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智能神經調節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可穿戴智能神經調節器及其調節方法。
背景技術:
大腦是有神經元和連接網絡中其他的細胞類結構構成,處理感官的輸入,生成運動指令,以及控制人體的行為和認知能力。神經元通信主要是通過大腦區域內盒之間的連接細胞發送信號的電學脈沖進行的。影響或調解神經元中的電學脈沖信號能夠調節神經元的活動模式。現代醫學證明,可以通過外部設備產生安全的小微電流脈沖進行某些部位神經的刺激,可以改善人體的疼痛感,舒適感,或者使使用者處于較為興奮的狀態,從而可調節人們的情緒。自主神經系統是由中樞神經系統低級部位支配的一個特殊系統。它專門控制與調節有機體各器官和組織的活動。在情緒刺激作用下,通過自主系統的活動,廣泛激活有機體各器官和組織,產生明顯的、超出常態生理節律的生理反應。自主神經系統由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兩個分支系統所構成。交感系統與副交感系統共同控制與調節內臟器官——心臟、血管、胃、腸等,外部腺體——唾液腺、淚腺、汗腺等以及內分泌腺——腎上腺、甲狀腺等的活動。交感系統與副交感系統的機能作用是對立的,二者互相起頡頏的作用。這種作用使由交感系統激活的有機體恢復平靜,以限制和保存機體的能量消耗。自主神經系統的活動是不隨意的,它與情緒過程有密切的聯系。它們之間的關系是,當人受到情緒性刺激、所引發情緒的激動度和緊張度增長時,生理喚醒水平和器官激活的程度也提高。但是,各種不同情緒是否具有生理激活的特異化模式的問題,尚沒有得到確切的解釋和明確的驗證。迄今只能做到對某些情緒發生時生理變化的描述。例如,焦慮引起消化道蠕動減弱,消化液分泌被抑制;憤怒引起腎上腺激素分泌增加,心血管活動加速,血壓、血糖升高,皮溫升高;恐懼則導致外周血管收縮,面色蒼白,咽、口發干,皮溫下降,出冷汗等。在身體有壓力時,會在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調節荷爾蒙)之間誘發一系列復雜互動反應。神經系統感知和解釋事情,如果覺察到壓力,內分泌系統就會得到報警并激活交感神經系統。荷爾蒙傳遞的化學信號最初是由叫做下丘腦的大腦結構發起。通過使用神經系統的電子信號,下丘腦利用內分泌誘發釋放荷爾蒙。心跳率,呼吸,消化和其它代謝過程都受荷爾蒙,壓力和神經系統之間的復雜互動反應影響。即,人體的各種情緒是直接或間接與激素,內分泌有關,通過外部因素改變上述體內生物特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人的情緒。但是,現有技術中并沒有針對性的提出安全有效的脈沖神經調節裝置幾方法,特別是能夠適應多種模式的神經調節裝置,并且,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穿戴智能神經調節器及其調節方法,其解決了現有的神經調節設備模式單一,效果較差的技術問題。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所提出的技術方案為:
本發明的一種可穿戴智能神經調節器,其包括:調節器本體,以及連接于所述調節器本體上的貼片;其中,所述的調節器本體包括殼體,所述殼體上設有兩電極,殼體內設有一控制電路板,所述貼片上設有與所述電極對應的電極觸點,所述控制電路板控制向所述電極輸出微電流脈沖,微電流脈沖通過所述貼片作用于使用者的神經。
其中,所述的控制電路板包括:微控制模塊,電聯接于所述微控制模塊上的無線通訊模塊,電源管理模塊,脈沖輸出模塊以及電池,所述電池為微控制模塊、無線通信模塊、脈沖輸出模塊供電,所述無線通信模塊與外部終端設備進行遠程控制,所述脈沖輸出模塊控制輸出至電極的脈沖。
其中,所述的調機器本體上還設有電源按鍵,USB接口以及復位鍵,所述電源按鍵、USB接口、復位鍵電聯接于微控制模塊。
其中,所述的調節器本體上還設有指示燈,所述指示燈用于指示當前的調節模式。
其中,所述電極輸出的脈沖模式包括:釋壓模式,能量模式和平靜模式。
其中,所述的釋壓模式的輸出電流1-12mA,頻率50—100Hz,脈寬為300us,波寬0.1ms方波,持續輸出時間為20分鐘。
