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用品領域,具體為一種可更換藥物層的糖尿病敷貼。
背景技術:
目前,在醫療衛生行業中,內病外治時中醫治療某些內科疾病的一種行之有效的途徑之一,譬如:中醫的拔火罐、針灸、外貼藥等。傳統的貼藥主要有橡皮膏型和裹肚臍型,前者是將藥物附著在橡膠制品粘著衣物上,使用時粘貼在患者身體的相關部位;后者時將藥物裝于布袋內,如:505元氣袋,使用時將布袋裹在肚臍上。這兩種類型的藥貼療效明顯,使用方便,但是由于前者時塑膠制品,透氣性差,皮膚易發生過敏、潰瘍等不良反應;后者受氣溫的限制較大,不適合熱天使用。
現有糖尿病敷貼中的藥貼和載體為一體設置,其藥貼是不可拆卸的;敷貼使用一段時間后失去了藥效,此時需要將敷貼撕下來丟掉,然后進行更換一塊新的敷貼;一種可更換藥物層的糖尿病敷貼價格昂貴,使用數量多,對資源造成了浪費;糖尿病患者的治療需要根據患者的病情來進行治療,不同的患者,用藥種類及數量是不同的,而現有的一種可更換藥物層的糖尿病敷貼中的藥貼和載體為一體設置,在藥貼上增減藥物是難以實現的。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以上問題,提供一種可更換藥物層的糖尿病敷貼,結構簡單,透氣性好,使用安全舒適,可進行多次重復使用,其藥物層可進行更換,加強了糖尿病患者采用敷貼的治療效果。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它包括粘層(1)和載體(2),粘層(1)與載體(2)為一體設置;所述粘層(1)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自粘貼層(4);所述左右兩側自粘貼層(4)的數量分別為多個,且多個自粘貼層(4)之間相互疊加;所述左右兩側自粘貼層(4)之間設置有藥貼(5);所述藥貼(5)黏合在粘層(1)上;所述粘層(1)與載體(2)上設置有透氣孔(3);所述透氣孔(3)的數量為多個,設置在藥貼(5)的上方;所述粘層(1)的上端以及藥貼(5)與自粘貼層(4)的底部分別設置有保護膜(7)。
進一步的,所述藥貼(5)為多層結構,該多層結構從上至下依次包括用于藥貼固定的藥貼粘層(501)、海綿墊層(502)、面皮(503)和藥膏層(504)。
進一步的,所述藥貼粘層(501)上密布有通孔。
進一步的,所述自粘貼層(4)與藥貼(5)之間設置有間隔(6)。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藥貼黏合在粘層上,可以將藥貼快速取出,或進行更換。
2、自粘貼層為相疊加的多個,在更換藥物時,需要將自粘貼層從皮膚上撕除,撕除后會出現黏性不夠的問題,因此將自粘貼層設置為相疊加的多層結構,則解決了該問題,使用時只需將粘性不夠的一層撕除即可。
3、設置有透氣孔,可以對敷貼處進行散熱,避免藥物發熱造成的灼傷。
4、自粘貼層與藥貼之間設置有間隔,方便了敷貼的粘貼。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2為圖1中A-A處的剖面視圖。
圖3為圖2中B處的局部放大視圖。
圖中所述文字標注表示為:1、粘層;2、載體;3、透氣孔;4、自粘貼層;5、藥貼;501、藥貼粘層;502、海綿墊層;503、面皮;504、膏藥層;6、間隔;7、保護膜。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本部分的描述僅是示范性和解釋性,不應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圖1-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為:它包括粘層1和載體2,粘層1與載體2為一體設置;所述粘層1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自粘貼層4;所述左右兩側自粘貼層4的數量分別為多個,且多個自粘貼層4之間相互疊加;所述左右兩側自粘貼層4之間設置有藥貼5;所述藥貼5黏合在粘層1上;所述粘層1與載體2上設置有透氣孔3;所述透氣孔3的數量為多個,設置在藥貼5的上方;所述粘層1的上端以及藥貼5與自粘貼層4的底部分別設置有保護膜7。
優選的,所述藥貼5為多層結構,該多層結構從上至下依次包括用于藥貼固定的藥貼粘層501、海綿墊層502、面皮503和藥膏層504。
優選的,所述藥貼粘層501上密布有通孔。
優選的,所述自粘貼層4與藥貼5之間設置有間隔6。
具體使用時,如圖2所示,將保護膜撕掉,將藥貼對準敷貼的部位,將粘層左右端的自粘貼層粘貼在皮膚上進行固定;當藥物使用一段時候后,只需撕除左右兩端中任意一端自粘貼層,取出藥貼,即可進行更換藥物,或者對藥物進行增加,或者進行換藥更換藥貼;藥貼更換時只需將粘合處撕除或粘貼即可,使用起來非常方便。
終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可更換藥物層的糖尿病敷貼,結構簡單,透氣性好,使用安全舒適,可進行多次利用,能夠對藥物層進行更換,加強了糖尿病患者采用敷貼的治療效果。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文中,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不僅包括哪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由于文字表達的有限性,而客觀上存在無限的具體結構,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潤飾或變化,也可以將上述技術特征以適當的方式進行組合;這些改進潤飾、變化或組合,或未經改進將實用新型的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于其它場合的,均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