對縮小穿刺通道的直徑,以有利于患者的術后恢復。
2.本發明中所述第一電極和所述第二電極分別與第一導線和第二導線連接,所述第一導線和所述第二導線與電源連接,以使所述第一電極和所述第二電極之間形成回路后可以對出血點進行電凝止血,且所述第一導線和所述第二導線之間絕緣設置,防止所述第一導線和所述第二導線形成短路,使雙極電凝電極損壞。
3.本發明的所述第一電極和所述第二電極環繞所述電凝主體外側壁360°且所述第一電極和所述第二電極的外徑相同,即所述第一電極和所述第二電極環繞電凝主體側壁的一周,在使用過程中,可以不用考慮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的使用方向,使用更加方便。
4.本發明中所述的絕緣套,用于將所述第一電極和所述第二電極之間絕緣,避免所述第一電極和所述第二電極之間形成短路,毀壞所述雙極電凝電極,而所述絕緣體的外徑小于所述第一電極和所述第二電極的外徑,即可將出血點放置在所述絕緣體處,同時也能使此處有一定量的血液,使所述第一電極和所述第二電極之間形成回路,使出血點的電凝止血。
5.本發明中所述絕緣體的軸向長度為0.2-3mm,在此范圍內,所述絕緣體既能阻止所述第一電極和所述第二電極之間形成短路,又能在所述第一電極和所述第二電極放置在出血點處時兩者之間形成回路,達到電凝止血效果。
6.本發明所述第一電極其沿軸向遠離所述第二電極一端還設置有絕緣部件,使所述第一電極的電量更加的集中在環繞電凝主體外側壁的第一電極外壁上,使電凝止血效果更好。
7.本發明所述的彎曲段,使所述電凝主體可伸入穿刺通道中出現褶皺或是彎曲的地方進行止血,也適用于組織中相對電凝主體有一定角度的出血點的止血,所述雙極電凝電極的應用更加廣泛。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的第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第一種實施方式使用時的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第二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的第三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電凝主體;2-第一電極;3-第二電極;4-絕緣管;5-絕緣體;6-自由端;7-絕緣部件;8-彎曲段;9-穿刺通道;A-出血點。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一
本發明的一種雙極電凝電極,如圖1所示,包括適于伸入體內的電凝主體1,電凝主體1上設置有第一電極2和第二電極3,第一電極2和第二電極3沿著電凝主體1的軸向分布且之間絕緣設置。
當在需要建立穿刺通道9的手術中,如圖2所示,穿刺通道9上出現出血點A時,可將電凝主體1伸入穿刺通道9中,將第一電極2和第二電極3放在出血點A處,第一電極2和第二電極3放電與其之間的血液形成回路,將出血點A電凝止血,以達到止血的目的。
第一電極2和第二電極3環繞電凝主體1外側壁的角度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設定,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電極2和第二電極3環繞電凝主體1外側壁360°且第一電極2和第二電極3的外徑相同。當然也可以設置為小于360°,如環繞電凝主體1外側壁為160°,在電凝主體1外側壁形成一個扇形,這樣設置時,要保證第一電極2和第二電極3是對應設置的,即設置在電凝主體1的同一側。
第一電極2和第二電極3分別與第一導線和第二導線連接,第一導線和第二導線之間絕緣設置,第一導線和第二導線與電源連接,為第一電極2和第二電極3供電,且在電凝主體1的外壁上套設有防止漏電的絕緣管4,以防漏電傷害到患者或醫生。
為了防止第一電極2和第二電極3發生短路,在第一電極2和第二電極3之間套設有絕緣體5,絕緣體5的外徑小于第一電極2和第二電極3的外徑。絕緣體5的軸向長度過長將影響第一電極2和第二電極3形成回路后的電凝效果,因此,可將絕緣體5的軸向長度設置為0.2-3mm。
當第一電極2和第二電極3環繞電凝主體1外側壁360°時,如圖1所示,可將第一電極2設置為電凝主體1的自由端6。
如圖1所示,第一電極2和第二電極3與絕緣體5、第二電極3與絕緣管4、以及第一電極2和第二電極3都是平滑設置或連接,以防止損害穿刺通道9。
實施例二: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的區別在于,如圖3所示,第一電極2其沿軸向遠離第二電極3一端還設置有絕緣部件7,絕緣部件7的設置,使所述第一電極2的電量更加的集中在環繞電凝主體1外側壁的第一電極2的外壁上,使電凝止血效果更好。
實施例三: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或二的區別在于,如圖4所示,電凝主體1具有彎曲段8,彎曲段8設置在第二電極3遠離所述第一電極2一側,以使雙極電凝電極的應用更加廣泛,而彎曲段8的彎曲弧度,可以根據實際使用情況設置。
實施例四:
本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的區別在于,所述絕緣體5的外徑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電極2和所述第二電極3的外徑。
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對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由此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發明創造的保護范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