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材,具體是指一種帶壓力安全閥并可以設定壓力值的單出氣口咽鼓管吹張器。
背景技術:
咽鼓管呈弓狀彎曲,整個管道35~39cm,由軟骨部與骨部兩個部分組成。軟骨部分平時閉合,僅在吞咽或者呵欠的時候開放,以平衡中耳和外耳的氣壓,有利于鼓膜的正常振動。咽鼓管是保證耳功能正常的重要器官之一,其作用是保持外界氣壓平衡,對鼓室內氣壓進行調節,同時是保持耳內清潔(引流),防御與發聲的重要器官。
咽鼓管這些作用的工作機理及其障礙分析:
1、保持中耳內外壓力平衡:當鼓室內氣壓與外界大氣壓保持平衡時,有利于鼓膜及聽骨鏈的振動,維持正常聽力。調節鼓膜兩側氣壓平衡的功能由咽鼓管完成。咽鼓管骨部管腔為開放性的;但軟骨部具有彈性,一般處于閉合狀態。當吞咽、打哈欠、咀嚼或打噴嚏時,通過其周圍的肌肉收縮作瞬間開放,外界大氣得以進入鼓室。
2、清潔(引流)中耳分泌物:鼓室及咽鼓管粘膜所產生的粘液,可借咽鼓管粘膜上皮的纖毛運動,不斷地向鼻咽排出。
3、防止逆行性感染:咽鼓管平時處于閉合狀態,僅在吞咽等的瞬間才開放,來自鼻腔的溫暖、潔凈、潮濕的空氣在鼻咽與口咽隔離的瞬間經過一個無菌區——咽鼓管再進入中耳。咽鼓管軟骨部的粘膜皺襞具有活瓣作用,加上粘膜上皮的纖毛運動,可防止鼻咽的液體、異物等進入鼓室。
4、阻聲和消聲作用:在正常情況下,咽鼓管的閉合狀態可阻隔說話、呼吸、心搏等自體聲響的聲波經鼻咽、咽鼓管而直接傳入鼓室。在咽鼓管異常開放的患者,咽鼓管在說話時不能處于關閉狀態,無法實現阻隔消失作用,聲波經異常開放的咽鼓管直接傳入中耳腔,產生自聽過響癥狀。
咽鼓管一旦出現功能障礙或者堵塞,勢必會破壞鼓室內外氣壓平衡,可誘發分泌性中耳炎。因此,對咽鼓管功能障礙者及時進行治療,可阻止疾病進一步發展。開放和改善咽鼓管功能狀態,促進鼓室內的壓力平衡、有利于鼓膜內陷恢復正常。
臨產表明,咽鼓管作為連接鼓室和咽部的唯一通道,是溝通中鼓室與鼻咽腔的通道,具有調節鼓室內氣壓,保持其與外界氣壓平衡、清潔(引流)和防御、防聲等功能。咽鼓管狹窄堵塞,或者功能障礙是導致分泌性中耳炎的重要原因。而許多中耳疾病的治療與轉歸同樣依賴于咽鼓管的持續通暢。要保證咽鼓管暢通,消除堵塞,減輕功能障礙,但是,目前臨產上大多采用導管法咽鼓管吹脹術。本專利主要解決的是咽鼓管堵塞無法正常開放的問題,對于咽鼓管異常開放,無法正常關閉的不作為談論的重點。
目前,咽鼓管被動開發的方法有三類:其一是直接用導管經鼻腔空插入咽鼓管口,用于臨產治療咽鼓管通氣阻力較大者,此法的缺陷是必須由專科醫師完成。第二類是著名耳科醫師,維也納大學第一位耳科學教授Adam Politzer介紹的耳吹張張術,在耳鼻咽喉科教科書中稱為波氏球吹張法(Politzerization),此法是封閉前后鼻孔,在全鼻腔創造相對較高的壓力,同時,在病人吞咽時,具有主動開放的作用,此法的缺陷是同樣需要由專科醫師完成;第三類,是捏鼻骨氣,通過鼓氣,創造一個從鼻腔到胸腔的高壓,此法缺陷是不易控制壓力和時間,對于真正咽鼓管無法開放的患者,無法自主完成。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缺點與不足,提供一種咽鼓管吹張器。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咽鼓管吹張器,包括出氣口,微型氣泵,電源,出氣管,微處理器和壓力傳感器,其中,所述微型氣泵、所述微處理器、所述壓力傳感器均與電源連接,所述微型氣泵通過所述出氣管向所述出氣口吹出一定氣壓壓強的風,所述壓力傳感器與所述微處理器連接,并檢測實時氣壓壓強發送到微處理器。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咽鼓管吹張器可以打開咽鼓管,并持續往安全的氣壓下,往鼻腔吹氣,操作者在醫生的指導下,循序漸進的進行吞咽動作,可以安全且方便地將咽鼓管打開,可以有效治效因咽鼓管出現功能障礙或者堵塞,進而誘發分泌性中耳炎等疾病或耳鳴等癥狀,而且操作簡單方便,具有檔位調節,可以適應不同人群,另外還設計有雙重安全保障機制,具有較高的使用安全性。
進一步地,包括一安全氣壓閥,所述安全氣壓閥安裝在出氣管上,用于保障所吹出氣壓壓強的最大值不超過最大氣壓閾值。
進一步地,包括一氣壓檔位調節開關,所述氣壓檔位調節開關與所述電源、微處理器連接,向微處理器輸入不同的檔位信號。
進一步地,包括一顯示屏,所述顯示屏與所述電源、所述微處理器連接,用于顯示所述壓力傳感器回傳的實時氣壓壓力值。
