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磁共振檢查裝置,尤其涉及一種磁共振檢查用固定裝置。
背景技術:
在給病人做磁共振頭部檢查時,一般在托床上都只是放置一個枕頭,在檢查的過程中,人頭部容易晃動,容易造成檢查的不準確;在臨床檢查中為了配合定位,患者頭部、頸部有時需要抬起,會很不舒服,且難以精確定位;臨床上在磁共振掃描膝關節時,需要病人兩足并攏,在掃描出定位向后,掃描線再向內旋轉15 度左右,使圖像更清晰,由于沒有輔助設備,病人兩足并攏時間稍長就會產生勞累不適感,給病人增加了痛苦。因此,需要提供一種可以較好的固定身體不同部位的磁共振檢查用輔助固定裝置。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結構設計合理,可調節定位,可對患者頭部、腿部和腳部進行固定的磁共振檢查用固定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為克服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磁共振檢查用固定裝置。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磁共振檢查用固定裝置,包括墊板,所述墊板包括前墊板和后墊板,所述前墊板通過鉸鏈與后墊板連接;所述墊板一側設置有防護欄桿;所述墊板上設置有防護罩,所述防護罩一端與所述墊板鉸接;所述墊板下表面設置有防滑紋,所述墊板上設有連接孔;所述墊板一端設置有頭部固定裝置, 所述頭部固定裝置兩側設置有固定帶,所述頭部固定裝置中間設有下凹的弧形槽,所述弧形槽兩端設置有弧形彈性橡膠固定板;所述墊板的另一端設置有腳蹬板,所述墊板的兩側設置有滑槽,所述腳蹬板可沿所述滑槽前后滑動,所述腳蹬板上設置有將所述腳蹬板固定住的固定卡板,所述腳蹬板上設置有兩個彈性固定夾,所述彈性固定夾一端與所述腳蹬板鉸接;所述墊板上對應腿部的位置設置有彈性固定帶,所述彈性固定帶上設置有相互配合的粘扣。
作為優選,所述固定帶為醫用彈性塑料帶;作為優選,所述頭部固定裝置上設有軟墊;作為優選,所述固定板上包裹一層海綿軟墊;作為優選,所述墊板上鋪有一層軟質板墊;作為優選,所述頭部固定裝置下表面設置有防滑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前墊板通過鉸鏈與后墊板連接,可調節前墊板與后墊板的高度,有利于定位;墊板一側設置有防護欄桿,可以防止病人從床上掉下;所述墊板上設置有防護罩,對醫務人員起到保護的作用;墊板下表面設置有防滑紋,可防止墊板滑動,有利于固定墊板;墊板上設有連接孔,可以用螺釘穿過連接孔將墊板固定在檢查床上;頭部固定裝置中間設有下凹的弧形槽,可以將頭部進行固定;弧形槽兩端設置有弧形彈性橡膠固定板,符合人體頭部的弧度,可以更好地將頭部進行固定;頭部固定裝置兩側設置有固定帶,可以將頭部固定裝置固定在墊板上;墊板的另一端設置有腳蹬板,掃描膝關節需要病人兩足并攏時,可以對兩足進行并攏固定;彈性固定夾一端與腳蹬板鉸接,可以方便地開合固定夾,使用更加方便;腳蹬板可沿所述滑槽前后滑動,腳蹬板上設置有將腳蹬板固定住的固定卡板,可根據不同病人的身高自由調節腳蹬板的位置;墊板上對應腿部的位置設置有彈性固定帶,彈性固定帶上設置有相互配合的粘扣,可以將腿部進行固定;固定帶為醫用彈性塑料帶,彈性好,使用更加舒適;頭部固定裝置上設有軟墊,固定板上包裹一層海綿軟墊,墊板上鋪有一層軟質板墊,提高了使用的舒適性;頭部固定裝置下表面設置有防滑紋,防止其滑動,可以更好地固定。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 墊板 2: 頭部固定裝置 3: 弧形槽 4: 固定板 5:腳蹬板
6:固定夾 7:彈性固定帶 8:前墊板 9:后墊板 10:鉸鏈 11:連接孔12:滑槽 13:固定卡板 14:粘扣 15:固定帶 16:防護欄桿 17:防護罩。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具體說明。
實施例
如圖1所示,一種磁共振檢查用固定裝置,包括墊板1,所述墊板1包括前墊板8和后墊板9,所述前墊板8通過鉸鏈10與后墊板9連接;所述墊板1一側設置有防護欄桿16;所述墊板1上設置有防護罩17,所述防護罩17一端與所述墊板1鉸接;所述墊板1下表面設置有防滑紋,所述墊板1上設有連接孔11;所述墊板1一端設置有頭部固定裝置2, 所述頭部固定裝置2兩側設置有固定帶15,所述頭部固定裝置2中間設有下凹的弧形槽3,所述弧形槽3兩端設置有弧形彈性橡膠固定板4;所述墊板1的另一端設置有腳蹬板5,所述墊板1的兩側設置有滑槽11,所述腳蹬板5可沿所述滑槽11前后滑動,所述腳蹬板5上設置有將所述腳蹬板5固定住的固定卡板12,所述腳蹬板5上設置有兩個彈性固定夾6,所述彈性固定夾6一端與所述腳蹬板5鉸接;所述墊板1上對應腿部的位置設置有彈性固定帶7,所述彈性固定帶7上設置有相互配合的粘扣。
所述固定帶7為醫用彈性塑料帶;所述頭部固定裝置2上設有軟墊;所述固定板4上包裹一層海綿軟墊;所述墊板1上鋪有一層軟質板墊;所述頭部固定裝置2下表面設置有防滑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