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椎間植入裝置的結構設計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頸椎低切跡椎間融合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條件下的椎間手術,先將椎間融合器植入椎間盤,再在椎體上植入頸椎前路鋼板,頸椎前路鋼板的作用是保證植入椎間融合器后椎體的穩定性,因此,椎間融合器和頸椎前路鋼板是兩種產品的聯合使用,該方案中使用的鋼板或椎體螺釘有一定高度,容易給患者活動或后期恢復帶來一定困難。針對這一問題,開發一種結構設計合理,方便實用的頸椎低切跡椎間融合裝置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克服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到的技術問題,現提供一種結構設計合理,方便實用的頸椎低切跡椎間融合裝置。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頸椎低切跡椎間融合裝置,該融合裝置包括:椎間融合器、連接在椎間融合器上的椎體螺釘,椎間融合器包括:I形本體、對稱設置在本體后端的安裝孔、設置在安裝孔之間的壓釘件,椎體螺釘通過安裝孔、壓釘件和椎間融合器連接;所述I形本體的兩端分別向兩側延伸形成弧形面,安裝孔軸線與水平面夾角為30-60°。
進一步,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椎間融合器本體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設置有防滑鋸齒。
進一步,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壓釘件為設置在安裝孔邊緣的平行桿,I形本 體的弧形面邊緣上設置有顯影孔。
進一步,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壓釘件為設置在安裝孔之間的鎖緊螺釘。
本實用新型的椎間融合裝置采用與人體相容性較好的PEEK聚醚醚酮材料制成,植入人體內能保持足夠的機械強度,可達到手術位置的椎體融合,具體生產時,可采用不同長度和高度規格,滿足不同部位椎體的臨床需要。
有益效果: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頸椎低切跡椎間融合裝置的結構設計較為合理,椎間融合器的弧形設計可使得椎部達到低切跡的效果,方便實用,適宜進一步推廣應用。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做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俯視圖;
圖3是圖1的左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另一技術方案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4的左視圖;
圖中,1.椎間融合器,11.安裝孔,12.平行桿,13.顯影孔,14.鎖緊螺釘,2.椎體螺釘。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描述中使用的詞語 “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圖中的方向,詞語“內”和“外”分別指的是朝向或遠離特定部件幾何中心的方向。下面所示的實施例不對權利要求所記載的實用新型內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并且,下面實施例所表示的構成的全部內容不限于作為權利要求所記載的實用新型的解決方案所必須的。
如附圖1、2、3所示的一種頸椎低切跡椎間融合裝置,該融合裝置包括:椎間融合器1、連接在椎間融合器1上的椎體螺釘2,椎間融合器1包括:I形本體、對稱設置在本體后端的安裝孔11、設置在安裝孔11之間的壓釘件,椎體螺釘2通過安裝孔11、壓釘件和椎間融合器1連接;所述I形本體的兩端分別向兩側延伸形成弧形面,安裝孔11軸線與水平面夾角為30°。
進一步,所述椎間融合器1本體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設置有防滑鋸齒,壓釘件為設置在安裝孔11邊緣的平行桿12,I形本體的弧形面邊緣上設置有顯影孔13,顯影孔13內設置有鉭絲或鈦絲,鉭絲或鈦絲一方面用于顯影,另一方面可有效防止椎體螺釘2的退釘。
如附圖4和5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技術方案中,所述壓釘件為設置在安裝孔11之間的鎖緊螺釘14,這樣可以取消尾部的兩個鉭絲或鈦絲。
本實用新型的結構采用PEEK材料制成,可有效避免對人體食道和軟組織的刺激,切跡較低,椎體螺釘2在安裝孔11內可以有一定的自由擺動角度,在椎體融合過程中,椎體高度丟失后,椎體螺釘22可以隨著椎體調節角度,以適應椎體高度的丟失,保證椎間融合器1的有效融合,方便實用,適宜進一步推廣應用。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 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