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可監控咬合力的活動義齒。
背景技術:
日常生活中,我們的牙齒在咀嚼食物時會出現緩慢的生理性磨損,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不良的咀嚼習慣和夜磨牙等因素會造成磨損日益增大;目前,我們對修復牙列缺損和牙列缺失的方案主要以活動義齒為主,但設計的方案都是在患者現有牙齒咬合關系的基礎上進行修復,沒有考慮到牙齒正常的生理性磨損。
那么為什么我們需要考慮牙齒正常的生理性磨損?牙齒正常的生理性磨損對我們人體有哪些影響呢?
2000年匈牙利牙科技術專家科維奇?米克魯斯(Kovacs Miklos)分析很多臨床案例后發現,患有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的病人多數患有非外傷引起的慢性脊椎病癥狀。深入研究后,他發現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患者由于牙齒過度磨損、磨牙缺失過多、不良修復體、頜間距離過低等問題,破壞了關節內部結構間功能的平衡,打破了頭部垂直姿態肌肉鏈,造成頭部兩側、下頜、及頸部四組肌肉的生理功能不一致,導致寰枕關節處出現功能紊亂迫使頸椎(尤其是第一、第二頸椎)及其相連的肌肉系統發生錯位,并長時間得不到釋放、復位。因此產生的張力開始向整條脊柱延伸,同時頸肩以下的身體肌肉也開始出現生理功能不一致的狀況,脊柱原有的生理弧度在全身肌肉長時間非對稱力量擠壓下,脊椎慢慢產生退行性病變,各種肌肉、關節疼痛,不舒服也開始出現。
也就是說牙齒過度的磨損、磨牙缺失過多、不良修復體、頜間距離過低等問題會引起顳下頜關節紊亂,影響我們的脊椎產生退行性病變。
傳統的活動義齒由義齒基托以及設于義齒基托上的義齒本體構成,義齒基托通常采用樹脂制成,因樹脂的硬度較高,在長期使用時感覺不適。
此外,活動義齒在使用過程中,因咬合導致其磨損或因產品的質量問題,無法滿足該病患的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了可監控咬合力的活動義齒,該活動義齒的套接腔內設置由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內襯層,從而增加病患佩戴的舒適度, 并通過在義齒基托或義齒本體上內置傳感器以及無線通信模塊,將傳感器的測量結果傳遞至監控中心,進行分析處理,記錄病患的咬合力大小、分布及夜間磨牙的情況,從而使我們可以在完成修復后進一步跟蹤到患者口內的咬合狀態,并進行針對性的處理。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可監控咬合力的活動義齒,包括義齒基托以及設于該義齒基托上的義齒本體,義齒基托上設有用于將該義齒基托套接在牙床上的套接腔,所述的套接腔內熱壓復合有內襯層, 義齒本體或義齒基托內置有用于測量咬合力度的傳感器以及用于將所述的傳感器測量結果傳遞至監控中心的無線通信模塊。
所述的內襯層由高分子材料制成。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活動義齒的套接腔內設置由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內襯層,從而增加病患佩戴的舒適度,并通過在義齒基托或義齒本體上內置傳感器以及無線通信模塊,將傳感器的測量結果傳遞至監控中心,進行分析處理,記錄病患的咬合力大小、分布及夜間磨牙的情況,從而使我們可以在完成修復后進一步跟蹤到患者口內的咬合狀態,并進行針對性的處理。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義齒本體,2、義齒基托,3、內襯層,4、傳感器,5、無線通信模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描述。
如圖1所示,可監控咬合力的活動義齒,包括義齒基托以及設于該義齒基托上的義齒本體,義齒基托上設有用于將該義齒基托套接在牙床上的套接腔,義齒基托由義齒基托樹脂制成,義齒本體由義齒基托樹脂制成或為合成樹脂牙,所述的套接腔內熱壓復合有內襯層, 義齒本體或義齒基托內置有用于測量咬合力度的傳感器以及用于將所述的傳感器測量結果傳遞至監控中心的無線通信模塊。
所述的內襯層由高分子材料制成。
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