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指骨克氏針固定器械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指骨骨折克氏針固定導向器。
背景技術:
手足外傷指骨骨折通常使用克氏針內(nèi)固定,現(xiàn)階段指(趾)骨骨折克氏針內(nèi)固定主要依靠手術者的經(jīng)驗,一般要進行來回多次的穿針嘗試才能獲得滿意的固定位置。但手指、足趾結構復雜,較小的手指、足趾空間中包含了較多的血管、神經(jīng)、屈肌腱、關節(jié)囊、韌帶等,多次的內(nèi)固定嘗試較容易損傷血管神經(jīng),若克氏針穿過肌腱、韌帶及關節(jié)囊,則會導致手指、足趾肌腱滑動、關節(jié)活動受限,使手指、足趾功能恢復欠佳。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指骨骨折克氏針固定導向器,適用于克氏針導向固定,能夠實現(xiàn)精確復位骨折。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指骨骨折克氏針固定導向器,包括:固定架、固定導套、移動導套、限位套和緊固螺釘;所述固定架呈U形,固定架包括橫桿和兩根豎桿,兩根豎桿分別垂直固定在橫桿兩端;所述固定導套的外壁與一根豎桿連接固定,所述限位套的外壁與另一根豎桿連接固定;所述移動導套可滑動的設置在限位套內(nèi),固定導套和移動導套的軸線在同一直線上;固定有限位套的一根豎桿上開有螺紋孔,螺紋孔從橫桿處延伸至限位套內(nèi),所述緊固螺釘設置在螺紋孔內(nèi),緊固螺釘伸入限位套內(nèi)。
優(yōu)選的,所述固定導套對應移動導套的一端上設有斜口,所述移動導套對應固定導套的一端設有斜口。
優(yōu)選的,所述移動導套外壁上沿著移動導套軸線方向開有滑槽,所述限位套內(nèi)壁上設有卡塊,卡塊卡在滑槽內(nèi)。
優(yōu)選的,所述固定導套軸線與豎桿垂直設置。
優(yōu)選的,所述橫桿為伸縮桿。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能夠適用于指骨骨折復位術中克氏針導向固定,能夠實現(xiàn)精確復位骨折。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指骨骨折克氏針固定導向器一較佳實施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是所示指骨骨折克氏針固定導向器使用狀態(tài)時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各部件的標記如下:1、固定導套;2、移動導套;3、限位套;4、橫桿;5、豎桿;6、緊固螺釘。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請參閱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包括:
一種指骨骨折克氏針固定導向器,包括:固定架、固定導套1、移動導套2、限位套3和緊固螺釘6,固定導套1、移動導套2、限位套3的軸線方向均開有通孔;所述固定架呈U形,固定架包括橫桿4和兩根豎桿5,兩根豎桿5分別垂直固定在橫桿4兩端,橫桿4為伸縮桿,可根據(jù)需要調(diào)節(jié)橫桿4長度;所述固定導套1的外壁與一根豎桿連接固定,固定導套1軸線與豎桿垂直設置,所述限位套3的外壁與另一根豎桿連接固定;所述移動導套2外壁上沿著移動導套軸線方向開有滑槽,所述限位套3內(nèi)壁上設有卡塊,移動導套可滑動的設置在限位套內(nèi),卡塊卡在滑槽內(nèi),固定導套1和移動導套2的軸線在同一直線上,固定導套1和移動導套2的內(nèi)孔可設計不同規(guī)格使不同規(guī)格的克氏針通過;固定導套1對應移動導套的一端上設有斜口,移動導套2對應固定導套的一端設有斜口;固定有限位套的一根豎桿上開有螺紋孔,螺紋孔從橫桿4處延伸至限位套3內(nèi),所述緊固螺釘6設置在螺紋孔內(nèi),緊固螺釘6伸入限位套3內(nèi)。在骨折復位后,術中觀察肌腱及血管神經(jīng)位置,選取想固定骨折的兩個位點,固定導套和移動導套可以移動至術者想要的克氏針傳入/出部位,固定導套抵在骨上,移動導套在限位套內(nèi)滑動確定固定點和固定方向,移動導套抵在骨上,擰緊緊固螺釘固定住移動導套,選取合適的克氏針進行骨折內(nèi)固定,術后常規(guī)制動及對癥功能鍛煉,本實用新型能夠適用于指骨骨折復位術中克氏針導向固定,能夠實現(xiàn)精確復位骨折。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nèi)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