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總體來說涉及一種個人健康管理設備,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體積小且測量結果穩(wěn)定的人體成分測量裝置。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技術的人體成分分析裝置,主要包括本體和握持部,本體供人站立以進行稱重,且本體上設置有腳部電極。握持部是可以被取出后向上拉伸的部件,其與本體通過一彈性軟線相連。現(xiàn)有技術中握持部一般均向外延伸有兩個把手,把手上設置有手電極。以人體手和腳與電極連接測量人體各部分的電阻抗,根據(jù)電阻抗確定人體成分。手電極設置在從握持部向外延伸的把手上,測量中,使用者兩只手握住后,手心均向下,使用者主要以手臂外側肌肉發(fā)力,而一般人手臂外側肌肉并不發(fā)達,造成測試時不易將握持部保持在固定的位置一定時間,這將較為明顯的影響測量結果。
在所述背景技術部分公開的上述信息僅用于加強對本實用新型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構成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已知的現(xiàn)有技術的信息。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在發(fā)明內(nèi)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簡化形式的概念,這將在具體實施方式部分中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fā)明內(nèi)容部分并不意味著要試圖限定出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的關鍵特征和必要技術特征,更不意味著試圖確定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
本實用新型的一個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至少一種缺陷,提供一種體積小且測量結果穩(wěn)定的人體成分測量裝置。
為實現(xiàn)上述發(fā)明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人體成分測量裝置,以人體手和腳與電極連接,測量人體各部分的電阻抗,根據(jù)所述電阻抗確定人體成分,所述人體成分測量裝置包括本體和握持部;本體包括腳部電極和握持部凹槽;所述腳部電極位于所述本體的上表面;所述握持部凹槽由所述本體凹陷形成;握持部,外輪廓與所述握持部凹槽相適配,能取出地容置于所述握持部凹槽內(nèi);所述握持部具有一第一表面,在使用狀態(tài),所述第一表面與人體對面;沿所述第一表面左右兩側邊緣分別豎向排列設有兩個以上的左手電極和兩個以上的右手電極。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其中所述握持部通過一彈性軟線與所述本體電性連接。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其中所述握持部具有與所述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上具有左側凹槽或凸起和右側凹槽或凸起,所述左側凹槽或凸起對應于所述左手電極,所述右側凹槽或凸起對應于所述右手電極;各所述凹槽或凸起供使用者握持。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其中所述握持部第一表面上設置有顯示部與多個操作按鍵。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其中所述握持部還具有至少一側向表面,所述側向表面位于所述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之間,各所述左手電極和右手電極由所述側向表面上延伸至所述第二表面上。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其中述握持部設置有一角度傳感器,所述角度傳感器檢測所述握持部相對于水平線或垂線的傾角值。