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成像導管裝置,特別涉及一種減少造影劑用量的OCT成像導管。
背景技術:
光學相干斷層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簡稱OCT) 應用現代計算機圖像處理,將先進光學技術與超靈敏探測器合為一體,已發展成為一種新興的斷層成像診斷技術。自2001年國外首次報道應用OCT技術在人體冠狀動脈內獲得高清圖像以來,OCT技術在冠心病介入領域中應用報道逐漸增多。與其他成像技術相比,OCT具有超高的分辨率,不僅能夠清晰觀察動脈粥樣硬化性斑塊的形態和構成,對于IVUS等無法判斷的支架貼壁情況和支架植入術后內膜增生情況,OCT均可分辨和評價,因此OCT在冠心病的介入診治中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并在支架術后的遠期隨訪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應用OCT進行冠心病的介入診療過程中通常需要注射造影劑以更好的成像,然而關于造影劑相關性腎病問題也隨之凸顯出來,造影劑腎病也己成目前醫院內發生急性腎衰竭的常見原因,也導致晚期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增加,其在藥物中毒所致的急性腎衰竭病因中,僅次于抗生素居第2位,雖發生率不足2%,但發生者死亡率高達34%。因此減少造影劑在OCT使用中的用量將會降低造影劑腎病的患病率,對患者健康有著不可忽視的積極作用。綜上,研究出一種減少造影劑用量的OCT導管成為當前亟需。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減少造影劑用量的OCT成像導管,用于介入手術中,通過在導管中心腔的閉口設計,減少了造影劑的用量,縮短了手術時間。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減少造影劑用量的OCT成像導管,包括導管,連接段,進注段,介入段,中樞管;所述導管上設有中樞管,所述中樞管分別與連接段、進注段、介入段相連;所述介入段外管為多腔管;所述多腔管內含有中心腔與側腔;所述中心腔前端為閉口,所述中心腔內部為成像管;所述側腔用于穿入指引導絲;所述進注段連接注射裝置;所述連接段與OCT設備連接。
進一步,該多腔管由透光性良好的材料制成。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該導管中心腔前端為閉口設計,在使用時,血液不會流入中心腔,不會影響光學探頭掃描成像,因而無需注射造影劑排出血液,不僅減少了造影劑用量,降低了造影劑對人體的不良影響,同時也減少了手術時間,降低了手術難度,提高手術成功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一種減少造影劑用量的OCT成像導管。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發明。
1-連接段,2-進注段,3-中樞管,4-介入段, 5-側腔,6-中心腔,7-多腔管。
實施例:
如圖1所示,
一種減少造影劑用量的OCT成像導管,包括連接段1,進注段2,介入段4,中樞管3;所述導管上設有中樞管3,所述中樞管3分別與連接段1、進注段2、介入段4相連;所述介入段4外管為多腔管7;所述多腔管7內含有中心腔6與側腔5;所述中心腔6前端為閉口,所述中心腔6內部為成像管;所述側腔5用于穿入指引導絲;所述進注段2連接注射裝置;所述連接段1與OCT設備連接。
在手術時,導管在導絲的指引下穿入血管到達病灶部位,側腔5的作用就是用于穿入導絲。中心腔6前端為閉口,內部為成像管。中心腔6的閉口設計可防止血液流入中心腔影響探頭成像,進而無需注射造影劑將導管內的血液排出,所以本發明的導管減少了造影劑的整體用量,降低了造影劑對人體的不良影響,同時也減少了手術時間,降低了手術難度,提高手術成功率。
其中,該多腔管7由透光性良好的材料制成。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