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神經內科用護理按摩裝置。
背景技術:
神經內科是研究神經系統疾病、骨骼肌疾病的臨床醫學,主要通過內科手段進行研究。疾病種類有脊髓、腦血管疾病,中樞神經系統感染、脫髓鞘性疾病,運動障礙疾病,癲癇,頭痛,變性疾病,神經系統遺傳性疾病等。
神經內科患者部分會有行動不便,四肢無力等情況,需要進行護理按摩保持對肢體的訓練,目前現有的訓練器械存在著結構復雜,使用不便,占用空間較多等缺點。
技術實現要素:
根據以上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解決了上述缺陷的,占用空間小,可在病房內方便的實現對患者肢體進行恢復訓練的神經內科用護理按摩裝置。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神經內科用護理按摩裝置,包括底板,底板為方形板,底板的中部設有豎桿,豎桿的兩側各設置有一組按摩板,每組按摩板包括兩塊對稱設置的豎板,豎板為方形板,豎板的內側均設有半圓形凸塊,每組按摩板的兩塊豎板之間的底板上設有凸起,豎桿的頂部設置有把手。
每組按摩板的兩塊擋板之間的距離為20-30cm,兩組按摩板之間的間距為25-35cm。
所述的每組按摩板的外側的豎板的頂部為圓弧形結構。可以用于進行壓腿。
所述的把手為環形結構,把手通過連接桿活動連接在豎桿頂部。把持時可以進行轉動,同時對手臂起到訓練作用。
使用原理為:
當患者需要進行恢復性的護理按摩時,可以將雙腿分別伸入兩組按摩板內,手扶在把手上,進行抬腿運動,在運動的同時,可以通過半圓形凸塊和凸起分別對腿部和腳底起到按摩作用。
本實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帶有半圓形凸塊的按摩板和設置在底板上的凸起,在患者進行恢復性的護理按摩時,可以將雙腿分別伸入兩組按摩板內,手扶在把手上,進行抬腿運動,在運動的同時,可以通過半圓形凸塊和凸起分別對腿部和腳底起到按摩作用,占用空間小,可在病房內方便的實現對患者肢體進行恢復訓練。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把手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底板;2、豎桿;3、豎板;4、半圓形凸塊;5、凸起;6、把手;7、連接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做進一步描述:
如圖1~2所示,神經內科用護理按摩裝置包括底板1,底板1為方形板,底板1的中部設有豎桿2,豎桿2的兩側各設置有一組按摩板,每組按摩板包括兩塊對稱設置的豎板3,豎板3為方形板,豎板3的內側均設有半圓形凸塊4,每組按摩板的兩塊豎板3之間的底板1上設有凸起5,豎桿2的頂部設置有把手6。
每組按摩板的外側的豎板3的頂部為圓弧形結構。
把手6為環形結構,把手6通過連接桿7活動連接在豎桿2頂部。
使用原理為:
當患者需要進行恢復性的護理按摩時,可以將雙腿分別伸入兩組按摩板內,手扶在把手6上,進行抬腿運動,在運動的同時,可以通過半圓形凸塊4和凸起5分別對腿部和腳底起到按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