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安全防護工具技術領域,尤其涉及門禁式人體靜電釋放器。
背景技術:
人們在進入有油氣存在的危險場所進行操作前,必須進行人體靜電的釋放,現在常用的消除人體靜電裝置都是被動式消除,在門口或路口的旁邊安裝一根立柱,立柱的頭部有專門消除人體靜電的亞導體觸摸球(或不銹鋼球,銅球等),完全靠人們的自覺進行操作,在沒有監督的情況下,導致相當一部分人沒有進行人體靜電釋放就進入到危險場所進行操作,安全隱患相當嚴重,導致相當一部分人沒有進行人體靜電釋放就進入到危險場所進行操作,如何變被動為主動安全,市場上急需一種主動式的人體靜電釋放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門禁式人體靜電釋放器。
本實用新型為實現上述目的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門禁式人體靜電釋放器,包括擺桿、靜電釋放球和立柱,所述擺桿的一端鉸接在所述立柱的上端,所述靜電釋放球固定連接在所述擺桿上,所述擺桿與所述立柱之間設有阻尼桿,所述阻尼桿的兩端分別連接在所述擺桿和立柱上。
進一步,所述擺桿包括橫臂和豎臂,所述橫臂和豎臂組合連接使所述擺桿呈“L”形或“T”形,所述橫臂上還設有第一連接孔,所述靜電釋放球固定在所述豎臂的上端。
進一步,所述豎臂的下端與所述立柱的上端鉸接,所述立柱上還設有第二連接孔,所述阻尼桿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連接孔和第二連接孔鉸接。
進一步,所述阻尼桿為氣彈簧式阻尼桿或彈簧阻尼桿。
進一步,所述立柱底端設有支撐盤。
進一步,所述擺桿和立柱均采用不銹鋼材質。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改變了傳統的被動式消除人體靜電的方式,采用主動消除人體靜電的方式,有效避免了以往存在人體未經靜電消除便可通過的風險,并且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簡單、方便使用,適合大面積推廣。
附圖說明
圖1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本實用新型擺桿結構示意圖。
圖3本實用新型立柱結構示意圖。
圖4本實用新型使用狀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門禁式人體靜電釋放器,包括擺桿1、靜電釋放球2和立柱3,所述擺桿1的一端鉸接在所述立柱3的的上端,所述靜電釋放球2固定連接在所述擺桿1上,所述擺桿1與所述立柱2之間設有阻尼桿4,所述阻尼桿4的兩端分別連接在所述擺桿1和立柱3上。
如圖2和3所示,所述擺桿1包括橫臂11和豎臂12,所述橫臂11和豎臂12組合連接使所述擺桿1呈“T”形,所述橫臂11上還設有第一連接孔111,第一連接孔111位于橫臂11與豎臂12的連接處,所述靜電釋放球2固定在所述豎臂12的上端。
所述豎臂12的下端與所述立柱3的上端鉸接,所述立柱3上還設有第二連接孔31,位于立柱3與擺桿1的連接處下方,所述阻尼桿4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連接孔111和第二連接孔31鉸接。
所述阻尼桿4為氣彈簧式阻尼。
所述立柱3的底端設有支撐盤32。
所述擺桿1和立柱3均采用不銹鋼材質。
實施例2
如圖1所示,門禁式人體靜電釋放器,包括擺桿1、靜電釋放球2和立柱3,所述擺桿1的一端鉸接在所述立柱3的的上端,所述靜電釋放球2固定連接在所述擺桿1上,所述擺桿1與所述立柱2之間設有阻尼桿4所述阻尼桿11的兩 端分別連接在所述擺桿1和立3柱上。
如圖2和3所示,所述擺桿1包括橫臂11和豎臂12,所述橫臂11和豎臂12組合連接使所述擺桿1呈“L”形,所述橫臂11上還設有第一連接孔111,第一連接孔111位于橫臂11與豎臂12的連接處,所述靜電釋放球2固定在所述豎臂12的上端。
所述豎臂12的下端與所述立柱3的上端鉸接,所述立柱3上還設有第二連接孔31,位于立柱3與擺桿1的連接處下方,所述阻尼桿4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連接孔111和第二連接孔31鉸接。
所述阻尼桿4為彈簧阻尼桿。
所述立柱3的底端設有支撐盤32。
所述擺桿1和立柱3均采用不銹鋼材質。
本實用新型的原理是,在進入某地時,首先通過按壓靜定釋放球2,將擺桿1向下壓至能夠方便人體通過的狀態,如圖4所示,然后手掌脫離靜定釋放球2,擺桿1在阻尼桿4的作用下,恢復到原始狀態,在此過程中,由于必須通過手部按壓靜電釋放球2才能通過,所以人體能夠有效的通過靜定釋放球2來消除靜電。
上述實施例只是為了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是在于讓本領域內的普通技術人員能夠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是根據本
技術實現要素:
的實質所作出的等效的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