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白血病的治療藥物,特別涉及多種中藥結合的治療藥物,屬于醫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白血病是造血組織的惡性疾病,又稱“血癌”。造血細胞的某一系列、主要是某一白細胞系列的前體細胞失去分化成熟能力,在骨髓中和其他造血組織中呈惡性克隆性增生、積聚,并侵犯肝、脾、淋巴結,最終浸潤破壞全身組織、器官,使正常造血功能受到抑制。白血病與實體腫瘤不同,不是生長在局部的贅生物,而是全身散播,可能侵犯各系統、器官和組織的惡性血液病。臨床表現為貧血、出血、感染及各器官浸潤癥狀。白血病在兒科惡性腫瘤的發病率中居第一位。
白血病是造血組織的惡性疾病,又稱“血癌”。其特點是骨髓及其他造血組織中有大量白血病細胞無限制地增生,并進入外周血液,而正常血細胞的制造被明顯抑制,該病居年輕人惡性疾病中的首位,病因至今仍不完全清楚,病毒可能是主要的致病因子,但還有許多因素如放射、化學毒物(苯等)或藥物、遺傳素質等可能是致病的輔因子。根據白血病細胞不成熟的程度和白血病的自然病程,分為急性和慢性兩大類。
白血病是造血系統的惡性腫瘤,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根據回顧調查,各地區白血病的發病率在各種腫瘤中占第六位。白血病是骨髓、脾、肝等造血器官中白血病細胞的惡性增生,可進入血循環、并浸潤到全身各組織臟器中,臨床可見有不同程度的貧血、出血、感染發熱以及肝、脾、淋巴結腫大和骨骼疼痛。白血病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其特征為白血病細胞在骨髓及其他造血組織中呈惡性、無限制地增生,浸潤全身各組織和臟器,產生不同癥狀;周圍血液血細胞有量和質的變化。每天骨髓能產生上百億個新的血細胞,大多數為紅細胞。而患有白血病的人體內產出的白細胞比實際需要的多,且多數的白細胞是不成熟的,為幼稚細胞,其存活期比正常情況下長。盡管這種白細胞數量很大,然而卻不能像正常白細胞那樣抗感染。體內這種白細胞的增多,會直接影響一些重要器官的功能,影響正常健康血細胞的產量。由于腫瘤細胞惡性增生,抑制紅細胞和血小板止血的產生,甚至沒有足夠的正常白細胞抗感染,很容易受傷、出血、感染。
白細胞主要發生在骨髓及其他造血組織中,也可出現在全身其它組織中,致使正常的紅系細胞、巨核系細胞顯著減少。骨髓中可因某些白血病細胞增生明顯活躍或極度活躍,而呈灰紅色或黃綠色。淋巴組織也可被白血病細胞浸潤,后期則淋巴結腫大。有50%~80%白血病死者有明顯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改變。常見者為血管內白細胞郁滯、血管周圍白細胞增生。其它最常發生白血病浸潤的臟器是腎、肺、心臟及胸腺、睪丸等。
通過以上可以看出,白血病浸潤組織臟器比較集中而且嚴重,破壞組織能力較大。白血病在疾病過程中,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可發生在任何部位,但多見于造血組織、皮膚粘膜、心包膜、脾、胃及中樞神經等。其出血常發生在有白血病細胞浸潤的基礎上。由于白血病細胞浸潤、出血,梗死及全身代謝障礙,局部或全部組織可有營養不良與萎縮,甚至壞死等。近年來由于大量化療藥物和抗生素的應用,其尸檢病理變化有新的表現,白血病細胞崩解浸潤消失,出現了纖維蛋白滲出,組織細胞吞噬,繼而纖維化。骨髓可出現萎縮或纖維化,某些霉菌、原蟲的感染增多,藥物引起的病變增多。
現可知白血病是一種克隆性惡性病,惡性病變可發生在造血干細胞廣泛范圍內,累及的范圍可以多少不一。惡性克隆的產生可能和多種因素有關,其中逆轉錄病毒感染原瘤基因激活是主要的,而放射線、化學毒物、藥物(特別是烷化劑)以及遺傳因素致染色體異常和免疫功能降低等促使了惡性克隆的產生和發展。某些造血系統疾病如骨髓增殖性疾病、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
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白血病的病因學已從群體醫學、細胞生物學進入分子生物學的研究。盡管許多因素被認為和白血病發生有關,但人類白血病的確切病因至今未明。目前在白血病的發病原因方面,仍然認為與感染,放射因素,化學因素,遺傳因素有關。
由于白血病分型和預后分層復雜,因此沒有千篇一律的治療方法,需要結合細致的分型和預后分層制定治療方案。目前主要有下列幾類治療方法:化學治療﹑放射治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干細胞移植等。通過合理的綜合性治療,白血病預后得到極大的改觀,相當多的患者可以獲得治愈或者長期穩定,白血病是“不治之癥”的時代過去了。
