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中藥藥劑混合設備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中藥藥劑混合設備,包括煎藥桶,所述煎藥桶的頂部設置有上蓋,其特征是:所述煎藥桶內設置有中藥筐,所述中藥筐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一端鉸接下固定環,所述底板的另一端設置有固定所述下固定環的卡扣,所述下固定環上連接有一組間隔設置的縱向支撐桿,所述縱向支撐桿的頂部均連接上固定環,所述上固定環上連接有一組橫向支撐桿,所述縱向支撐桿之間以及所述橫向支撐桿之間均設置有紗網,所述橫向支撐桿的末端均連接接口圓環,所述接口圓環內壁設置有滑道,所述滑道內設置有擋圈,所述擋圈連接中空的支撐柱,所述支撐柱穿過所述上蓋,所述支撐柱的頂部螺紋連接頂蓋,所述頂蓋連接撥動手柄,所述支撐柱的外圍設置有攪拌葉。
【專利說明】
一種中藥藥劑混合設備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用具領域,具體地講,涉及一種中藥藥劑混合設備。
【背景技術】
[0002]中藥煎藥時,一般是將中草藥平鋪在煎藥器材的底部,添加水進行浸泡一段時間,最后再進行煎熬,熬藥時對加水量有嚴格的要求,一般要淹沒過中草藥一定的距離,加水過多或者過少都不利于中藥的熬制。中草藥直接在水中熬制,熬制好后,藥液和中草藥不容易分離,還要有專門的過濾設備,有時候也會使用紗布將中草藥包裹起來,此種方式會影響對加水量的判斷。另外,中草藥一般需要熬制兩次,將兩次熬制的中藥液混合均勻后方才能飲用,現有技術中沒有專門的兩次熬制藥液的混合設備。此為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中藥藥劑混合設備,方便進行熬制好的中藥藥劑的混合。
[0004]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發明目的:
[0005]—種中藥藥劑混合設備,包括煎藥桶,所述煎藥桶的頂部設置有上蓋,其特征是:所述煎藥桶內設置有中藥筐,所述中藥筐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一端鉸接下固定環,所述底板的另一端設置有固定所述下固定環的卡扣,所述下固定環上連接有一組間隔設置的縱向支撐桿,所述縱向支撐桿的頂部均連接上固定環,所述上固定環上連接有一組橫向支撐桿,所述縱向支撐桿之間以及所述橫向支撐桿之間均設置有紗網,所述橫向支撐桿的末端均連接接口圓環,所述接口圓環內壁設置有滑道,所述滑道內設置有擋圈,所述擋圈連接中空的支撐柱,所述支撐柱穿過所述上蓋,所述支撐柱的頂部螺紋連接頂蓋,所述頂蓋連接撥動手柄,所述支撐柱的外圍設置有攪拌葉。
[0006]作為對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限定,所述煎藥桶的一側設置有把手,所述煎藥桶的另一側連通V型開口,所述上蓋上設置有提手
[0007]作為對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限定,所述煎藥桶為圓柱形,所述底板為圓形。
[0008]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中草藥通過支撐柱倒入中藥筐內,卡扣卡合住下固定環,實現底板與下固定環的固定,晃動中藥筐,使得中草藥平鋪在底板上,然后將中藥筐和支撐柱放入煎藥桶,向煎藥桶內加水使得水分淹沒過中草藥規定的高度,蓋上上蓋,將頂蓋擰緊在支撐柱上,中草藥浸泡設定的時間后,即可進行加火熬制。熬制完畢,將藥液從V型開口倒出,中草藥不會跟隨倒出,實現了藥液和中草藥的自動分離。藥液倒出后,打開頂蓋和上蓋,然后再次加入水分進行第二次熬制,第二次熬制完成后,將第一次熬制的藥液從V型開口倒入到煎藥桶內,轉動撥動手柄,撥動手柄通過頂蓋帶動支撐柱和攪拌葉轉動,實現對兩次熬制藥液的混合攪動。混合完畢后,將中藥液從V型開口倒出,打開頂蓋和上蓋,將中藥筐從煎藥桶取出,打開卡扣,將底板的一端與下固定環分離,從而清除中藥筐內的藥渣。
【附圖說明】
