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液狀與粉狀藥物混合的自動攪拌封閉式注射器。
背景技術:
醫療注射時,大多分為粉狀藥物和液體藥物,然后醫護人員要將粉狀藥物通過注射器注射到人體時,就需要對粉狀藥物和液體藥物進行混合,然后通過液體藥物注射到人體內,然后現有技術中大多采用先液體藥物吸取后然后注射到粉狀藥物的瓶子內,混合后再抽取出來進行注射,這種注射方式效率低,質量差,很容易造成藥物的污染,且浪費藥物,嚴重影響了正常的藥物注射,因此現有技術亟需設計一種能夠將粉狀藥物和液體藥物混合后進行封閉式注射的注射器來滿足現有技術中的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了一種液狀與粉狀藥物混合的自動攪拌封閉式注射器,結構簡單,注射效率高,操作簡單,能夠實現對粉狀和液狀藥物進行混合后再進行注射,直接在一個注射器實現操作,且不會產生藥物的污染,有效提高粉液藥物的混合高效高質的混合注射。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液狀與粉狀藥物混合的自動攪拌封閉式注射器,包括針頭、銜接部、連通管、電機、轉軸、第一外殼、第一閥門、第一傳輸管、第一注射腔、第一注射活塞、第一安裝支架、第二注射腔、第二殼體、第二注射活塞、第二安裝支架、粉狀攪藥物儲藏室、第二閥門、膠頭管、銜接連通球、第二傳輸管、攪拌腔室和攪拌葉;
其中:所述針頭的上端通過銜接部與第一外殼安裝,所述第一外殼遠離銜接部的一端安裝有第二殼體,所述銜接部的內部設有連通管,所述第一外殼的內部設有攪拌腔室,所述第二殼體內部設有第二注射腔,所述銜接部與第一外殼的銜接部安裝有電機,所述電機的上端安裝有轉軸,所述轉軸的外周安裝有攪拌葉,所述第二注射腔內部設有第二注射活塞,所述攪拌腔室的一側安裝有第一傳輸管,所述第一傳輸管與攪拌腔室連通,所述第一傳輸管遠離第一外殼的一端安裝有第一注射腔,所述第一注射腔內設有第一注射活塞,所述第一注射腔通過第一安裝支架安裝在第二殼體的外壁,所述第一外殼的一側安裝有第二傳輸管,所述第二傳輸管遠離第一外殼的一側安裝有銜接連通球,所述銜接連通球遠離第二傳輸管的一端安裝有粉狀攪藥物儲藏室,所述粉狀攪藥物儲藏室通過第二安裝支架安裝在第二殼體上,所述銜接連通球上安裝有膠頭管,所述膠頭管平行于第二傳輸管安裝在銜接連通球上。
優選地,所述第一傳輸管靠近第一外殼的一側設有第一閥門。
優選地,所述粉狀攪藥物儲藏室靠近銜接連通球的一側設有第二閥門。
優選地,所述攪拌葉為三角形。
優選地,所述粉狀攪藥物儲藏室在豎直方向上的高度大于第一注射腔在豎直方向上的最大高度。
本實用新型首先將針頭插在待注射的瓶中,然后打開第一閥門,關閉第二閥門,接著通過第一注射腔和第一注射活塞將液體藥物通過第一傳輸管傳輸到攪拌腔室內,然后關閉第一閥門,打開第二閥門,粉狀藥物進入銜接連通球,接著通過膠頭管將銜接連通球捏的粉狀藥物噴到攪拌腔室內,然后關閉第一閥門和第二閥門,接著開動電機,通過轉軸上的攪拌葉對攪拌腔室的藥物進行混合,然后通過第二注射腔內的第二注射活塞將混合好后的藥物依次通過連通管、銜接部和針頭1后,實現注射。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注射效率高,操作簡單,能夠實現對粉狀和液狀藥物進行混合后再進行注射,直接在一個注射器實現操作,且不會產生藥物的污染,有效提高粉液藥物的混合高效高質的混合注射。