其中,所述的能量模式輸出電流1-12mA,頻率50—100Hz脈寬300us波寬0.1ms方波,持續輸出時間20分鐘。
其中,所述的平靜模式的輸出電流1-16mA,頻率50-100Hz,脈寬250us,波寬0.1ms方波,輸出時間為20分鐘。
一種神經調節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將調節器本體上的電極與貼片上的電極觸點相扣接;
第二步,清理貼片的電極位置皮膚油脂,確保電極與皮膚良好接觸;
第三步,開啟調節器,選擇釋壓模式、能量模式或平靜模式對神經進行刺激。
其中,所述第三步中的釋壓模式為將調節器的貼片電極貼附于前額正中間位置,采用輸出電流1-12mA,頻率50—100Hz,脈寬為300us,波寬0.1ms方波,持續對前額脈沖刺激。
其中,所述第三步中的能量模式為將調節器的貼片電極一端貼附于頭部右邊太陽穴位置,另一端貼附于耳垂下方,采用輸出電流1-12mA,頻率50—100Hz脈寬300us波寬0.1ms方波,同時持續脈沖刺激右邊太陽穴及耳垂后方。
其中,所述第三步中的平靜模式為將調節器的貼片電極一端貼附于頭部右邊太陽穴位置,另一端貼附于后頸正中間位置,采用輸出電流1-16mA,頻率50-100Hz,脈寬250us,波寬0.1ms方波,同時持續脈沖刺激右邊太陽穴和后頸中間位置。
本發明的可穿戴智能神經調節器及其調節方法,通過產生不同的微電流電脈沖對人體的不同位置神經進行刺激,從而調節人體神經的生物電信號,使人體處于釋壓模式,能量模式或平靜模式,提高人們的精神狀態,改善生活質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可穿戴智能神經調節器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可穿戴智能神經調節器的底部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可穿戴智能神經調節器的頂部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的可穿戴智能神經調節器的控制電路板部分結構框圖。
圖5為本發明的可穿戴智能神經調節器的平靜貼片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的可穿戴智能神經調節器的釋壓貼片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的可穿戴智能神經調節器的能量貼片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的神經調節方法的平靜模式佩戴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的神經調節方法的釋壓模式佩戴示意圖。
圖10為本發明的神經調節方法的能量模式佩戴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考附圖,對本發明予以進一步地詳盡闡述。
請參閱附圖1至附圖7,在本實施例中,該可穿戴智能神經調節器,其包括:調節器本體1,以及連接于所述調節器本體1上的貼片(如附圖所示的貼片21、22、23三種結構的);其中,所述的調節器本體1包括殼體11,所述殼體11上設有兩電極14,殼體11內設有一控制電路板17,所述貼片上設有與所述電極對應的電極觸點(如附圖所示的211、221和231),所述控制電路板17控制向所述電極14輸出微電流脈沖,微電流脈沖通過所述貼片作用于使用者的神經。即,調節器本體1用于接收手機等智能終端或者操作按鍵輸入的指令,產生相應的脈沖信號,以及啟動、停止等。調節器本體1產生的脈沖信號通過與其扣接的貼片傳輸至用戶皮膚神經。
請再次參閱附圖4,所述的控制電路板17包括:微控制模塊171,電聯接于所述微控制模塊171上的無線通訊模塊172,電源管理模塊173,脈沖輸出模塊175以及電池174,所述電池174為微控制模塊171、無線通信模塊172、脈沖輸出模塊175供電,所述無線通信模塊172與外部終端設備進行遠程控制,所述脈沖輸出模塊175控制輸出至電極14的脈沖。與該調節器本體1通過無線通信模塊172連接還有智能終端設備3,如手機、平板上的APP,由于人體的個體差異,不同個體對刺激的呈現效果不同,因此,通過APP的操作界面,用戶可直接在APP中調節調節器本體1的輸出脈沖模式,工作時間,脈沖強度等等。針對個體進行手工或者自動調節從而達到最優的神經(交感和負交感)的控制效果,從而達到改善情緒的最佳狀態。
