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設備技術領域,涉及一種耳部治療儀,具體涉及一種單耳式磁激光儀。
背景技術:
衰老是生命的必然規律,隨著年齡的增長會出現各種不同程度的衰老現象,當聽覺系統因衰老而引起功能障礙并出現聽力下降,人們稱為老年性聾,或年齡相關性聾。
至2014年末,中國大陸60周歲及以上人口為34997萬人,占總人口的25.59%,人口老齡化的速度為人口增長速度的2倍,耳聾患者的相對人口和絕對人口都將大大增加,再者,噪聲污染(包括環境噪聲、工業噪聲和娛樂噪聲)加大,使噪聲致聾的人群加大。老齡性耳聾,不但在聽覺語言上存在障礙和不便,還會帶來心理上負擔和自我封閉傾向,產生一系列情致心理健康問題,而且調控信念、心理狀態等方面明顯低于聽力正常的人,并可加重抑郁、健忘癡呆等的發生,給患者、家庭和社會帶來重大負面影響。
國外研究報道,65歲及以上老年人中有25%~40%伴有不同程度的聽力下降,其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上升,當達到75歲或者以上時,這一比例增加到40%~66%,85歲及以上老年人中有80%的人會有明顯的聽力障礙,老年性聾是聽力殘疾致殘原因第一位,約占51.61%,60歲及以上老年人的聽力殘疾的主要原因是老年性聾,約67.02%。
突發感音神經性聾,可在數分鐘、數小時或3天以內,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至少在相連的2個頻率聽力下降20dB以上,該情況 是臨床常見的一種耳鼻咽喉科急癥,患者的聽力一般在數分鐘或數小時內下降至最低點,少數患者可在3天以內,可伴有耳鳴及眩暈,除第Ⅷ顱神經外,無其他顱神經癥狀。近年來,其發病呈逐年上升的趨勢。突發性耳聾病因不明,但目前較為公認可能與內耳缺血、缺氧及微循環障礙有關。目前治療突發性耳聾的治療方法有:①改善內耳微循環的藥物;②糖皮質激素藥物;③降低血黏度和抗凝藥物;④神經營養舉藥物;⑤;鎂制劑的治療;⑥供氧治療高壓氧;⑦中醫中藥、針灸治療等。因對其病因和發病機制的研究還有待深入,尚無公認的治療藥物和方法,所以,開發新的安全、有效、經濟、方便的治療藥物和技術方法就成為一項重要的課題。
未來全世界將會有更多的老年人受老年性聾的影響,由老齡化帶來的老年性聾問題應該受到更多的重視,治療耳聾的中西藥物極少,滿足不了臨床患者的需求。目前針對老年性聾的藥物治療的主要原則是抗氧化、抗衰老,由于中老年病人往往患有多種疾病,需多種藥物治療,給用藥的科學性帶來一定困難,而聯合用藥中藥物在體內相互作用所產生的副作用難以避免,耳聾的治療問題尚未得到充分的解決。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了彌補了現有技術的不足,設計了一種單耳式磁激光儀,該儀器通過在耳道內部和顱外聽覺神經處分別設置永磁體,并借助在激光照射作用下,永磁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對病灶起到鎮痛、消炎消腫的治療作用。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技術方案是:一種單耳式磁激光儀,包括殼體及固定于殼體內、且用于塞入左或右耳道的治療頭,關鍵在于:所述的治療頭包括殼體、固定于殼體內且沿耳道由外向內依次設置的半導體激光管、光 線聚焦機構及永磁體,相應地,在左側或右側顱外聽覺神經處還設置有顱外引導磁體,永磁體與顱外引導磁體之間形成恒磁場,殼體內還設置有控制模組,控制模組與半導體激光管連接,該磁激光儀中還包括與控制模組連接的電池及驅動模組,電池與驅動模組連接,電池與控制模組之間還設置有開關電路,電池、驅動模組設置于與治療頭殼體連接的耳外機殼內。
所述的永磁體為環形磁鐵,環形磁鐵套裝于光線聚焦機構的端部。
所述的殼體包括依次嵌合的前端殼、第一中間殼、第二中間殼及尾端殼,永磁體設置于前端殼內,半導體激光管、光線聚焦機構設置于第一中間殼與前端殼組成所得的空腔內,控制模組設置于第二中間殼與尾端殼組合形成的空腔內。
所述的前端殼的出光口有45°倒角。
所述的尾端殼上還設置有與控制模組連接的開關控制按鍵。
所述的光線聚焦機構為自聚焦透鏡或光纖。
所述的半導體激光管發射的半導體激光的波長為635nm-830nm。
所述的耳外機殼上還設置有與驅動模組連接的時間設置按鍵。
所述第一中間殼外側壁設置有卡槽,耳帽可設置于卡槽內。