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液狀與粉狀藥物混合的自動攪拌封閉式注射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針頭;2、銜接部;3、連通管;4、電機;5、轉軸;6、第一外殼;7、第一閥門;8、第一傳輸管;9、第一注射腔;10、第一注射活塞;11、第一安裝支架;12、第二注射腔;13、第二殼體;14、第二注射活塞;15、第二安裝支架;16、粉狀攪藥物儲藏室;17、第二閥門;18、膠頭管;19、銜接連通球;20、第二傳輸管;21、攪拌腔室;22、攪拌葉。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液狀與粉狀藥物混合的自動攪拌封閉式注射器的結構示意圖。
參照圖1,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液狀與粉狀藥物混合的自動攪拌封閉式注射器,包括針頭1、銜接部2、連通管3、電機4、轉軸5、第一外殼6、第一閥門7、第一傳輸管8、第一注射腔9、第一注射活塞10、第一安裝支架11、第二注射腔12、第二殼體13、第二注射活塞14、第二安裝支架15、粉狀攪藥物儲藏室16、第二閥門17、膠頭管18、銜接連通球19、第二傳輸管20、攪拌腔室21和攪拌葉22。
其中:所述針頭1的上端通過銜接部2與第一外殼6安裝,所述第一外殼6遠離銜接部2的一端安裝有第二殼體13,所述銜接部2的內部設有連通管3,所述第一外殼6的內部設有攪拌腔室21,所述第二殼體13內部設有第二注射腔12,所述銜接部2與第一外殼6的銜接部安裝有電機4,所述電機4的上端安裝有轉軸5,所述轉軸5的外周安裝有攪拌葉22,所述第二注射腔12內部設有第二注射活塞14,所述攪拌腔室21的一側安裝有第一傳輸管8,所述第一傳輸管8與攪拌腔室21連通,所述第一傳輸管8遠離第一外殼6的一端安裝有第一注射腔9,所述第一注射腔9內設有第一注射活塞10,所述第一注射腔9通過第一安裝支架11安裝在第二殼體13的外壁,所述第一外殼6的一側安裝有第二傳輸管20,所述第二傳輸管20遠離第一外殼6的一側安裝有銜接連通球19,所述銜接連通球19遠離第二傳輸管20的一端安裝有粉狀攪藥物儲藏室16,所述粉狀攪藥物儲藏室16通過第二安裝支架15安裝在第二殼體13上,所述銜接連通球19上安裝有膠頭管18,所述膠頭管18平行于第二傳輸管20安裝在銜接連通球19上。
在具體設計過程中,所述第一傳輸管8靠近第一外殼6的一側設有第一閥門7。
在具體設計過程中,所述粉狀攪藥物儲藏室16靠近銜接連通球19的一側設有第二閥門17。
在具體設計過程中,所述攪拌葉22為三角形。
在具體設計過程中,所述粉狀攪藥物儲藏室16在豎直方向上的高度大于第一注射腔9在豎直方向上的最大高度。
當本實用新型投入使用時,首先將針頭1插在待注射的瓶中,然后打開第一閥門7,關閉第二閥門17,接著通過第一注射腔9和第一注射活塞10將液體藥物通過第一傳輸管8傳輸到攪拌腔室21內,然后關閉第一閥門7,打開第二閥門17,粉狀藥物進入銜接連通球19,接著通過膠頭管18將銜接連通球19捏的粉狀藥物噴到攪拌腔室21內,然后關閉第一閥門7和第二閥門17,接著開動電機4,通過轉軸5上的攪拌葉22對攪拌腔室21的藥物進行混合,然后通過第二注射腔12內的第二注射活塞14將混合好后的藥物依次通過連通管3、銜接部2和針頭1 后,實現注射。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注射效率高,操作簡單,能夠實現對粉狀和液狀藥物進行混合后再進行注射,直接在一個注射器實現操作,且不會產生藥物的污染,有效提高粉液藥物的混合高效高質的混合注射。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