技術實現要素:
以中醫學觀點分析白血病,屬于肝腎陰虛,外感風邪、毒入營血,也就是說內在因素為腎虛致免疫低下,外感風邪病毒,毒邪乘虛內陷,毒蘊于血液,治療應以祛風攻毒、補益肝腎、養血活血之中藥組合治療藥物之方案。
一組有效治療白血病的中藥是按下面各中藥質量份比組合而成:菟絲子15份、牛膝10份、桑寄生15份、人參15份、紅棗15份、黑枸杞10份、熟地15份 、透骨草10份、葛根10份、柴胡15份、當歸12份、白花蛇舌草10份、黃芪20份、海藻15份、黑骨藤9份、甘草8份。
一組有效治療白血病的中藥中的各中藥成份藥性功效作分析。中藥菟絲子滋補肝腎,固精縮尿,安胎,明目,止瀉;用于陽痿遺精、尿有余瀝、遺尿尿頻、腰膝酸軟、目昏耳鳴、腎虛胎漏、胎動不安、脾腎虛瀉;外治白癜風;性能:味甘,性溫;能被腎固精,養肝明目,止瀉,安胎;用于腎虛陽痿,遺精尿頻,帶下,腰痛;肝腎不足,視物昏花,視力減退;脾腎虛弱,便溏腹瀉;肝腎虛損,胎動不安。牛膝散瘀血,消癰腫、補肝腎,強筋骨,治腰膝骨痛。桑寄生歸肝、腎經;用于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安胎;主腰膝酸痛;筋骨痿弱;肢體偏枯;風濕痹痛;頭錯目眩;胎動不安,崩漏下血。人參具有大補元氣, 復脈固脫, 補脾益肺, 生津, 安神之功效;人參含10多類人參皂甙,及糖類, 多類氨基酸與維生素等, 有抗心律失常, 抗老防衰的作用。紅棗補血益血,健脾益胃,補中益氣。枸杞子能補腎益精,養肝明目,補血安神,生津止渴,潤肺止咳。熟地味甘微溫質潤,滋陰、補精益髓,配以當歸補療血虛癥。透骨草有祛風勝濕、活血止痛;舒筋活絡, 祛風勝濕,活血止痛, 軟堅消痞。葛根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補腎健脾、益胃安神、清心明目、潤腸道便及醒酒等功能。柴胡功效:和表解里, 疏肝, 升陽;用于:感冒發熱, 寒熱往來, 胸脅脹痛, 月經不調, 宮脫垂, 脫肛。當歸補血和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用于血虛,面色萎黃,眩暈心悸;血虛,或兼有瘀滯的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性腹痛、冠心病心絞痛、風濕痹痛。當歸健脾,補肺,固腎,益精,治脾虛泄瀉,久痢,虛勞咳嗽,消渴,遺精、帶下,小便頻數,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白花蛇舌草味苦甘,性寒;歸心、肝、脾、大腸經;清熱解毒;利濕。主肺熱喘咳;咽喉腫痛;腸癰;癤腫瘡瘍;毒蛇咬傷;熱淋澀痛;水腫;痢疾;腸炎;濕熱黃疸;癌腫。黃芪有益氣固表、斂汗固脫、托瘡生肌、利水消腫之功效;用于治療氣虛乏力, 中氣下陷, 久瀉脫肛, 便血崩漏, 表虛自汗, 癰疽難潰, 久潰不斂。 海藻功效:軟堅, 消痰, 利水, 泄熱;治瘰疬, 癭瘤, 積聚, 水腫, 睪丸腫痛。黑骨藤功效: 通經絡、去風濕、活血、消炎; 能祛風除濕, 通絡止痛;用于風寒濕痹, 臂痛, 腰痛, 腿疼痛等疾。黑骨藤功效: 通經絡、去風濕、活血、消炎; 能祛風除濕, 通絡止痛;用于風寒濕痹, 臂痛, 腰痛, 腿疼痛等疾。甘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
一組有效治療白血病的中藥發明的有益效果是:一組有效治療白血病的中藥通過以中醫學觀點分析白血病,屬于肝腎陰虛,外感風邪、毒入營血,分析認為內在因素為腎虛致免疫低下,外感風邪病毒,毒邪乘虛內陷,毒蘊于血液,采取以祛風攻毒、補益肝腎、養血活血之中藥組合治療藥物之方案,中醫學理論分析正確,藥物配合正確,應用治療效果顯著、穩定。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以適用于一個白血病患者服用的一個劑量藥物作為優選實施例進一步的說明。
一組有效治療白血病的中藥,一個劑量藥量是按下面各中藥質量份比組合而成:菟絲子15克、牛膝10克、桑寄生15克、人參15克、紅棗15克、黑枸杞10克、熟地15克、透骨草10克、葛根10克、柴胡15克、當歸12克、白花蛇舌草10克、黃芪20克、海藻15克、黑骨藤9克、甘草8克。
一組有效治療白血病的中藥使用方法:煎湯內服,重癥患者兩日服一劑量,輕癥患者可適當減少藥量,服用20~30個劑量即可得到改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