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方便操作的動脈采血針。
背景技術:
在醫療領域對病人血液進行化驗時,需要用到動脈采血針進行動脈血的采集。現有的采血操作是將采血針裝在注射器上,然后扎進病人的動脈血管抽取動脈血,抽取的動脈血一部分用于化驗,另一部分制成血標本。目前所使用的動脈采血針不方便操作,且抽血后針頭容易傷到人。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可調節針頭的長度,且避免刺傷醫護人員的方便操作的動脈采血針。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方便操作的動脈采血針,包括針筒、連接管、針頭和保護管,連接管同軸且一體式連接在針筒的前端,且內部相聯通,針頭和連接管的前端可拆卸連接,保護管套設在針頭外部,且保護管與連接管通過連接裝置可拆卸連接,保護管可在連接管上前后活動,以改變針頭穿出保護管的長度。
進一步地,該連接裝置包括,連接管的外壁上、且沿其長度方向設置的螺旋外螺紋,還包括保護管內壁上、且沿其長度方向設置的螺旋內螺紋,螺旋外螺紋和螺旋內螺紋相配合,以使保護管在連接管上前后活動。
進一步地,該針頭的后端連接有接頭,接頭與針頭內部相聯通,接頭的開口處的外壁繞其一周設置有凸臺,凸臺包括關于水平軸線對稱設置的第一圓弧部分,兩個第一圓弧部分的同側的端部均連接有第二圓弧部分,且第一圓弧部分的弧長大于第二圓弧部分的弧長。
進一步地,該連接管的內壁沿其長度方向設置有第二螺紋,第二螺紋用于卡持所述凸臺。
進一步地,該接頭為中空的倒圓臺體,且其細的一端與針頭的尾部相連接。
本實用新型一種方便操作的動脈采血針具有如下優點:1.針頭上套設有保護管,避免刺傷醫護人員,防止感染。2.可根據實際情況,活動保護管以改變針頭的長度,方便了醫護人員操作。3.保護管和連接管間采用螺紋的方式連接,方便操作。4.接頭開口處設置凸臺,固定性和密閉性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方便操作的動脈采血針使用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方便操作的動脈采血針中針頭完全進入保護管中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接頭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中保護管的剖面圖;
其中:1.針頭;2.保護管;3.連接管;4.螺旋外螺紋;5.針筒;6.接頭7.凸臺;8.第二螺紋。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一種方便操作的動脈采血針,如圖1和圖2所示,包括針筒5、連接管3、針頭1和保護管2,連接管3同軸且一體式連接在針筒5的前 端,且內部相聯通,針頭1和連接管3的前端可拆卸連接,保護管2套設在針頭1外部,且保護管2與連接管3通過連接裝置可拆卸連接,保護管2可在連接管3上前后活動,以改變針頭1穿出保護管2的長度。同時,在未使用狀態時,還用于保護針頭1。適用于人體不同部位的動脈血管,針對淺表動脈時,需要針頭1的長度比較短,而對于股動脈,就需要較長的針頭,可以通過活動保護管2,以使保護管2在連接管3上前后活動,直至針頭1達到我們需要的長度。
如圖1、圖2和圖4所示,上述的連接裝置包括,連接管3的外壁上、且沿其長度方向設置的螺旋外螺紋4,還包括保護管2內壁上、且沿其長度方向設置的螺旋內螺紋8,螺旋外螺紋4和螺旋內螺紋8相配合,以使保護管2在連接管3上前后活動。結構簡單,易于醫護人員操作,且安全性好。
如圖3所示,針頭1的后端連接有接頭6,接頭6與針頭1內部相聯通,接頭6的開口處的外壁繞其一周設置有凸臺7,凸臺7的外徑大于接頭6的外徑;凸臺7用于卡持在連接管3內。接頭6為中空的倒圓臺體,且其細的一端與針頭1的尾部相連接。
該所述凸臺7包括關于水平軸線對稱設置的第一圓弧部分,兩個第一圓弧部分的同側的端部均連接有第二圓弧部分,且第一圓弧部分的弧長大于第二圓弧部分的弧長。凸臺7這樣的結構設置,安裝簡便,且密閉性好。
本實用新型一種方便操作的動脈采血針,使用前,針頭1完全在保護管2內,避免醫護人員在拿取過程中被刺傷。使用時,醫護人員根據所抽血部位為淺表動脈還是股動脈,或者是觸摸明顯的動脈,擰動安全管2向后運動,以使針頭1的前端穿出安全管2,直至到所需要的長度,然后抽血。抽血后,擰動安全管2,直至針頭1完全進入安全管1內。避免刺傷醫護人員,防止 了感染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