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其中所述握持部具有顯示部、多個操作按鍵及處理器,所述處理器根據(jù)所述傾角值得出所述握持部傾角修正量,所述處理器驅動所述顯示部向使用者提示所述傾角修正量。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其中所述握持部還具有存儲器,所述處理器依據(jù)所述存儲器存儲的修正表,根據(jù)所述傾角值輸出對應的人體成分測量結果修正值,所述人體成分測量結果修正值通過所述顯示部顯示。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其中所述角度傳感器為三軸陀螺儀裝置或其與電子羅盤的組合。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其中所述本體及/或所述握持部安裝有距離傳感器,所述距離傳感器檢測所述握持部與所述本體之間絕對距離,配合所述角度傳感器檢測使用者測試姿勢。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其中所述距離傳感器為超聲波測距傳感器、激光測距傳感器、紅外線測距傳感器或雷達傳感器。
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本實用新型的人體成分測量裝置的優(yōu)點和積極效果在于:
本實用新型上述實施例把以往兩手式全身體重體組成計的手持部的位置及把持方式進行了調(diào)整,把持區(qū)和把手電極放置于握持部的側面,這樣就可以把整個握持部鑲嵌到本體上,就能夠減少本體因手持部而增加的面積,在測量時,只需兩手緊握握持部把持區(qū)和把手電極,輕松拉起至水平位置,開始測量。
附圖說明
通過結合附圖考慮以下對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的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各種目標、特征和優(yōu)點將變得更加顯而易見。附圖僅為本實用新型的示范性圖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繪制。在附圖中,同樣的附圖標記始終表示相同或類似的部件。其中:
圖1是根據(jù)一示例性實施方式示出的一種人體成分測量裝置的俯視結構示意圖,顯示為握持部嵌裝于本體內(nèi),為非使用狀態(tài)。
圖2是根據(jù)一示例性實施方式示出的一種人體成分測量裝置的使用狀態(tài)結構示意圖。
圖3是根據(jù)一示例性實施方式示出的一種人體成分測量裝置的握持部內(nèi)部組成結構示意圖。
其中,附圖標記說明如下:
20、人體成分測量裝置;21、本體;22、電源按鈕;23、腳部電極;24、握持部凹槽;25、握持部;250、主體;251、顯示部;252、操作按鍵;253、把持區(qū);254、255、電極片;256、第二接口;257、凹槽或凸起;26、第一接口;27、彈性軟線。
具體實施方式
現(xiàn)在將參考附圖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實施方式。然而,示例實施方式能夠以多種形式實施,且不應被理解為限于在此闡述的實施方式;相反,提供這些實施方式使得本實用新型將全面和完整,并將示例實施方式的構思全面地傳達給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圖中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相同或類似的結構,因而將省略它們的詳細描述。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提供人體成分測量裝置,可主要包括一本體和一握持部。握持部可供使用者握持,可以測量人體手臂部分的電阻抗,在使用者手臂向前平伸,兩手握住握持部的標準使用狀態(tài)下,握持部上定義的第一方向可為豎直方向。
其中本體可主要包括腳部電極和握持部凹槽;腳部電極位于本體的上表面;握持部凹槽由本體凹陷形成;這里握持部凹槽可選擇為閉合的形狀。
握持部外輪廓與握持部凹槽相適配,能活動地容置于所述握持部凹槽內(nèi);握持部上其中一表面為第一表面;第一表面左右兩側邊緣分別設有左手電極和右手電極,左手電極和右手電極各自包括至少兩個電極片,這至少兩個電極片順第一方向排列;左手電極和右手電極供使用者左右兩手相對握持。
