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檢驗科領域,涉及一種檢驗科檢驗用試管組件。
背景技術:
檢驗科是臨床醫學和基礎醫學之間的橋梁,包括臨床化學、臨床微生物學、臨床免疫學、血液學、體液學以及輸血學等分支學科。
唾液是一種復雜的混合物,不僅含有各種蛋白質,還含有DNA、RNA、脂肪酸以及各種微生物等。研究發現,血液中的各種蛋白質成分同樣存在于唾液中,唾液能反映出血液中各種蛋白質水平的變化。因此,就有可能通過唾液的檢測來進行疾病的診斷。
抽血檢查一般采靜脈血,靜脈血化驗除特殊要求的項目以外,一般要求在上午抽血,抽血前盡量減少運動量,不要吃食物,保持空腹,可以喝少量的水,除某些必須按時服用的某些實驗結果有所干擾。如是住院病人,應在比較平穩的狀態下,由醫生或護士為您抽血。抽血前應盡量清潔抽血部位的皮膚。抽血量的多少是根據化驗內容的不同及項目的多少來決定的,抽血量一般在2-20毫升,最多不會超過50毫升。
目前在檢驗科對于唾液和血液的檢驗均是分離的,將唾液和血液收集后分別放置在不同的試管內,然后再送至檢驗,目前的試管結構都較為簡單,需要搭配試管架進行固定,同時分體式的試管在使用上也較為不便,在操作上帶來一定的麻煩。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了一種檢驗科檢驗用試管組件,該檢驗科檢驗用試管組件結構設計新穎,組件整合,操作使用方便,解決了現有相關裝置結構分體,使用不便等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檢驗科檢驗用試管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試管組件包括呈塊狀的送檢塊,所述送檢塊上端固連有呈“冂”字形的把手架,所述送檢塊上具有若干個置放腔,所述置放腔內放置有檢驗組件,所述檢驗組件包括上收集管和下收集管,所述上收集管的上端連通有導向件,所述導向件包括自上由下呈縮口狀的導向筒,所述導向筒上端鉸接有筒蓋,所述導向筒下端固連有漏液塊,所述漏液塊下端螺接連接于所述上收集管,所述漏液塊上具有貫穿其上下端的漏孔,所述漏液塊外壁上還具有連通上收集管的氣孔一,所述上收集管下端螺紋連接有螺接塊,所述螺接塊下端螺紋連接下收集管,所述螺接塊上連通有凸出的進血管,所述進血管連通所述下收集管,所述螺接塊外壁上具有連通下收集管的氣孔二,所述螺接塊兩側具有固定機構,所述固定機構包括連接桿,所述連接桿的一端固連在所述螺接塊上,所述連接桿另一端固連有豎立設置的伸縮管,所述伸縮管的下端固連有吸盤。
本試管組件的大致使用過程如下:進行收集時,上收集管收集病人唾液,下收集管收集血液,具體方法為打開端蓋,病人將唾液吐在導向筒內,唾液通過漏孔進入上收集管內,期間通過氣孔一實現唾液的下降,病人沒吐一口唾液后將端蓋蓋上,防止空氣中的細菌參雜在唾液內影響實驗結果。進行血液收集時,將抽血管連通進血管,血液通過進血管進入下收集管內,期間通過氣孔二實現血液的下降,在唾液和血液收集時,將吸盤下壓在工作臺上,實現了上收集管和下收集管的豎立固定,不需要用到試管架。進行上收集管和下收集管的拆卸時,只需將導向件和螺接塊卸下即可將上收集管和下收集管取出進行檢驗,十分的方便,通過吸盤將本裝置吸附在工作臺上,操作便捷,取下方便。最后將檢驗組件放置回置放腔內將送檢塊進行送檢。
上述的一種檢驗科檢驗用試管組件中,所述進血管端部具有旋蓋。
不使用時,通過旋蓋將進血管封堵,防止進血管被污染。
上述的一種檢驗科檢驗用試管組件中,所述下收集管外壁固連有呈圓環形的手持柱,所述手持柱上具有防滑凸紋。
