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輔助設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配備有餐桌板的改良醫用床。
背景技術:
目前,最常用的醫用床由兩部分組成,床體和餐桌板。標準狀態下,餐桌板是置于床頭板上。就餐時可將餐桌板架在床欄上。但是醫用床的床頭常規是緊貼墻壁的,將餐桌板置于床頭板上非常不便,所以實際使用時均是將餐桌板置于床尾。
但是由于一般餐桌板上的兩個掛勾位置處于中間,譬如中國專利CN200730056293.6的醫用床餐桌板,由于兩個掛勾位置處于中間,一但按壓一端的話,餐板就會產生傾斜,使人跌倒,造成傷害。
同時一般餐桌板放置水杯的凹槽較淺,病人一不注意極易造成碰翻,如果水杯內放置熱水的話,可能給病人造成燙傷的后果。因此亟需對現有配備有餐桌板的醫用床進行改良。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配備有餐桌板的改良醫用床。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改良型配備有餐桌板的醫用床,包括:床體和餐桌板;其中所述餐桌板呈矩形,就餐側長邊的中間呈向內的弧狀,弧狀兩邊下表面設置有L形掛鉤;所述餐桌板的上表面設置有內陷的餐盤凹槽、餐碗凹槽和水杯孔,所述水杯孔內壁連接折疊式水杯槽;所述餐桌板的下表面兩端分別設置有折疊支架;所述床體包括床尾擋板,所述床尾擋板的上端設置有與餐桌板L形掛鉤匹配的卡槽,并在外表面設置有兩個墊塊。
所述折疊式水杯槽包括風琴褶結構水杯壁和硬質水杯底,所述風琴褶結構水杯壁的上端連接在水杯孔內壁,下端固定在硬質水杯底邊緣。
所述墊塊上表面到床尾擋板卡槽的垂直距離等于餐桌板的寬度。
在醫用床尾擋板的卡槽和餐桌板的L形掛鉤相匹配,同時在床尾擋板上表面上設置有墊塊,將餐桌板懸掛在床尾擋板的卡槽時,餐桌板架在墊塊之上,對餐桌板起到固定作用。同時就餐側長邊的中間呈向內的弧狀,病人坐在床上就餐時身體位于餐板的弧形區域內,避免身體接觸餐板,同時又易于拿取食物。餐桌板的上表面設置有內陷的餐盤凹槽、餐碗凹槽和水杯孔,水杯孔內壁連接折疊式水杯槽,可以在使用的時候將折疊式水杯槽拉伸,放置水杯,由于水杯槽較深,不易被碰翻,同時,不使用的時候還可以折疊起來,不影響懸掛。餐桌板下表面的折疊支架用于將餐桌板放置在醫用床兩側的欄桿上進行使用。
本實用新型結構新穎,使用便捷,將餐桌板置于床尾,方便實際使用,同時解決了將餐桌板置于床尾后可能對人員造成傷害的問題和使用時容易碰翻水杯的問題,提高了餐桌板在實際使用中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附圖說明
圖1是醫用床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餐桌板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申請做進一步的說明。
圖1和圖2分別是醫用床和餐桌板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餐桌板1呈矩形,就餐側長邊的中間呈向內的弧狀2,弧狀兩邊下表面設置有L形掛鉤3。餐桌板的上表面設置有內陷的餐盤凹槽4、餐碗凹槽5和水杯孔6,水杯孔內壁連接折疊式水杯槽。折疊式水杯槽包括風琴褶結構水杯壁7和硬質水杯底8,風琴褶結構水杯壁的上端連接在水杯孔內壁,下端固定在硬質水杯底邊緣。餐桌板的下表面兩端分別設置有折疊支架9。
床體10包括床尾擋板11,床尾擋板的上端設置有與餐桌板L形掛鉤匹配的卡槽12,并在外表面設置有兩個墊塊13。墊塊上表面到床尾擋板卡槽的垂直距離等于餐桌板的寬度。
在醫用床尾擋板的卡槽和餐桌板的L形掛鉤相匹配,同時在床尾擋板上表面上設置有墊塊,將餐桌板懸掛在床尾擋板的卡槽時,餐桌板架在墊塊之上,對餐桌板起到固定作用。同時就餐側長邊的中間呈向內的弧狀,病人坐在床上就餐時身體位于餐板的弧形區域內,避免身體接觸餐板,同時又易于拿取食物。餐桌板的上表面設置有內陷的餐盤凹槽、餐碗凹槽和水杯孔,水杯孔內壁連接折疊式水杯槽,可以在使用的時候將折疊式水杯槽拉伸,放置水杯,由于水杯槽較深,不易被碰翻,同時,不使用的時候還可以折疊起來,不影響懸掛。餐桌板下表面的折疊支架用于將餐桌板放置在醫用床兩側的欄桿上進行使用。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做任何形式的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和方法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和方法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