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灸療器,例如艾灸器,具體地,涉及一種隨身灸。
背景技術:
艾灸是中醫針灸療法中的灸法,通過點燃用艾草制成的艾條、艾絨等,熏烤人體的穴位,以達到保健治病的目的,屬于中醫自然療法的傳承。中醫認為,艾葉制成的艾灸材料產生的艾熱刺激體表穴位或特定部位,可激發經氣的活動來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
艾灸一般采用艾灸盒,其底部設有通風孔,用于向人體釋放艾草燃燒的熱量,刺激穴位,側面和頂面設置可調節的通風窗,用以控制進氣量,從而控制燃燒幅度,例如,中國專利文獻201630070736.6記載的那樣。
但在艾灸時,為了方便使用,一般采用繩子、布套等將艾灸盒固定貼在人體上,使艾灸盒與人體接觸,但直接使用艾灸盒的過程中,并不能很好的控制熱量,因而需要其他部件進行輔助。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和功能更加完善的隨身灸。
本發明的隨身灸,包括艾灸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艾灸盒外側設有一外罩,所述艾灸盒通過一高度調節桿與外罩的頂部相連接。
本發明還可進一步包含以下任一段所記載的方案。
所述高度調節桿是一段螺桿,該螺桿穿過所述外罩頂部的、設有內螺紋的中孔,所述高度調節桿位于外罩外側的一端上設有調節帽。
所述外罩為金屬外罩,側面和頂部設有通風孔。
所述外罩中部為圓柱形,頂部為圓形,頂部與中部通過弧面連接。
所述艾灸盒包括盒體和底蓋,底蓋上設有通風孔,所述底蓋通過至少2個卡點旋轉卡合于所述盒體上,盒體上設有與卡點對應的L形卡槽。
所述艾灸盒內部設有艾條固定針和圓柱形金屬網;所述艾條固定針固定于所述底蓋上,其一端或兩端均翹起,翹起的部分被彎折至翹起端大致平行于底部的狀態;所述大致平行是指與艾灸盒底面呈30°以內的夾角。
還包括一布套,所述布套中部設有用于容納所述外罩的腔室,腔室底部連接有固定帶。
所述腔室的頂部具有敞口,該敞口邊緣內穿過有調節繩,該調節繩末端與調節扣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效果在于,重新設計了組件結構并添加了新的組件,使結構和功能更加完善,詳細的技術效果請參見具體實施方式中的說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
1、艾灸盒;2、外罩;3、調節帽;4、螺桿;5、螺帽;6、墊片;7、固定螺孔;8、底蓋;9、卡槽;10、卡點;12,13,14、通風孔。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對照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但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以下的實施方式。
為了方便說明,在本實用新型中,以艾灸盒1使用時靠近人體的面為底面(正下方)。
本發明的隨身灸,包括艾灸盒1,其特征在于,所述艾灸盒1外側設有一外罩2,所述艾灸盒1通過一高度調節桿與外罩2的頂部相連接。
