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呼吸面罩領域,具體為一種密封雙層防滑呼吸面罩。
背景技術:
醫療中對于重癥患者通常要佩戴呼吸面罩,維持人生理功能,現有呼吸面罩進氣閥門都設置在轉換接頭處,安全系數低,轉換接頭處會出現漏氣的危險,而且傳統面罩佩戴較容易出現向下滑移,佩戴口處與面部連接密封性不好。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密封雙層防滑呼吸面罩,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密封雙層防滑呼吸面罩,包括面罩體、出氣孔、供氧管接口、充氣嘴、防滑邊、系帶扣、第一彈力帶、第二彈力帶、氣囊和密封墊,所述面罩體上設置有出氣孔,中央設置有供氧管接口,周邊設置一圈防滑邊,底端設置有充氣嘴,所述充氣嘴設置在氣囊上,所述氣囊與防滑邊中間設置有一層密封墊,系帶扣設置在面罩體面上,所述第一彈力帶通過系帶扣與面罩體連接,所述第一彈力帶左側設置第二彈力帶。
優選的,所述供氧管接口與現有醫用供氧管組相匹配。
優選的,所述第一彈力帶與系帶扣活動連接,且第一彈力帶與第二彈力帶連接處設置有活動扣。
優選的,所述氣囊與密封墊出設置有一圈過濾層,且過濾層包括竹炭顆粒和橡膠密封圈。
優選的,所述防滑邊上設置有細小橡膠顆粒。
優選的,所述出氣孔上設置有出氣閥,供氧管接口內設置有進氣閥。
優選的,所述的面罩體表面設置規范按壓指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呼吸面罩結構簡單,佩戴方便,安全系數高,密封性能更好,解決了現有面罩經常滑移的缺點,而且感覺更加舒適。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內部俯視圖結構示意圖
圖中:1、面罩體,2、出氣孔,3、供氧管接口,4、充氣嘴,5、防滑邊,6、系帶扣,7、第一彈力帶,8、第二彈力帶,9、氣囊,10、密封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密封雙層防滑呼吸面罩,包括面罩體1、出氣孔2、供氧管接口3、充氣嘴4、防滑邊5、系帶扣6、第一彈力帶7、第二彈力帶8、氣囊9和密封墊10,所述的面罩體1表面設置規范按壓指紋,所述面罩體1上設置有出氣孔2,出氣孔2上設置有出氣閥,右側中央設置有供氧管接口3,供氧管接口3內設置有進氣閥,供氧管接口3與現有醫用供氧管組相匹配,周邊設置有一圈防滑邊5,防滑邊5上設置有細小橡膠顆粒,起到防滑的作用,底端設置有充氣嘴4,所述充氣嘴4與氣囊9相通,所述氣囊9與防滑邊5之間設置有一層密封墊10,所述密封墊上設置有防滑貼,可有效防止滑移,防滑貼可是自粘吸收性硅膠泡沫敷料剪切后粘在密封墊上,可使用美膚牌子,如美皮膏等,起到防滑的作用,氣囊9與密封墊10出設置有一圈過濾層,且過濾層包括竹炭顆粒和橡膠密封圈,系帶扣6設置在面罩體1面上,所述第一彈力帶7通過系帶扣6與面罩體1連接,所述第一彈力帶7左側設置第二彈力帶8。
工作原理:將氧氣管接通在供氧管接口3上,佩戴好面罩,通過過濾層可起到吸附作用,密封墊10上的貼片可以使得佩戴密封性更好,佩戴舒適,起到防滑的作用,通過防滑邊5上的顆??梢院兔娌拷佑|,也起到防滑作用。
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