第一表面左右兩側邊緣是指,靠近第一表面其中順第一方向左右側邊的位置,也就是說,電極片可以位于第一表面靠近此側邊的位置,也可以位于此側邊相鄰側面位置,或位于此第一表面相對的另一表面上與此側邊相鄰的位置;各電極片也可選擇在以上三個位置的至少兩個相鄰位置上延伸布置。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限定的左右兩手相對握持是指,使用者兩手均從外側握持握持部兩外側邊緣,這種狀態(tài)下使用者左右兩手的手心均面向握持部的中心。
圖1是根據(jù)一示例性實施方式示出的一種人體成分測量裝置的俯視結構示意圖,顯示為握持部嵌裝于本體內(nèi),為非使用狀態(tài)。圖2是根據(jù)一示例性實施方式示出的一種人體成分測量裝置的使用狀態(tài)結構示意圖。
參照圖1與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人體成分測量裝置20,以人體手和腳與電極連接,測量人體各部分的電阻抗,根據(jù)電阻抗確定人體成分。本實用新型人體成分測量裝置20可主要包括本體21和握持部25。
其中,舉例而言,本體21可設置多個體重傳感器,以測得使用者的體重。本體21可包括電源按鈕22、兩組腳部電極23、一個握持部凹槽24和一個彈性軟線27。腳部電極23位于本體21的上表面,其中一組兩個腳部電極23可對應使用者左腳,另一組兩個腳部電極23可對應使用者右腳。握持部凹槽24由本體21表面向內(nèi)凹陷形成,彈性軟線27可設置在握持部凹槽24內(nèi)。彈性軟線27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通過第一接口26連接于本體21。舉例來講,也可在握持部25中安裝內(nèi)置電源和電路系統(tǒng),可將彈性軟線27替換為無線連接。
握持部25的外輪廓可與握持部凹槽24相適配,以便于能活動地容置于握持部凹槽24內(nèi),并可以方便地取出使用。舉例而言,握持部25外形可選擇為圖1、圖2中所示的方體形,也可以選擇為橢圓柱體、圓柱體等操作面板可以采用的常見外形,本實施例中并不限定具體形式。舉例來講,可選擇在握持部25形成有兩個把持區(qū)253,各把持區(qū)253貼合于握持部25表面,兩個把持區(qū)253對稱地位于握持部25兩側;把持區(qū)253包括形成于握持部25的凹槽或凸起257;各把持區(qū)253表面均設置有手電極,可分為左手電極和右手電極;彈性軟線27第二端通過第二接口256連接于握持部25。
實施例中,把持區(qū)253實質(zhì)為形成在握持部25部分表面的縷空區(qū)域組成的空間,為便于手持,根據(jù)人體工程學可設置具有便于手握的各種凸或凹的造型。
一種實施例中,各把持區(qū)253可選擇為呈C形的空間形狀,且兩個把持區(qū)253是開口對稱向內(nèi)的C形。使用者握住把持區(qū)253以后,兩手手心均向內(nèi)。另一方面,可以理解的是,順把持區(qū)253延伸方向可具有一中心線,中心線對應使用者握持時手心的軸線,兩個把持區(qū)253的中心線大致上相互平行。在使用者手臂向前平伸,兩手握住握持部的標準使用狀態(tài)下,握持部上定義的第一方向可為豎直方向。兩個把持區(qū)253的中心線可與第一方向重合。
一種實施例中,握持部25包括主體250。握持部主體250具有一正面及一背面,這種實施例中可以認為正面通過平滑過渡邊緣連接到背面,或可認為背面通過平滑過渡邊緣連接到正面。正面上可設置有顯示部251與多個操作按鍵252,把持區(qū)253的凹槽或凸起257形成于背面。左手電極的電極片254、255,及右手電極的電極片254、255,分別形成于正面的左右兩側邊緣, 電極片254、255露出于正面的表面。電極片254、255還可由正面向背面延伸過渡,以增大與手心的接觸面積和接觸角度。每側電極的兩個電極片254、255順第一方向排列。在使用者手臂向前平伸,兩手握住握持部的標準使用狀態(tài)下,握持部上定義的第一方向可為豎直方向。
一種實施例中,握持部主體250可具有至少一側面,側面可以由若干側面組成,也可以是僅為一個外周式側面,這里的側面位于正面及背面之間,各把持區(qū)253的電極片254、255可從側面向背面延伸,以便于使用者握持時可以接觸各電極片254、255。把持區(qū)253的凹槽或凸起257可以凸出于握持部25背面,也可以凹入握持部25。左手電極的電極片254、255,及右手電極的電極片254、255,分別形成于正面的左右兩側邊緣,電極片254、255露出于正面的表面。左手電極的電極片254、255,及右手電極的電極片254、255,分別形成于正面的左右兩側邊緣相鄰近的側面上,電極片254、255露出于側面的表面。電極片254、255還可由正面或側面向背面延伸過渡,以增大與手心的接觸面積和接觸角度。每側電極的兩個電極片254、255順第一方向排列。在使用者手臂向前平伸,兩手握住握持部的標準使用狀態(tài)下,握持部上定義的第一方向可為豎直方向。
