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的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用于膽道擴張的氣囊導管。
背景技術:
在膽道擴張手術中,通過將氣囊導管從十二指腸鏡插入到膽道中,在X光機上觀察到氣囊的插入位置,通過氣體通道注入空氣使氣囊擴張,從而達到對膽道進行擴張的目的。由于氣囊導管在經過十二指腸鏡到達膽道時,需要使用輔助工具(抬鉗器)使其轉向,從膽道開口進入到膽道內部,從而涉及到對氣囊導管的結構進行改進,使其更易轉向從而順利進入膽道開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用于膽道擴張的氣囊導管,增加氣囊導管頭部柔軟度,便于手術中轉向操作,方便進入膽道內部進行擴張。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用于膽道擴張的氣囊導管,包括通氣開關、接頭、通氣管、導絲套管、第一導管、第二導管和氣囊,所述通氣管、導絲套管和第一導管相互連接,第一導管內部設有相互獨立的第一氣流通道和第一導絲通道,所述通氣管和導絲套管末端與接頭連接,所述通氣開關與通氣管末端的接頭連接,所述第二導管的直徑小于第一導管的直徑,第二導管內部設有相互獨立的第二氣流通道和第二導絲通道,所述第二導管的末端與第一導管的頭端為平滑的一體連接結構,所述第二氣流通道與第一氣流通道連通,所述第二導絲通道與第一導絲通道連通,所述氣囊設置于第二導管前端的外管壁、與第二氣流通道連通。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通氣管、導絲套管和第一導管的連接處設有保護罩。
作為本實用新型另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氣囊內部的兩端位置、第二導管的外管壁上分別設有金屬顯影圈。
作為本實用新型另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第一導管的直徑為7F,所述第二導管的直徑為5F。
作為本實用新型另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第二導管的長度為10cm。
作為本實用新型另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通氣開關一端通過螺紋與接頭連接、另一端的內徑與注射針筒的筒嘴粗細相匹配。
作為本實用新型另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通氣管、導絲套管、第一導管和第二導管采用聚乙烯材料制成。
有益效果
在本實用新型中,第二導管作為整體氣囊導管的頭部與第一導管連通,其直徑小于第一導管的直徑,從而增加了氣囊導管頭部的柔軟度,便于在手術中對第二導管進行轉向操作,進而順利進入到膽道內部。第二導管的外壁設有氣囊,通過通氣管、第一導管內部的第一氣流通道和第二導管內部的第二氣流通道可以對氣囊進行充氣,從而實現對膽道進行擴張的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實用新型講授的內容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于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
如圖1所示的一種用于膽道擴張的氣囊導管,包括通氣開關1、接頭2、通氣管3、導絲套管4、第一導管6、第二導管9和氣囊7,其中,通氣管3、導絲套管4、第一導管6和第二導管9均采用聚乙烯材料制成。
通氣管3、導絲套管4和第一導管6相互連接,連接處設有保護罩5。通氣管3和導絲套管4末端分別與接頭2連接,通氣開關1與通氣管3末端的接頭2連接,通氣開關1一端通過螺紋與接頭2連接,另一端的內徑與注射針筒的筒嘴粗細相匹配,手術中通過注射針筒進行充氣,通過通氣開關1進行充氣開關控制。
第一導管6內部設有相互獨立的第一氣流通道和第一導絲通道,第一氣流通道用于充氣時氣流通過,第一導絲通道內部穿插導絲,手術中導絲具有導向的作用,用于引導、調整氣囊導管進入到人體膽道。第二導管9的直徑小于第一導管6的直徑,優選的選擇為第一導管6的直徑設置為7F,第二導管9的直徑設置為5F。第二導管9內部也設有相互獨立的第二氣流通道和第二導絲通道,第二導管9的末端與第一導管6的頭端為平滑的一體連接結構,第二導管9作為整個氣囊導管的頭部,其長度設置為10cm。第二氣流通道與第一氣流通道連通,第二導絲通道與第一導絲通道連通,第二導管9前端的外管壁設有氣囊7,該氣囊7與第二氣流通道連通。
使用該氣囊導管進行膽道擴張手術時,先在導絲的引導下將氣囊導管頭部送到人體膽道開口的位置,通過相應的輔助工具(例如抬鉗器)對第二導管9進行轉向,使得第二導管9從膽道開口處進入到膽道內部,由于第二導管9的直徑相對小于第一導管6的直徑,增加了柔軟度,轉向操作能夠更加簡易地完成。氣囊7內部的兩端位置、第二導管9的外管壁上分別設有金屬顯影圈8,通過X光顯影可以在體外觀察到氣囊7所處的具體外置。將氣囊7送至需要進行膽道擴張的位置后,通過通氣開關1向氣囊7內部注入空氣,氣囊7脹開,從而實現膽道擴張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