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設備,尤其涉及一種便攜式人體基礎指標檢測儀。
背景技術:
:
傳統的人體基礎指標檢測設備,都是針對一個或幾個人體生理參數,例如血壓、血糖等,各種儀器功能單一,不能對被監測者的健康狀況進行實時監測,無法對被監測者的各種生理參數進行實時處理、分析,從而了解身體的總體健康狀況。當被監測者生理參數出現異常時,無法自動、及時與急救中心、醫院專家取得聯系。如,傳統的數字式血壓計僅僅是一個佩戴在患者身上的檢測設備,無法將測得的血壓狀況上傳至健康管理云平臺及個人健康檔案。
總之,需要本領域技術人員迫切解決的一個技術問題就是:如何將單一的人體基礎指標檢測設備集成起來,并將檢測到的人體生理參數傳輸到健康管理云平臺,存儲到個人的健康檔案中,形成一個醫療物聯網,并方便的獲取醫生的分析建議。
技術實現要素:
: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便攜式人體基礎指標檢測儀,該結構設計合理、新穎,克服了人體基礎指標檢測設備檢測項目單一的缺點,并且采集、存儲個人健康檔案方便、快捷、準確,還有利于被監測者及時的獲取醫生建議,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便攜式人體基礎指標檢測儀,包括操作臺、生理參數測量裝置,在操作臺前側安裝有一顯示屏,顯示屏后側的操作臺內有數據處理裝置,數據處理裝置包括相連接的數據采集模塊、處理器模塊和通訊模塊,所述生理參數測量裝置通過通訊裝置與數據采集模塊連接;所述通訊模塊通過有線通訊網絡連接健康管理云平臺;所述處理器模塊與顯示屏相連接。
所述生理參數測量裝置包括有血壓計、血氧儀、血糖儀、耳溫槍和單導向心電圖,操作臺上表面分別設置有卡放血壓計、血氧儀、血糖儀、耳溫槍和單導向心電圖的卡槽。
所述通訊裝置為藍牙通訊、串口通訊、USB通訊中的一種或多種。
所述有線通訊網絡包括背部接口,背部接口設置于顯示屏后側的操作臺背面。
所述操作臺前側設置有一放置配件及耗材的抽屜。
所述健康管理云平臺為存儲居民健康檔案的云端服務器。
所述操作臺背側還設置有一電源插座接口、一USB接口、一RG45網口接口和一通風散熱窗。
所述顯示屏通過活動支架安裝在操作臺前側,顯示屏與操作臺之間的角度可以調節。
所述生理參數測量裝置,測量被監測者的各種生理參數,并通過通訊裝置將測量的生理參數數據送給數據采集模塊。
所述處理器模塊對采集來的數據進行智能分析處理,并通過通訊模塊將數據上傳至健康管理云平臺,健康管理云平臺建立個人健康檔案,將數據儲存到個人健康檔案中。
所述顯示屏為人機互交界面,用于被當前監測者查看自己的測量結果和健康檔案,同時顯示屏實現與健康管理云平臺專家的互動,獲取健康評估或建議。
所述健康管理云平臺,用于接收處理器模塊通過通訊模塊上傳的被監測者的測量數據,根據身份證信息建立個人健康檔案,并將被監測者的測量數據存儲在個人健康檔案中,同時,健康管理云平臺將被監測者的測量數據交由醫護專家進行評估分析,獲取健康評估建議,之后健康管理云平臺將個人健康檔案的數據和健康評估建議返回到數據處理裝置。
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結構,設計合理、新穎,能夠采集多種人體基礎指標的生理參數,克服了人體基礎指標檢測設備檢測項目單一的缺點,生理參數數據采集后能將數據上傳至健康管理云平臺,存儲在個人健康檔案中,使得采集、存儲個人健康檔案方便、快捷、準確,有利于被監測者了解自身的健康趨勢,也能夠獲得由健康管理云平臺醫護專家給出的健康評估建議,使得被監測者能夠對自身的健康狀況有更清楚的認識,也能夠采取更合理的干預措施,達到防病于未然的結果。
另外,人體基礎指標的檢測能夠在被監測者家中或小區內完成,減少了被監測者排隊和等待的時間,有利于被監測者檢測身體指標的便捷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后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框圖。
圖中,1操作臺,2顯示屏,3血壓計,4血氧儀,5血糖儀,6耳溫槍,7單導向心電圖,8卡槽,9背部接口,10抽屜。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清楚說明本方案的技術特點,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并結合其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闡述。
如圖1-3中所示,一種便攜式人體基礎指標檢測儀,包括操作臺1、生理參數測量裝置,在操作臺1前側安裝有一顯示屏2,顯示屏2后側的操作臺1內有數據處理裝置,數據處理裝置包括相連接的數據采集模塊、處理器模塊和通訊模塊,所述生理參數測量裝置通過通訊裝置與數據采集模塊連接;所述通訊模塊通過有線通訊網絡連接健康管理云平臺;所述處理器模塊與顯示屏2相連接。
所述生理參數測量裝置包括有血壓計3、血氧儀4、血糖儀5、耳溫槍6和單導向心電圖7,操作臺1上表面分別設置有卡放血壓計3、血氧儀4、血糖儀5、耳溫槍6和單導向心電圖7的卡槽8。
所述通訊裝置為藍牙通訊、串口通訊、USB通訊中的一種或多種。
所述有線通訊網絡包括背部接口9,背部接口9設置于顯示屏2后側的操作臺1背面。
所述操作臺1前側設置有一放置配件及耗材的抽屜10。
所述健康管理云平臺為存儲居民健康檔案的云端服務器。
所述操作臺1背側還設置有一電源插座接口、一USB接口、一RG45網口接口和一通風散熱窗。
所述顯示屏2通過活動支架安裝在操作臺1前側,顯示屏2與操作臺1之間的角度可以調節。
所述生理參數測量裝置測量被監測者的各種生理參數,并通過通訊裝置將測量的生理參數數據送給數據采集模塊。
所述處理器模塊對采集來的數據進行智能分析處理,并通過通訊模塊將數據上傳至健康管理云平臺,健康管理云平臺建立個人健康檔案,將數據儲存到個人健康檔案中。
所述顯示屏2為人機互交界面,用于被當前監測者查看自己的測量結果和健康檔案,同時顯示屏實現與健康管理云平臺專家的互動,獲取健康評估或建議。
所述健康管理云平臺,用于接收處理器模塊通過通訊模塊上傳的被監測者的測量數據,根據身份證信息建立個人健康檔案,并將被監測者的測量數據存儲在個人健康檔案中,同時,健康管理云平臺將被監測者的測量數據交由醫護專家進行評估分析,獲取健康評估建議,之后健康管理云平臺將個人健康檔案的數據和健康評估建議返回到數據處理裝置。
采用本實用新型的便攜式人體基礎指標檢測儀,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步驟一:被監測者通過顯示屏1登入個人身份信息;
步驟二:用生理參數測量裝置檢測被監測者的各項生理參數數據,生理參數數據通過通訊裝置傳遞給數據采集模塊;
步驟三:處理器模塊對采集到的數據與被監測者的身份信息進行綁定,并進行處理、歸類;
步驟四:處理器模塊通過通訊模塊將數據上傳至健康管理云平臺;
步驟五:健康管理云平臺將數據存儲在個人健康檔案中,并將數據交由專業醫生診斷后返回處理器模塊;
步驟六:處理器模塊將健康管理云平臺的個人健康檔案和專家建議顯示在顯示屏2界面上。
上述具體實施方式不能作為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對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進或變換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本實用新型未詳述之處,均為本技術領域技術人員的公知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