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嬰兒用品領域,具體來說,涉及一種防摔感溫玻璃奶瓶。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的玻璃奶瓶主要材質都是高硼硅玻璃。第一,高硼硅玻璃雖然易清洗,但由于其是良好的導熱體,玻璃奶瓶裝熱水時容易燙手,第二,也是重要一點就是玻璃奶瓶在墜落時容易爆裂,破碎,使得使用玻璃奶瓶的兒童接觸玻璃碎片導致受傷的事件經常發生,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第三,市面上有很多保護套都比較薄,防摔效果差;且沒有感溫效果,使得喂奶時比較難以掌控奶水溫度。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相關技術中的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防摔感溫玻璃奶瓶,用以解決目前市面上的玻璃奶瓶在裝熱水時易燙手,墜落時易爆裂、破碎,及無法知道奶水溫度的不足問題。
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防摔感溫玻璃奶瓶,包括瓶身,所述瓶身的底部設置在硅膠保護套一內,瓶身上部套設有硅膠保護套二,瓶身的杯口處可拆卸連接有奶嘴組件。
進一步的,所述硅膠保護套一為上端敞口的圓柱形桶體一,所述圓柱形桶體一具有與瓶身底部側壁形狀吻合的圓柱形內腔一,所述圓柱形桶體一的底面開設有通孔一,圓柱形桶體一的底面內壁設置凸條一。
進一步的,所述圓柱形桶體一外壁上設置有防滑凸起。
進一步的,所述硅膠保護套二為下端敞口的圓柱形桶體二,所述圓柱形桶體二具有與瓶身上部側壁形狀吻合的圓柱形內腔二,所述圓柱形桶體二的頂部開設有通孔二。
進一步的,所述奶嘴組件包括把手、奶嘴、旋蓋和奶瓶蓋,所述把手套設在所述瓶身的杯口處,所述旋蓋與所述瓶身的杯口處連接,所述奶瓶蓋與所述旋蓋連接,所述奶嘴與所述旋蓋連接并置于所述奶瓶蓋內。
進一步的,所述旋蓋與所述瓶身的杯口處螺紋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瓶身的外表面上設置有刻度線。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瓶身上刻度線的設置便于觀察奶瓶內的水位,采用由感溫材料制成的硅膠保護套在遇高溫時會變色,使父母們直觀的知道奶瓶內的溫度,且結構合理,在撞擊過程中有很好的彈性和緩沖,更好的保護了內部的奶瓶,并且在高溫時使用不易燙手,喂奶時實用安全。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防摔感溫玻璃奶瓶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防摔感溫玻璃奶瓶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3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硅膠保護套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硅膠保護套一的俯視圖;
圖5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硅膠保護套一的仰視圖;
圖6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硅膠保護套二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硅膠保護套二的俯視圖;
圖8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硅膠保護套二的仰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如圖1-圖2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一種防摔感溫玻璃奶瓶,包括瓶身1,所述瓶身1的底部設置在硅膠保護套一2內,瓶身1上部套設有硅膠保護套二3,瓶身1的外表面上設置有刻度線,瓶身1的杯口處可拆卸連接有奶嘴組件;
所述奶嘴組件包括把手4、奶嘴5、旋蓋6和奶瓶蓋7,所述把手4套設在所述瓶身1的杯口處,所述旋蓋6與所述瓶身1的杯口處連接,所述奶瓶蓋7與所述旋蓋6連接,所述奶嘴5與所述旋蓋6連接并置于所述奶瓶蓋7內,所述旋蓋6與所述瓶身1的杯口處螺紋連接;
結合圖3-圖5所示,所述硅膠保護套一2為上端敞口的圓柱形桶體一,所述圓柱形桶體一具有與瓶身1底部側壁形狀吻合的圓柱形內腔一|21,所述圓柱形桶體一的底面開設有通孔一22,圓柱形桶體一的底面內壁設置凸條一23,所述圓柱形桶體一外壁上設置有防滑凸起;
結合圖6-圖8所示,所述硅膠保護套二3為下端敞口的圓柱形桶體二,所述圓柱形桶體二具有與瓶身1上部側壁形狀吻合的圓柱形內腔二31,所述圓柱形桶體二的頂部開設有一通孔二32。
本實用新型奶瓶上下均用加厚硅膠套保護瓶身,在杯底設置的硅膠保護套一增加水杯放置時的穩定性,同時在杯口增設的硅膠保護套二能使水杯在放置不穩不慎掉落或者發生碰撞時不易破碎,防摔硅膠一內側6個凸點設計,有效減小緩沖力,從而起到良好的防摔作用,奶瓶1米高度跌落于水泥地面,不會破碎,有效提升使用安全;硅膠保護套一和硅膠保護套二可隨溫度變化變色,當奶瓶里的奶水43℃時,硅膠套開始逐漸變色,50℃時可完全變白。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