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神經內科檢查裝置。
背景技術:
中國專利201420024180.2公開了一種神經內科檢查裝置,包括觸覺針,觸覺針連接有用于使觸覺針以設定力度刺激被檢查人員的施力機構,施力機構包括設置有針孔和頂塊的針座,針孔放置觸覺針中段,觸覺針尾端連接有壓力傳感器,壓力傳感器信號連接有顯示屏和攝像裝置,壓力傳感器和頂塊之間連接有彈簧。針座連接有手柄。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據對上述方案的敘述得知,結構簡單、設計合理。醫師每次刺激患者的力度大小都能定量掌握,且患者的反應程度及對應的力度大小都能客觀記錄,提高了檢查結果的準確性,有助于醫師制定更優的治療方案。但是該實用新型存在以下問題:1.當醫師力度過大時,該實用新型不能夠自動警示,實用性差;2.壓力傳感器和頂塊直接通過彈簧連接,這樣設計結構不夠結實,而且彈簧的彈性性能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實用性強、結構結實的神經內科檢查裝置。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神經內科檢查裝置,包括底座、設置在所述底座底端的手柄,所述底座頂部的左端設置有第一豎板,右端設置有第二豎板,所述第一豎板上設置有圓孔,所述圓孔內活動設置有觸覺針,所述觸覺針的末端設置有壓力傳感器,所述壓力傳感器與所述第二豎板通過彈性體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上設置有控制盒,所述控制盒內設置有單片機、與所述單片機電性連接的A/D轉換器和電源模塊,所述A/D轉換器與所述壓力傳感器電性連接,所述控制盒的外壁設置有與所述單片機電性連接的蜂鳴器,所述彈性體包括設置在所述第二豎板上的第一固定板、設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的管體、設置在所述管體端頭的第二固定板、連接桿、可滑動設置在所述管體內腔中的滑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上沿水平方向設置有兩根固定桿,所述固定桿上分別可滑動設置有一滑套,兩個所述滑套通過豎桿連接,所述豎桿與所述滑板通過橫桿連接,所述固定桿的端頭穿過所述滑板并與所述滑板滑動連接,所述固定桿上位于所述滑板和滑套之間套設有第一彈簧,所述固定桿上位于所述滑套和第一固定板之間套設有第二彈簧,所述連接桿的一端與所述壓力傳感器連接,另一端穿過所述第二固定板并與所述滑板連接。
優選地,上述的神經內科檢查裝置,其中所述控制盒內設置散熱風扇。
優選地,上述的神經內科檢查裝置,其中所述控制盒包括內層和外層,所述內層和外層形成的空間內設置有吸音棉。
優選地,上述的神經內科檢查裝置,其中所述固定桿遠離所述第一固定板的端頭設置有限位板。
優選地,上述的神經內科檢查裝置,其中所述底座的頂部設置有滑道,所述滑道內可滑動設置有與所述壓力傳感器連接的條形板。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主要體現在:壓力傳感器將檢測到的壓力數據傳遞給A/D轉換器,A/D轉換器將模擬信號轉換成數字信號并傳遞給單片機,當檢測到的壓力數據達到預設值時,單片機控制蜂鳴器發出報警聲音,防止了醫生的力度過大而對病人造成傷害;彈性體作為一個整體,結構堅固;當壓力傳感器帶動連接桿移動時,滑板會朝向第一固定板移動,從而使得第一彈簧壓縮、滑套朝向第一固定板移動,進一步使得第二彈簧壓縮,這樣設計使得彈性體的彈性性能得到提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的彈性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的控制盒的縱向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地詳述,以使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如圖1、2、3所示,一種神經內科檢查裝置,包括底座1、設置在底座1底端的手柄11,底座1頂部的左端設置有第一豎板12,右端設置有第二豎板13,第一豎板12上設置有圓孔,圓孔內活動設置有觸覺針14,觸覺針14的末端設置有壓力傳感器15,壓力傳感器15與第二豎板13通過彈性體2連接。
手柄11上設置有控制盒3,控制盒3內設置有單片機31、與單片機31電性連接的A/D轉換器32和電源模塊33,A/D轉換器32與壓力傳感器15電性連接,控制盒3的外壁設置有與單片機31電性連接的蜂鳴器34。
彈性體2包括設置在第二豎板13上的第一固定板21、設置在第一固定板21上的管體22、設置在管體22端頭的第二固定板23、連接桿24、可滑動設置在管體22內腔中的滑板25,第一固定板21上沿水平方向設置有兩根固定桿26,固定桿26上分別可滑動設置有一滑套27,兩個滑套27通過豎桿28連接,豎桿28與滑板25通過橫桿29連接,固定桿26的端頭穿過滑板25并與滑板25滑動連接,固定桿26上位于滑板25和滑套27之間套設有第一彈簧30,固定桿26上位于滑套27和第一固定板21之間套設有第二彈簧20,連接桿24的一端與壓力傳感器15連接,另一端穿過第二固定板21并與滑板25連接。
控制盒3內設置散熱風扇4,散熱風扇4可以起到吹風散熱的作用。控制盒3包括內層41和外層42,內層41和外層42形成的空間內設置有吸音棉43,吸音棉43可以吸收散熱風扇4產生的噪音。
固定桿26遠離第一固定板21的端頭設置有限位板5,限位板5可以防止固定桿26與滑板25脫離。
其中底座1的頂部設置有滑道6,滑道6內可滑動設置有與壓力傳感器15連接的條形板61,這樣設計使得壓力傳感器15移動時更加平穩。
當然,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運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為之簡易修飾及等效結構變化,均應同理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