請再次參閱附圖2,所述的調機器本體1上還設有電源按鍵12,USB接口13以及復位鍵15,所述電源按鍵12、USB接口13、復位鍵15電聯接于微控制模塊171。上述USB接口13可實現數據讀取和對電池的充電。
請參閱附圖3,所述的調節器本體1上還設有指示燈16,所述指示燈16用于指示當前的調節模式。該指示燈16連接于微控制模塊171,微控制模塊171根據當前脈沖輸出模塊175輸出脈沖的模式驅動指示燈顯示對應的信號。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電極14輸出的脈沖模式包括:釋壓模式,能量模式和平靜模式。
其中,上述的釋壓模式的輸出電流1-12mA,頻率50—100Hz,脈寬為300us,波寬0.1ms方波,持續輸出時間為20分鐘,或其他時間。該種脈沖作用于人體頭部的前額正中間位置。
其中,上述的能量模式輸出電流1-12mA,頻率50—100Hz脈寬300us波寬0.1ms方波,持續輸出時間20分鐘,或者其他時間。將調節器的貼片電極一端貼附于頭部右邊太陽穴位置,另一端貼附于耳垂下方,同時持續脈沖刺激右邊太陽穴及耳垂后方。
其中,所述的平靜模式的輸出電流1-16mA,頻率50-100Hz,脈寬250us,波寬0.1ms方波,輸出時間為20分鐘,或其他時間。將調節器的貼片電極一端貼附于頭部右邊太陽穴位置,另一端貼附于后頸正中間位置,同時持續脈沖刺激右邊太陽穴和后頸中間位置。
請再次參閱附圖5至附圖7,其分別是釋壓貼片21,能量貼片22和平靜貼片23。其均包括:貼片本體210、220和230。上述釋壓貼片21包括一端電極211,以及另一端電極212。能量貼片22僅在貼片本體220上設有一對電極221。同樣的,平靜貼片23包括一端電極231,以及另一端電極232。貼片本體上均設有導電膠。
請參閱附圖8只附圖10,本實施例還公開了一種神經調節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將調節器本體上的電極與貼片上的電極觸點相扣接;電極與電極觸點卡扣鏈接。
第二步,清理貼片的電極位置皮膚油脂,確保電極與皮膚良好接觸;如額頭,耳垂下方以及后頸中部等脈沖刺激部位,提高刺激效果。
第三步,開啟調節器,選擇釋壓模式、能量模式或平靜模式對神經進行刺激。在本實施例中,還包括通過藍牙方式將調節器連接于手機APP的步驟,通過手機APP的操作界面,選擇對應的脈沖輸出模式,從而控制調節器輸出,進行不同模式的工作。
更具體的,所述第三步中的釋壓模式為將調節器的釋壓貼片22電極按照附圖9所示的位置貼附于前額正中間,采用輸出電流1-12mA,頻率50—100Hz,脈寬為300us,波寬0.1ms方波,持續對前額脈沖刺激。
其中,所述第三步中的能量模式為將調節器的能量貼片23電極按照附圖10所示位置一端貼附于頭部右邊太陽穴,另一端貼附于耳垂下方,采用輸出電流1-12mA,頻率50—100Hz脈寬300us波寬0.1ms方波,同時持續脈沖刺激右邊太陽穴及耳垂后方。
其中,所述第三步中的平靜模式為將調節器的平靜貼片21電極按照附圖8所示一端貼附于頭部右邊太陽穴位置,另一端貼附于后頸正中間位置,采用輸出電流1-16mA,頻率50-100Hz,脈寬250us,波寬0.1ms方波,同時持續脈沖刺激右邊太陽穴和后頸中間位置。
本實施例的可穿戴智能神經調節器及其調節方法,通過產生不同的微電流電脈沖對人體的不同位置神經進行刺激,從而調節人體神經的生物電信號,使人體處于釋壓模式,能量模式或平靜模式,提高人們的精神狀態,改善生活質量。并且,可采用手機、平板等智能終端設備中的APP實現無線控制調節,使用、攜帶更加方便。
上述內容,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非用于限制本發明的實施方案,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根據本發明的主要構思和精神,可以十分方便地進行相應的變通或修改,故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以權利要求書所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