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微創手術抓鉗的無損傷鉗夾,主要對人體內組織進行分離抓取移動,屬于醫療器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微創手術是視頻手術,在手術中完全應用器械進行手術操作,所以在手術中需要應用器械種類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設計是應用于人體內組織進行分離、抓取、移動抓鉗的無損傷鉗夾。現有技術是采用普通鉗類,如分離鉗、抓鉗;在手術應用中,分離鉗鉗夾短在抓取中易滑脫,抓鉗鉗夾夾齒鋒利在抓取中易損傷組織,滿足不了理想的手術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種設計合理,夾取時不易滑脫,而且不會損傷組織器官的微創手術抓鉗的無損傷鉗夾。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微創手術抓鉗的無損傷鉗夾,包括兩根鉗夾臂,兩根鉗夾臂的末端互相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鉗夾臂包括互相連接的鉗頭和夾持臂,兩個鉗頭的內側設置有互相匹配的夾齒,兩根夾持臂的內側均開有卡槽,卡槽的大小和位置互相對稱。手術時,鉗夾夾緊體內組織器官,夾齒將組織器官夾緊,夾緊時,部分組織卡入卡槽中,不會移動,夾緊更加牢固,保證手術順利進行。
本實用新型所述夾齒的頂端為圓弧形。圓弧形的夾齒在夾緊的同時不會損傷組織器官。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卡槽為長條形,卡槽從夾持臂延伸至鉗頭的夾齒部位。卡槽配合圓弧形的夾齒,組織在夾緊的同時卡入卡槽中,不會移動脫落。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兩根鉗夾臂的末端通過固定銷連接,使鉗夾夾取更加靈活。
本實用新型所述鉗頭的頂端為圓弧形。鉗頭閉合時,頂端整體呈圓弧狀,在體內操作時不會劃傷組織器官。
本實用新型所述兩根鉗夾臂的末端設置有與微創手術抓鉗連接的連接結構,連接結構用于將兩根鉗夾臂安裝在手術抓鉗的鉗體上。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明顯效果:結構設計合理,手術時對組織器官的夾緊效果好,保證手術順利進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閉合時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
參見圖1~圖2,本實施例包括兩根鉗夾臂1,兩根鉗夾臂1的末端互相連接,所述的鉗夾臂1包括互相連接的鉗頭11和夾持臂12,兩個鉗頭11的內側設置有互相匹配的夾齒2,兩根夾持臂12的內側均開有卡槽3,卡槽3的大小和位置互相對稱。手術時,鉗夾夾緊體內組織器官,夾齒2將組織器官夾緊,夾緊時,部分組織卡入卡槽3中,不會移動,夾緊更加牢固,保證手術順利進行。
本實施例中,夾齒2的頂端為圓弧形。圓弧形的夾齒2在夾緊的同時不會損傷組織器官。
本實施例中,卡槽3為長條形,卡槽3從夾持臂12延伸至鉗頭11的夾齒2部位。卡槽3配合圓弧形的夾齒2,組織在夾緊的同時卡入卡槽3中,不會移動脫落。
本實施例中,兩根鉗夾臂1的末端通過固定銷4連接,使鉗夾夾取更加靈活。
本實施例中,鉗頭11的頂端為圓弧形。鉗頭11閉合時,頂端整體呈圓弧狀,在體內操作時不會劃傷組織器官。
本實施例中,兩根鉗夾臂1的末端設置有與微創手術抓鉗連接的連接結構5,連接結構5用于將兩根鉗夾臂安裝在手術抓鉗的鉗體上。本實施例中,連接結構5為連接螺孔。
使用時,將本實用新型安裝在微創手術抓鉗上,通過抓鉗控制兩根鉗夾臂1的開合。圓弧形夾齒2的設計使得鉗夾夾緊抓取人體內組織,進行移動分離時,絕對不會損傷組織;夾緊的同時組織卡入卡槽3中,夾緊更加牢固,確保手術應用的順利進行。
此外,需要說明的是,本說明書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只要其零件未說明具體形狀和尺寸的,則該零件可以為與其結構相適應的任何形狀和尺寸;同時,零件所取的名稱也可以不同。凡依本實用新型專利構思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簡單變化,均包括于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