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消化道清洗器。
背景技術:
消化道清洗通常分為上消化道清洗和下消化清洗,上消化道清洗主要為洗胃為主,下消化道清洗主要以灌腸清洗為主。在臨床治療或診斷上經常需要給病人的腸道清洗或給藥,通常會使用到消化道清洗器。然而現有的消化道清洗器其結構通常較為簡單,只適用于滴灌式清洗或用藥,其存在舒適性較差、藥物用藥或清洗切換麻煩、操作繁瑣等缺陷。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不足,提供一種消化道清洗器,具有操作簡單、實用性強、拓展性好、情景設計多樣化及學習質量效果好的特點。
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可以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消化道清洗器,包括球囊和插管,還包括藥物分離器,所述藥物分離器由銜接管、分離裝置及藥物罐體構成,所述銜接管一端連接所述球囊,所述銜接管另一端連接所述插管,所述插管呈圓弧狀結構,所述插管前端開設有4條回水槽,所述回水槽底部設有至少兩個噴水孔,所述銜接管中部設有一流通管,所述流通管內側壁中部設有一擋流體,所述流通管連通兩個通孔,所述通孔下側為所述分離裝置,所述分離裝置內設有注水孔與出水孔,所述注水孔與所述出水孔分別與一通孔呈對應,所述分離裝置內還設有左擋塊和右擋塊,所述分離裝置下端螺紋連接所述藥物罐體。
所述球囊由橡膠材質制成。
所述球囊最高高度尺寸為8cm,所述球囊最寬直徑為6cm。
所述回水槽截面呈“V”形或“U”形結構,所述回水槽槽深尺寸由內向外逐次加深。
所述左擋塊位于所述注水孔左側,所述右擋塊位于所述出水孔右側。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突出優點和效果:本實用新型結合藥物分離器,可以快速分離切換藥物或清水,使消化道清洗更加方便,利用回水槽設計提高了清洗的舒適度,四周噴水孔設計提高了清洗清潔度,具有結構簡單、使用便捷、藥物混合及分離方便、無回流及舒適度高的特點。
本實用新型的特點可參閱本案圖式及以下較好實施方式的詳細說明而獲得清楚地了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藥物分離器剖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如圖1至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消化道清洗器,包括球囊1和插管3,還包括藥物分離器2,藥物分離器2由銜接管21、分離裝置22及藥物罐體23構成,銜接管21一端連接球囊1,球囊1由橡膠材質制成,球囊1最高高度尺寸為8cm,球囊1最寬直徑為6cm,球囊1用于蓄水或排水,銜接管21另一端連接插管3,插管3呈圓弧狀結構,插管3前端開設有4條回水槽31,回水槽31截面呈“V”形或“U”形結構,回水槽31槽深尺寸由內向外逐次加深,回水槽31底部設有至少兩個噴水孔32,該結構通過優化設計,提高使用舒適度,銜接管21中部設有一流通管211,方便通水,流通管211內側壁中部設有一擋流體213,方便形成回旋流,流通管211連通兩個通孔212,通孔212下側為分離裝置22,分離裝置22內設有注水孔224與出水孔223,注水孔224與出水孔223分別與一通孔212呈對應,分離裝置22內還設有左擋塊221和右擋塊222,左擋塊221位于注水孔224左側,右擋塊223位于出水孔222右側,分離裝置2下端螺紋連接藥物罐體23。
本實用新型的使用原理為:首先將球囊1內蓄滿所需清洗用的清水,將插管3插入肛門內,通入人體腸道內部,結合回水槽31及噴水孔32的設計,提高了使用的舒適性,同時可以避免回流,利用藥物分離器2可以快速完成切換藥物或清水,當需要使用藥物時候,旋轉分離裝置22,利用左擋塊221和右擋塊223,可以完成注水孔224和一通孔212的對位及出水孔223和一通孔212的對位,當流通管211通入清水時,擋流體213將清水沖混,從而從一側的通孔212及注水孔224將清水帶入藥物罐體23內,同時通過出水孔223和另一側的通孔212回到流通管211中,從而通過插管3完成注入灌腸清洗。
本實用新型結合藥物分離器2,可以快速分離切換藥物或清水,使消化道清洗更加方便,利用回水槽31設計提高了清洗的舒適度,四周噴水孔32設計提高了清洗清潔度,具有結構簡單、使用便捷、藥物混合及分離方便、無回流及舒適度高的特點。
由技術常識可知,本實用新型可以通過其它的不脫離其精神實質或必要特征的實施方案來實現。因此,上述公開的實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舉例說明,并不是僅有的。所有在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或在等同于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的改變均被本實用新型包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