通過手持柱將檢驗組件進行拿取,防滑凸紋能夠防止組件滑落。
上述的一種檢驗科檢驗用試管組件中,所述置放腔底部具有呈圓形的固定孔,所述下收集管的下端具有螺紋,所述下收集管下端螺接在所述固定孔內。
將下收集管下端螺紋連接在固定孔實現固定。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檢驗科檢驗用試管組件有以下優點:
1、本檢驗科檢驗用試管組件結構設計新穎,組件整合,操作使用方便。
2、本檢驗科檢驗用試管組件將吸盤下壓在工作臺上,實現了上收集管和下收集管的豎立固定,不需要用到試管架。
附圖說明
圖1是本檢驗科檢驗用試管組件中檢驗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檢驗科檢驗用試管組件中送檢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送檢塊;1a、置放腔;1a1、固定孔;2、把手架;3、上收集管;4、下收集管;5、導向筒;6、筒蓋;7、漏液塊;7a、氣孔一;8、螺接塊;8a、氣孔二;9、進血管;10、連接桿;11、伸縮管;12、吸盤;13、手持柱。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和圖2所示,本檢驗科檢驗用試管組件包括呈塊狀的送檢塊1,送檢塊1上端固連有呈“冂”字形的把手架2,送檢塊1上具有若干個置放腔1a,置放腔1a內放置有檢驗組件,檢驗組件包括上收集管3和下收集管4,上收集管3的上端連通有導向件,導向件包括自上由下呈縮口狀的導向筒5,導向筒5上端鉸接有筒蓋6,導向筒5下端固連有漏液塊7,漏液塊7下端螺接連接于上收集管3,漏液塊7上具有貫穿其上下端的漏孔,漏液塊7外壁上還具有連通上收集管3的氣孔一7a,上收集管3下端螺紋連接有螺接塊8,螺接塊8下端螺紋連接下收集管4,螺接塊8上連通有凸出的進血管9,進血管9連通下收集管4,螺接塊8外壁上具有連通下收集管4的氣孔二8a,螺接塊8兩側具有固定機構,固定機構包括連接桿10,連接桿10的一端固連在螺接塊8上,連接桿10另一端固連有豎立設置的伸縮管11,伸縮管11的下端固連有吸盤12。
本試管組件的大致使用過程如下:進行收集時,上收集管3收集病人唾液,下收集管4收集血液,具體方法為打開端蓋,病人將唾液吐在導向筒5內,唾液通過漏孔進入上收集管3內,期間通過氣孔一7a實現唾液的下降,病人沒吐一口唾液后將端蓋蓋上,防止空氣中的細菌參雜在唾液內影響實驗結果。進行血液收集時,將抽血管連通進血管9,血液通過進血管9進入下收集管4內,期間通過氣孔二8a實現血液的下降,在唾液和血液收集時,將吸盤12下壓在工作臺上,實現了上收集管3和下收集管4的豎立固定,不需要用到試管架。進行上收集管3和下收集管4的拆卸時,只需將導向件和螺接塊8卸下即可將上收集管3和下收集管4取出進行檢驗,十分的方便,通過吸盤12將本裝置吸附在工作臺上,操作便捷,取下方便。最后將檢驗組件放置回置放腔1a內將送檢塊1進行送檢。
進血管9端部具有旋蓋。不使用時,通過旋蓋將進血管9封堵,防止進血管9被污染。
下收集管4外壁固連有呈圓環形的手持柱13,手持柱13上具有防滑凸紋。通過手持柱13將檢驗組件進行拿取,防滑凸紋能夠防止組件滑落。
置放腔1a底部具有呈圓形的固定孔1a1,下收集管4的下端具有螺紋,下收集管4下端螺接在固定孔1a1內。將下收集管4下端螺紋連接在固定孔1a1實現固定。
本檢驗科檢驗用試管組件結構設計新穎,組件整合,操作使用方便。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