本發明中,外罩2的尺寸相對于艾灸盒1較大,例如,外罩2的容積可以為艾灸盒1體積的1.5-3倍,過小則難以充分散熱,過大則不方便攜帶使用。具體地,一般使用的艾灸盒1的尺寸為直徑5-10cm之間,高度為5cm左右,對應地,外罩2的直徑可以為10-15cm左右,高度可以為8-10cm左右。此處假設艾灸盒1與外罩2均為大致的圓柱形,但其他形狀亦可對應設計。此處的大致圓柱形是指對應組件的主體部分為圓柱形,但底部和側壁上設置傾斜面、弧面、外邊沿等也是可以的,例如艾灸盒1的底面和頂面可以是如圖1所示的那樣,外罩2底部可以設置外邊沿,邊沿寬度可以為0.5cm左右,例如0.3-1cm,有助于扣在人體上固定。
高度調節桿的可調節范圍一般在外罩2高度的1/3左右,直徑可以為1cm左右,優選0.5-1cm以下,但優選不大于外罩2高度和艾灸盒1高度的差值,這樣,即使調節到底,艾灸盒1也不會伸出外罩2底部,避免燙傷人體。
優選地,所述高度調節桿是一段螺桿4,該螺桿4穿過所述外罩2頂部的、設有內螺紋的中孔,所述高度調節桿位于外罩2外側的一端上設有調節帽3。調節桿可以為普通的螺桿4,例如不銹鋼或銅制螺桿4,調節帽3的材料沒有特別限制,只要是軟質材料均可,優選硅膠、軟質塑料或橡膠等,可以隔絕內部燃燒時金屬傳導的熱量。
所述外罩2為金屬外罩2,側面和頂部設有通風孔。
所述金屬可以為鐵、不銹鋼或銅、鋁等金屬,雖然鐵制成本較低,但綜合考慮產品的外觀的美觀性時,優選銅。外罩2頂部的通風孔優選沿環形排布的圓孔,孔間距優選2-5cm,通風孔的形狀和尺寸不必特別限制,優選直徑0.5cm左右的圓孔。側面的通風孔優選3-6組,每組兩列,孔的形狀可以為長方形、圓角矩形或矩形兩短邊被圓弧形所替代的形狀,這些孔的尺寸也可適當擴大,例如,可以是上述圓孔的2倍。
所述外罩2中部為圓柱形,頂部為圓形,頂部與中部通過弧面連接。
弧面的弧度優選45°左右,高度約為外罩2整體的1/5-1/3。外罩2的頂部面積優選大于艾灸盒1頂部面積,更優選艾灸盒1頂部面積的1.2-2倍,例如1.5倍。中部的截面積優選頂部面積的1.2-2倍,更優選1.4-1.6倍,如此可形成上小下大的結構,容易裝進布套,且固定在人體上時更易保持平衡。弧面連接使得產品的美觀性更好,且更容易裝入布套。
所述艾灸盒1包括盒體和底蓋8,底蓋8上設有通風孔,所述底蓋8通過至少2個卡點10旋轉卡合于所述盒體上,盒體上設有與卡點10對應的L形卡槽9。
上述的只是艾灸盒1的一種簡單形式,艾灸盒1也可以替換為其他常用的艾灸盒1,此時只需在其頂部打孔,例如固定螺孔7,并用調節桿連接即可。通過上述卡點10和L形卡槽9,艾灸盒1的底蓋8可通過來回旋轉卡入或脫離盒體。例如,圖1中那樣,在艾灸盒1、外罩2的中心位置打孔,在艾灸盒1頂部的正反面設置螺帽5和墊片6固定,由于外罩2的中孔內設有內螺紋,隨著螺桿4的旋轉,艾灸盒1相對于外罩2升降。
所述艾灸盒1內部設有艾條固定針和圓柱形金屬網;所述艾條固定針固定于所述底蓋8上,其一端或兩端均翹起,翹起的部分被彎折至翹起端大致平行于底部的狀態;所述大致平行是指與艾灸盒1底面呈30°以內的夾角。
翹起的針可用于插艾條,從而使艾條燃燒時,其各個表面不與艾灸盒1接觸,燃燒和散熱都更加均勻。
還包括一布套,所述布套中部設有可容納所述外罩2的腔室,腔室底部連接有固定帶。
所部布套可以用常見的棉質材料制成,中部可以通過皮質材料或其他薄層材料加固,固定帶優選表面為氈層的結構,此時固定帶可直接通過氈的相互接觸而貼合固定,使用較為方便。固定帶的長度可以為成年人腰圍的1.5倍左右,例如常見的皮帶的尺寸,但寬度優選較寬,從而不影響固定在人體上的舒適度,例如,10cm左右的寬度是優選的。
所述腔室的頂部具有敞口,該敞口邊緣內穿過有調節繩,該調節繩末端與調節扣連接。
調節繩可以調節敞口大小,裝入外罩2后,可拉緊調節繩,從而避免外罩2從布套中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