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臨床用醫療器械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具有測溫、測壓、可視和引流功能的腦室引流管。
背景技術:
腦室引流術是顱腦術后常用的降低顱內壓、排出腦脊液及血腫的有效治療措施之一。現有的引流管為單腔管或雙腔管,在功能上有很大提升,能夠在引流過程中實現可視化,將給藥腔與引流腔分開等功能。但是上述結構的引流管還遠遠無法滿足臨床使用要求。目前,臨床上不僅需要在置管過程中實現可視化,還需要在引流過程中能夠監測到患者的溫度和壓力等生理指標,用以把控患者實時身體狀況,爭取給患者以最佳治療時間及治療方法,挽救病人生命,達到精準治療的目的。因此,臨床上迫切需要可囊括測溫、測壓、可視和引流功能,以實現功能最大化,手術創面最小化的引流管。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可滿足臨床手術需要的具有測溫、測壓、可視和引流功能的腦室引流管。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具有測溫、測壓、可視和引流功能的腦室引流管,包括管體,管體包括插入端部分和連接端部分,其特征在于:插入端部分采用四腔結構,分別為腦脊液引流腔、測溫腔、測壓腔和用于放置圖像拍攝模塊和引出可視導線的可視腔,所述測溫腔一端連接有測溫連接口,所述測壓腔一端設有測壓連接口,所述可視腔一端設有視頻連接口,所述腦脊液引流腔一端設有引流管接口,在測溫腔內置有測溫導線和設置在測溫導線一端的光纖測溫傳感器,在測壓腔內置有測壓導線和與測壓導線一端連接的光纖測壓傳感器,所述可視腔內置有可視導線和設置在可視導線一端的圖像拍攝模塊,所述腦脊液引流腔于插入端部分靠近端部的管壁上制有多個引流側孔。
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所述光纖測溫傳感器和光纖測壓傳感器直徑小于1mm。
所述圖像拍攝模塊采用防霧防腐材質制作。
所述管體插入端部分表面上設有用于顯示插入患者腦室內深度的刻度。
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由于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臨床對患者進行腦室引流術操作時,醫務人員可通過引流管的可視腔插入引出可視導線和圖像拍攝模塊,即可清晰的看到引流管的插入位置,方便醫務人員操作,節省手術時間,提高搶救效率。通過引流管測溫腔中的光纖測溫傳感器和測壓腔中的光纖測壓傳感器可對患者的體溫和腦壓進行實時監測,以便為患者制定最佳治療時間和治療方法。本實用新型旨在用一根引流管,囊括多種功能,以實現功能最大化,手術創面最小化。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A-A剖視圖;
圖3是圖1的B部放大圖。
圖中:1、連接端部分;1-1、視頻連接口;1-2、引流管接口;1-3、測溫連接口;1-4測壓連接口;2、插入端部分;2-1、可視腔;2-1-1、圖像拍攝模塊;2-1-2、可視導線;2-2、腦脊液引流腔;2-3測溫腔;2-3-1、光纖測溫傳感器;2-3-2、測溫導線;2-4測壓腔;2-4-1、光纖測壓傳感器;2-4-2、測壓導線;3、刻度;4、引流側孔。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發明內容、特點及功效,茲例舉以下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請參閱圖1-圖3,具有測溫、測壓、可視和引流功能的腦室引流管,包括管體,所述管體包括插入端部分2和連接端部分3。所述插入端部分采用四腔結構,分別為腦脊液引流腔2-2、測溫腔2-3、測壓腔2-4和用于放置圖像拍攝模塊和引出可視導線的可視腔2-1,所述測溫腔一端連接有測溫連接口1-3,所述測壓腔一端設有測壓連接口1-4,所述可視腔一端設有視頻連接口1-1,所述腦脊液引流腔一端設有引流管接口1-2。在測溫腔內置有測溫導線2-3-2和設置在測溫導線一端的光纖測溫傳感器2-3-1,在測壓腔內置有測壓導線2-4-2和與測壓導線一端連接的光纖測壓傳感器2-4-1,所述可視腔內置有可視導線2-1-2和設置在可視導線一端的圖像拍攝模塊2-1-1,所述腦脊液引流腔于插入端部分靠近端部的管壁上制有多個引流側孔4。
本實施例中,所述光纖測溫傳感器2-3-1和光纖測壓傳感器2-4-1直徑小于1mm。
本實施例中,所述圖像拍攝模塊采用防霧防腐材質制作。
本實施例中,所述管體插入端部分表面上設有用于顯示插入患者腦室內深度的刻度3。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為:
先將患者顱骨鉆孔,將引流管的插入端部分2插入患者腦部后,再將可視腔連接端部分1中的視頻連接口1-1與外部視頻連接,利用可視腔2-1中的圖像拍攝模塊2-1-1來拍攝引流管插入端部分2的位置,通過外部顯示屏來觀察引流管插入端部分是否到達患者腦室,如順利到達預定位置將連接端部分1中的引流管接口1-2與引流組件連通,即可進行腦脊液的引流。若在引流過程中需要監測患者的溫度或顱內壓可通過連接端部分1中的測溫接口1-3與顯示屏連接或1中的測壓接口1-4與顯示屏連接對患者進行測溫或測壓。由于本引流管具有測溫、測壓、可視和引流功能,方便醫護人員準確置管,提高引流管的使用安全性,減輕患者痛苦;具有節省手術時間和提高搶救效率的優勢,實現功能最大化,手術創面最小化。
本實用新型附圖中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