進一步地,所述出氣口為食用硅膠材料,設計成適應人體鼻孔結構,以使塞入鼻孔時達到密封效果。,同時可以方便更換,確保了儀器使用過程保持的清潔衛生。
為了能更清晰的理解本實用新型,以下將結合附圖說明闡述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咽鼓管吹張器的左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咽鼓管吹張器的正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咽鼓管吹張器的電路連接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咽鼓管吹張器包括出氣口1,微型氣泵2,氣壓檔位調節開關3,電源4,氣壓傳感器5,氣壓顯示屏6,安全氣壓閥7,出氣管8和微處理器9;其中,微型氣泵2通過出氣管8與出氣口1連接,安全氣壓閥7安裝在微型氣泵2上,當氣壓大于某個閾值時,微型氣泵2會溢出多余氣體,并維持出口氣壓為一穩定的安全值。出氣口1為食用硅膠材料,設計成適應人體鼻孔結構,以使塞入鼻孔時達到密封效果。
請參閱圖2,其為本實用新型咽鼓管吹張器的電路連接結構圖,包括微型氣泵2、氣壓檔位調節開關3、電源4、氣壓傳感器5、顯示屏6和微處理器9。其中,氣壓檔位調節開關3是帶有檔位調節的按鍵,其與微處理器9連接,向微處理器9輸入不同的檔位信號,微型氣泵2與出氣管8連接,用于向出氣管8吹出空氣,微型氣泵2也與微處理器9連接,受微處理器9控制,微處理器9可以根據不同的檔位信號來控制微型氣泵2的氣壓壓強,不同的檔位信號對應不同的吹氣壓強,以適應不同的患者打開咽鼓管所需要的氣壓力度,例如可以設置分別設置為30mbar,60mbar和90mbar(對于兒童產品,該氣壓壓強可以降低,例如分別為30mbar,45mbar和60mbar)。氣壓傳感器5安裝在靠近出氣口位置,用于檢測經過的氣壓壓強,并將該實時氣壓壓強值傳送給微處理器9,微處理器9可以根據該實時氣壓壓強判斷咽鼓管打開的時間,進而調節微型氣泵2吹出的氣壓壓強以適應不同的患者的耳膜承受壓強,并將該實時氣壓壓強值顯示在顯示屏6上,便于實時觀測微型氣泵2所吹出的氣壓壓強,另外顯示屏6還可以顯示該咽鼓管吹張器的一些工作狀態。電源4與微型氣泵2、氣壓檔位調節開關3、氣壓傳感器5、顯示屏6和微處理器9分別連接,為其提供電量。
本實用新型的咽鼓管吹張器有著雙重的安全保障機制:
1.由于不同人群的咽鼓管打開所需要的氣壓壓強不同,因此可以通過檔位調節按鍵來調節氣泵的吹氣壓強,以達到向咽鼓管輸送不同的氣壓壓強來適應不同人群。但是人體的耳膜承受壓強是有一定安全范圍的,如果持續壓強太大,容易造成損傷,因此,通過氣壓傳感器5不斷監測吹出的氣壓壓強,在咽鼓管打開之后,微處理器9可以控制微型氣泵2降低吹氣壓強,以保證本實用新型的咽鼓管吹張器可以安全使用。
2.安全氣壓閥7進一步保證微型氣泵2所吹出氣壓壓強的最大值不超過設置好的氣壓閾值,當氣壓大于某個閾值時,會維持氣壓為一穩定的安全值。
以下對本實用新型的咽鼓管吹張器的運行過程和具體應用進行描述:
使用前,先將出氣口1塞進使用者的鼻孔,使其密封,通過氣壓檔位調節開關3開啟本實用新型的咽鼓管吹張器,同時氣壓檔位調節開關3選定一個檔位的信號,發送到微處理器,微處理器根據檔位信號,控制開啟氣泵以一定的氣壓壓強向出氣管8吹出空氣,空氣通過出出氣管8和出氣口1進入咽鼓管,在使用者吞口水的同時,完成咽鼓管打開作用并進行吹張。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咽鼓管吹張器可以打開咽鼓管,并持續往安全的氣壓下吹氣進而實現咽鼓管的打開,可以有效治效因咽鼓管出現功能障礙或者堵塞,進而誘發分泌性中耳炎等疾病或耳鳴等癥狀,而且操作簡單方便,具有檔位調節,可以適應不同人群,另外還設計有雙重安全保障機制,具有較高的使用安全性。
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如果對本實用新型的各種改動或變形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倘若這些改動和變形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和等同技術范圍之內,則本實用新型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