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血氣分析的采血管。
背景技術:
現在血氣分析的一次性專用器具只有動脈采血器,靜脈采血需要采用其他器具。能夠同時適應于動靜脈采血的器具缺乏。
同時,動脈采血的操作步驟是:做好準備后穿刺采血;見回血后固定注射器,采血量達標后一手在抽出針頭的同時,另一只手要拿著棉棒加壓止血;在查看排除血樣標本氣泡后,立即把針頭插入膠塊內以堵塞封閉;去除針頭后旋上針座帽;搖勻標本后送檢。作為動脈采血器的配件,上述膠塊的作用在于防止空氣的進入并防止意外刺傷;但是其使用不夠方便,保護不夠全面。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弊端,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用于血氣分析的采血管,能夠同時適應于動、靜脈采血。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次性使用血氣分析采血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貯樣器、芯桿、針頭、空針套、灌膠針套、兩用帽蓋;貯樣器內置添加劑,貯樣器首端裝置針頭固定管,貯樣器尾端裝置手柄;貯樣器內腔裝置芯桿,芯桿首端裝置嵌套于貯樣器內腔內的活塞,芯桿尾端裝置按手;空針套、灌膠針套都可以嵌套于針頭上,灌膠針套內裝置惰性膠;兩用帽蓋可以嵌套于貯樣器首端,也可以嵌套于所述按手上;兩用帽蓋內腔底部設有對應針頭固定管端口的堵頭。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用于采集、保存血樣以 進行體外診斷試驗,可用于臨床血氣分析、電解質的檢測。能夠同時適應于動、靜脈采血;為患者節省了成本;密封性強,檢測結果準確率更高;操控性好,縮短操作時間;在動、靜脈穿刺時一次穿刺成功率遠遠大于傳統的注射器,避免患者多次穿刺所致的痛苦,減少并發癥,為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療提供了保障。
下面將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附圖說明
圖1為貯樣器結構示意圖;
圖2為芯桿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所示A向視圖;
圖4為圖2所示B向視圖;
圖5為貯樣器、芯桿和兩用帽蓋組裝結構示意圖一(貯樣器、芯桿處于組合狀態,兩用帽蓋與貯樣器首端配合);
圖6為貯樣器、芯桿和兩用帽蓋組裝結構示意圖二(貯樣器、芯桿處于組合狀態,兩用帽蓋與按手配合);
圖7為針頭與空針套組裝結構示意圖;
圖8為灌膠針套結構示意圖;
圖9為針頭與貯樣器組裝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附圖,反映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具體結構,所述一次性使用血氣分析采血管包括貯樣器1、芯桿2、針頭5、空針套4、灌膠針套6、兩用帽蓋3。
貯樣器1內置血氣分析添加劑,貯樣器1首端裝置針頭固定管101,針頭5的針座501的內腔502嵌套于針頭固定管101上。貯樣器1尾端裝置手柄102。
貯樣器1內腔裝置芯桿2,芯桿2首端裝置嵌套于貯樣器1內腔內的活塞201,芯桿2尾端裝置按手202;空針套4、灌膠針套6都可以嵌套于針頭5上,灌膠針套6內裝置惰性膠601;兩用帽蓋3可以嵌套于貯樣器1的首端,也可以嵌套于所述按手202上;兩用帽蓋3內腔底部設有對應針頭固定管101端口的堵頭301。
所述一次性使用血氣分析采血管的操作步驟如下:將一次性使用血氣分析采血管從無菌包裝中取出,取下空針套4,兩用帽蓋3套在按手202上;
采集動脈血時:將芯桿2向前推至零刻度線再抽回預設至所需刻度,在動脈壓下使樣本充滿預設刻度;
采集靜脈血時:將芯桿2向前推至零刻度線,針頭5向下,以45度到90度角進行穿刺,再芯桿2抽回預設至所需刻度;
樣本采集完畢,立即將灌膠針套6套在針頭5上,以防傷害使用者和患者。然后拔出帶灌膠針套6的針頭5,棄于尖銳物收集筒內,并用棉簽按壓穿刺部位至少五分鐘以防止出血。如有氣泡,輕推芯桿2將氣泡從血氣分析采血管內排出。將兩用帽蓋3套在貯樣器1首端,堵頭301插入針頭固定管101端口以封閉,標記樣本。封閉后,立即顛倒混勻樣本五次,并在掌心搓動五秒鐘以使樣本充分抗凝。
上述的實現方式僅是為了清楚的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做出任何限制。本實用新型在本技術領域具有公知的多種替代或者變形,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實質意義的前提下,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