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腫瘤內科給藥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腫瘤治療目前所采用的手段主要是通過服用相關藥物進行控制治療,但是這種方式用藥周期較長,而且因為是通過消化系統進行藥物吸收而并非直接針對內科腫瘤患處進行給藥,往往會起效緩慢,控制效果不明顯,從而需要長時間的治療,增加了患者的負擔,給患者帶來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對腫瘤病灶內外同時用藥、從而提高腫瘤治療效果的腫瘤內科給藥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腫瘤內科給藥裝置,包括支撐殼體、外敷藥儲存箱體、固定套管和滑動桿。
所述支撐殼體和外敷藥儲存箱體為底部開口形狀。
所述外敷藥儲存箱體的底部與支撐殼體的頂部密封固定在一起,從而使外敷藥儲存箱體與支撐殼體的頂部形成外敷藥儲存腔。
所述外敷藥儲存腔內設置有推藥板,所述推藥板上方設置有推桿,所述推桿可以帶動推藥板上下移動,所述推桿伸出外敷藥儲存箱體外部。
所述支撐殼體的頂部設置有若干噴藥孔。
所述固定套管固定設于外敷藥儲存箱體內,所述固定套管的底端與支撐殼體的上壁密封連接,頂端伸出外敷藥儲存箱體。
所述滑動桿設于固定套管內,所述滑動桿可以在固定套管內上下滑動。
所述滑動桿的下端設置有針頭,所述滑動桿內設有進藥管,所述進藥管前端與針頭相連通。
進一步的,所述固定套管的頂部設置有固定套管擋板。
進一步的,所述滑動桿的頂端設置有滑動桿擋板。
使用時,在外敷藥儲存腔內裝入治療腫瘤的外敷藥液,用支撐殼體罩住腫瘤部位,向下推動滑動桿,使滑動桿下端的針頭插入腫瘤內部,通過進藥管向腫瘤內部注入治療腫瘤的內用治療藥物,使藥物直達腫瘤病灶內部,提高治療效果。同時,向下推動推桿,推桿推動推藥板向下移動,從而使外敷藥儲存腔內的外敷藥液通過噴藥孔噴到腫瘤病灶的外表面,進而提高腫瘤治療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可以使藥物直達腫瘤內部,提高腫瘤的治療效果;同時可以將治療腫瘤的外敷藥液通過噴藥孔噴到腫瘤病灶的外表面,進一步加強腫瘤的治療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部放大圖。
附圖標記:1-支撐殼體,2-外敷藥儲存箱體,3-固定套管,4-滑動桿,5-推藥板,6-推桿,7-固定套管擋板,8-滑動桿擋板,9-進藥管,10-針頭,11-噴藥孔,12-外敷藥儲存腔。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理解,下面結合附圖,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描述:
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腫瘤內科給藥裝置,包括支撐殼體1、外敷藥儲存箱體2、固定套管3和滑動桿4。
支撐殼體1和外敷藥儲存箱體2為底部開口形狀。外敷藥儲存箱體2的底部與支撐殼體1的頂部密封固定設置在一起。外敷藥儲存箱體2與支撐殼體1的頂部形成外敷藥儲存腔12。
外敷藥儲存腔12內設置有推藥板5,推藥板5上方設置有推桿6,推桿6伸出外敷藥儲存箱體2外部,推桿6可以帶動推藥板5上下移動。
支撐殼體1的頂部設置有若干噴藥孔11。
外敷藥儲存箱體2的中間位置固定設置有固定套管3,固定套管3的底端與支撐殼體1的上壁密封連接。
固定套管3的頂部設置有固定套管擋板7。
固定套管3內設有滑動桿4,滑動桿4可在固定套管3內上下滑動。
滑動桿4的頂端設置有滑動桿擋板8,滑動桿4的下端設置有針頭10,滑動桿4內設置有進藥管9,進藥管9前端與針頭10相連通。
使用時,在外敷藥儲存腔12內裝入治療腫瘤的外敷藥液,用支撐殼體1罩住腫瘤部位,向下推動滑動桿4,使滑動桿下端的針頭10插入到腫瘤內部,通過進藥管9向腫瘤內部注入治療腫瘤的內用治療藥物,使治療藥物直達腫瘤病灶的內部,提高治療效果。同時,向下推動推桿6,推桿6推動推藥板5向下移動,從而使外敷藥儲存腔12內的外敷藥液通過噴藥孔11噴到腫瘤病灶的外表面,進而提高腫瘤治療效果。
上述實施例只是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舉例說明或解釋,而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限制,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各種修改和變型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倘若這些修改和變型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之內,則本實用新型也包含這些修改和變型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