本實用新型中涉及到半導體激光照射和恒磁場的綜合應用,以脈沖或連續激光與磁能間的“賽曼效應”作用于外耳道及耳鼓膜上,激光的無創照射作用能夠增強血液的攜氧能力,磁能對于耳部病灶能夠起到鎮痛、消炎的作用,兩者的結合在直接作用深度、能量方式和效果方面能夠互相補充,兩者協同作用能夠起到加強的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在外耳道中設置半導體激光管來進行無創激光照射,從而改善耳道周圍組織和耳鼓膜上的血液攜氧能力, 促進組織代謝合成,對炎癥起到治療作用;在耳道內部和顱外聽覺神經處分別設置永磁體和顱外引導磁體,兩個永磁體形成完整的磁場,對于有病癥的耳部起到鎮痛、消炎消腫的作用,改善病灶局部的血液循環,達到治療的效果,而對于年老衰弱造成的耳部聽覺障礙,能夠起到保健的作用,逐漸增強耳部的功能,而且還能夠在顱外聽覺神經處形成顱外引導磁,該磁場能夠改善聽覺神經的活力,結合耳道和耳鼓膜的治療能夠加強人體的聽覺功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1、耳外機殼,2、控制模組,3、半導體激光管,4、光線聚焦機構,5、永磁體,6、顱外引導磁體,7-1、前端殼,7-2、第一中間殼,7-3、第二中間殼,7-4、尾端殼,8、耳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具體實施時,如圖1所示,單耳式磁激光儀,包括耳外機殼1、治療頭和借助U型殼置于顱外聽覺神經處的顱外引導磁體6。耳外機殼1設置有主機殼Ⅰ、主機殼Ⅱ、驅動模組和電池。治療頭包括由前端殼7-1、第一中間殼7-2、第二中間殼7-3、尾端殼7-4組成的殼體結構,在殼體結構中設置有永磁體5、自聚焦透鏡或光纖、半導體激光管3。
耳外機殼1是由主機殼Ⅰ和主機殼Ⅱ相互嵌合在一起組成的密閉結構;主機殼Ⅰ設置有導線輸出通道,其材質為ABS和橡膠,與耳朵貼合的導線輸出通道為橡膠,能使耳朵更加舒適。主機殼Ⅰ上的導線輸出通道與第二中間殼7-3的導線輸出通道嵌合在一起,并且可以旋轉180°。主機殼Ⅱ端 面上設置有電池按鍵孔、指示燈孔。電池為聚合物鋰電池,電壓為3.7V,容量為125mAh,驅動模組分別與電池、控制模組連接,并且置于主機殼Ⅰ和主機殼Ⅱ密閉結構內。前端殼7-1、第一中間殼7-2、第二中間殼7-3和尾端殼7-4依次嵌合在一起組成密閉結構,前端殼7-1的出光口有45°倒角,第一中間殼7-2外側面上有卡槽,耳帽8嵌入其卡槽內,耳帽8的材質為硅膠,這樣提高耳朵的舒適度。第二中間殼7-3側壁上設置有導線輸出通道,端面設置有控制模組2固定螺柱。永磁體5置于前端殼內,永磁體5為環形磁鐵。環形磁鐵套裝于作為光線聚焦機構4的自聚焦透鏡或光纖上,并且位于自聚焦透鏡或光纖的前端,自聚焦透鏡或光纖靠近激光的一端為球面,另一面為平面。半導體激光管3置于第一中間殼7-2與第二中間殼7-3之間,激光為635nm-830nm半導體激光,激光通過自聚焦透鏡或光纖后的光斑為圓型的光斑。控制模組2固定于第二中間殼與尾端殼組成的中空腔室內,并且與驅動模組相連接;顱外引導磁體為圓柱型、置于U型殼上放于顱外聽覺神經處。
在使用時,患者可借助耳外機殼1上設置的控制開關電路的開關鍵接通電池,再操作尾端殼上還設置的開關控制按鍵啟動控制模組工作,還可以借助時間設置按鍵進行治療時間的控制。
本實用新型中的單耳式磁激光永磁體深入到近耳鼓膜處,激光管位于耳道中發射波長為635nm-830nm的半導體激光,激光照射作用在外耳道和耳鼓膜上,耳鼓膜表面布滿血管,激光對組織的穿透深度約為10-15mm,通過耳鼓膜和耳道的磁光能被組織和血液吸收,使紅細胞表面類脂層溶解,從而使紅細胞恢復正常的荷電性能,改善紅細胞的變形能力,降低血液粘稠度,另一方面,激光照射血液后,由于紅細胞表面類脂層溶解,紅細胞 的通透性得以改善,增強了血液的攜氧能力,從而改善組織的供氧,并可通過神經一體液通路,對生物體遠端產生作用,具有鎮痛解痙、改善局部組織血液循環、調整人體免疫和神經機能作用;永磁體和顱外引導磁體能夠形成恒磁場,該恒磁場能夠對耳道周圍組織起到鎮痛、消炎消腫,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降低炎癥滲出,促進組織水腫的消散和吸收的治療效果,且能量并可在聽覺神經區處得到強化和集中,刺激聽覺神經的活性,促進聽覺的恢復和應用于日常的保健;此外,激光穿過環形磁鐵后,在恒磁場的作用下形成“賽曼效應”,引起原子能級和激光的光譜會發生變化,一條譜線即會分裂成幾條偏振化的譜線,激光照射和磁場作用相結合的理療效果得到加強。該儀器具有無創、無痛苦、可反復長期使用、安全經濟、操作簡單方便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