圖3是根據(jù)一示例性實施方式示出的一種人體成分測量裝置的握持部內(nèi)部組成結構示意圖。
如圖3所示,握持部25可設置有一角度傳感器,角度傳感器能檢測分析操作中握持部25相對于水平線或垂線的傾角值。握持部25還可具有顯示部251及處理器,處理器根據(jù)傾角值得出握持部傾角修正量,處理器驅動顯示部251向使用者提示傾角修正量。顯示部251可通LED向使用者提示角度修正方向。因為正確的測量姿勢是雙臂保持水平測量,但是實際中用戶很難保持一個固定的水平位置,這樣測量的結果就會出現(xiàn)少許偏差。通過累積性數(shù)據(jù)分析,存儲出偏差傾斜角度與精度之間變化率,得出一存儲在存儲器的修正表。當用戶使用本體測量時,通過角度傳感器測量的角度,處理器能利用存儲器設置的修正表來對應偏差角度與精度之間變化率,對因為測量姿勢的變化所帶來的誤差進行補償,以得到更精確的測量結果。人體成分測量結果修正值可通過顯示部251顯示。
上述實施例中,角度傳感器可選擇為三軸陀螺儀裝置或其與電子羅盤的組合。
再參照圖3,本體21及/或握持部25還可選擇安裝有距離傳感器,距離傳感器檢測握持部25與本體21之間絕對距離,以便于配合角度傳感器檢測使用者測試姿勢。距離傳感器可選擇為超聲波測距傳感器、激光測距傳感器、紅外線測距傳感器或雷達傳感器等測距裝置。
一實施例中,為在使用前讓用戶保持正確的測量姿勢,并把所測量握持部25到地面或者用戶身體的距離記錄到處理器的存儲器內(nèi)。當用戶使用時,通過距離傳感器測量握持部25到地面或者用戶身體的距離,并計算與使用前測量握持部25到地面或者用戶身體的距離的高度差,換算成角度,利用修正表內(nèi)設定的偏差角度與精度之間變化率,對因測量姿勢的變化所帶來的誤差進行補償,以得到相同條件下測量的結果。
另一實施例中,使用前讓用戶保持正確的測量姿勢,并把所測量握持部25到地面或者用戶身體的距離記錄到處理器內(nèi)。當用戶使用時,通過距離傳感器測量握持部25到地面或者用戶身體的距離,并通過顯示部上的LED燈,提示用戶保持正確的測量姿勢。
再一實施例中,通過累積性數(shù)據(jù)分析,存儲不同身高雙臂保持水平時距離地面的高度。當用戶使用時,通過距離傳感器測量握持部25距離地面的高度,與修正表內(nèi)置的試驗參數(shù)進行對比,并通過顯示部上的LED燈,提示用戶保持正確的測量姿勢。
再一實施例中,通過累積性數(shù)據(jù)分析,存儲不同身高雙臂保持水平時距離地面的高度和角度與精度的變化率。當用戶使用時,通過距離傳感器測量握持部25距離地面的高度,計算與內(nèi)置參數(shù)的高度差,換算成角度,利用軟件內(nèi)設定角度與精度之間變化率,對因測量姿勢的變化所帶來的誤差進行補償,以得到更精確的測量結果。
本實用新型上述實施例把以往兩手式全身體重體組成計的手持部的位置及把持方式進行了調(diào)整,把持區(qū)253和電極片254、255放置于握持部25的側面與背面,這樣就可以把整個握持部25鑲嵌到本體21上,就能夠減少本體21因手持部而增加的面積,并且可以通過握持部25側面的凹槽或把手 而輕易的取出,在測量時,只需兩手緊握握持部25把持區(qū)253和電極片254、255,輕松拉起至水平位置,開始測量。
現(xiàn)有技術的人體成分分析裝置,手電極設置在向外延伸的把手上,使用者兩只手握住后,手心向下,使用者主要以手臂外側肌肉發(fā)力,而一般人手臂外側肌肉并不發(fā)達,造成測試時不易保持在固定的位置一定時間,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將電極設置在握持部25側面,操作人員的手心均向內(nèi),這樣,由于一般人手臂內(nèi)側肌肉更發(fā)達,測量時更容易保持在正確的位置,以保證測量結果的準確性。
當介紹本實用新型或其優(yōu)選實施例的元件時,術語“一”、“一個”、“該”和“所述”等意圖表示存在一個或多個元件。術語“包括”、“包含”和“具有”等被定義為包含性的并且表示可能具有除了列出元件之外的其他元件。
因為可在上述構造和方法中作出各種變化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范圍,上述說明和附圖所示的所有內(nèi)容應被解釋為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