[0009]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0]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中藥筐的側視圖。
[0011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中藥筐的俯視圖。
[0012]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接口圓環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結合附圖和優選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更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0014]參見圖1-圖4,本實用新型包括煎藥桶I,所述煎藥桶I的頂部設置有上蓋2,所述煎藥桶I內設置有中藥筐3,所述中藥筐3包括底板4,所述底板4的一端鉸接下固定環5,所述底板4的另一端設置有固定所述下固定環5的卡扣6,所述下固定環5上連接有一組間隔設置的縱向支撐桿7,所述縱向支撐桿7的頂部均連接上固定環8,所述上固定環8上連接有一組橫向支撐桿9,所述縱向支撐桿7之間以及所述橫向支撐桿9之間均設置有紗網10,所述橫向支撐桿9的末端均連接接口圓環11,所述接口圓環11內壁設置有滑道12,所述滑道12內設置有擋圈13,所述擋圈13連接中空的支撐柱14,所述支撐柱14穿過所述上蓋2,所述支撐柱14的頂部螺紋連接頂蓋15,所述頂蓋15連接撥動手柄16,所述支撐柱14的外圍設置有攪拌葉17,煎藥桶1、上蓋2和中藥筐3都是采用不銹鋼材料制作。
[0015]所述煎藥桶I的一側設置有把手18,所述煎藥桶I的另一側連通V型開口 19,所述上蓋2上設置有提手20,所述煎藥桶I為圓柱形,所述底板4為圓形。
[0016]本實用新型的中草藥通過支撐柱14倒入中藥筐3內,卡扣6卡合住下固定環5,實現底板4與下固定環5的固定,晃動中藥筐3,使得中草藥平鋪在底板4上,然后將中藥筐3和支撐柱14放入煎藥桶I,向煎藥桶I內加水使得水分淹沒過中草藥規定的高度,蓋上上蓋2,將頂蓋15擰緊在支撐柱14上,中草藥浸泡設定的時間后,即可進行加火熬制。熬制完畢,將藥液從V型開口 19倒出,中草藥不會跟隨倒出,實現了藥液和中草藥的自動分離。藥液倒出后,打開頂蓋15和上蓋2,然后再次加入水分進行第二次熬制,第二次熬制完成后,將第一次熬制的藥液從V型開口 19倒入到煎藥桶I內,轉動撥動手柄16,撥動手柄16通過頂蓋15帶動支撐柱14和攪拌葉17轉動,實現對兩次熬制藥液的混合攪動。混合完畢后,將中藥液從V型開口 19倒出,打開頂蓋15和上蓋2,將中藥筐3從煎藥桶取出,打開卡扣6,將底板4的一端與下固定環5分離,從而清除中藥筐3內的藥渣。
【主權項】
1.一種中藥藥劑混合設備,包括煎藥桶,所述煎藥桶的頂部設置有上蓋,其特征是:所述煎藥桶內設置有中藥筐,所述中藥筐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一端鉸接下固定環,所述底板的另一端設置有固定所述下固定環的卡扣,所述下固定環上連接有一組間隔設置的縱向支撐桿,所述縱向支撐桿的頂部均連接上固定環,所述上固定環上連接有一組橫向支撐桿,所述縱向支撐桿之間以及所述橫向支撐桿之間均設置有紗網,所述橫向支撐桿的末端均連接接口圓環,所述接口圓環內壁設置有滑道,所述滑道內設置有擋圈,所述擋圈連接中空的支撐柱,所述支撐柱穿過所述上蓋,所述支撐柱的頂部螺紋連接頂蓋,所述頂蓋連接撥動手柄,所述支撐柱的外圍設置有攪拌葉。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藥劑混合設備,其特征是:所述煎藥桶的一側設置有把手,所述煎藥桶的另一側連通V型開口,所述上蓋上設置有提手。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藥劑混合設備,其特征是:所述煎藥桶為圓柱形,所述底板為圓形。
【文檔編號】A61J3/00GK205698537SQ201620583926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16日
【發明人】李鵬, 王曉霞
【申請人】李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