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眼科手術器械,特別涉及一種青光眼小梁剪。
背景技術:
小梁剪是用于抗青光眼手術中切除小梁組織的眼科手術器械,現有的小梁剪同傳統的剪刀一樣是相互鉸接的左右兩片的結構,每片分為剪刀本體、手柄和彈簧片,彈簧片可以是由手柄延伸出來形成的,也可以用單獨的彈簧片連接在手柄尾部,手柄外壁上設有防滑槽,且整個小梁剪本體表面鍍有一層非常光滑的耐腐蝕層。但是這種小梁剪不僅防滑效果不夠好,而且醫生在手術過程中需要花費較大的力氣在固定小梁剪上,從而降低醫生的手術精度,并且彈簧片的回彈力度不夠,使用時間長了容易降低彈簧回彈效果。
因此本領域技術人員致力于開發一種防滑效果更好、提高醫生手術精度并且能夠提高彈簧片回彈效果的青光眼小梁剪。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防滑效果更好、提高醫生手術精度并且能夠提高彈簧片回彈效果的青光眼小梁剪。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青光眼小梁剪,包括相互鉸接的左刀片和右刀片,所述左刀片和右刀片均包括刀頭和刀柄,兩個刀頭的中部相互鉸接,所述刀頭的鉸接部前端為鋒利端,左刀片的尾部設有左刀尾,右刀片的尾部設有右刀尾,所述左刀尾和右刀尾均為向內彎曲的彈簧結構,所述右刀尾的尾部開設有小孔,左刀尾的尾端從小孔內穿入;兩個刀柄的外側均設置有若干個手指套,所述手指套沿刀柄寬度方向設置,且手指套的內部沿軸向設置有防滑紋。
采用上述結構的青光眼小梁剪,手術過程中,醫生可以將手指伸入到手指套中,限制的手指的上下移動,同時在手套內部的防滑紋又限制了醫生的手指在手指套內滑動,提供了更好的防滑效果,同時由于手指套的限制作用,醫生不用花費過多的力氣在固定小梁剪上,從而提高了手術的精度。并且,左刀尾插入到右刀尾中,使用時,兩個刀尾向內彎曲,使用完畢后,整片刀尾向外彈出,彈簧力度更高,從而提高了刀尾的恢復效果。
作為優選的,所述左刀片的內側設置有防撞立柱。
作為優選的,所述左刀尾的尾端設置有小尾端,所述小尾端的寬度小于左刀尾的寬度,且小尾端插入到小孔內。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采用手指套的結構提高了小梁剪的防滑效果,相應提高了醫生的手術精度,同時還增加了刀尾的恢復效果,并且還具有結構簡單、造價低廉等優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左刀片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1中右刀片的右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本實施例包括左刀片1和右刀片2,所述左刀片1和右刀片2均包括刀頭3和刀柄4,兩個刀頭4的中部相互鉸接,所述刀頭4的鉸接部前端為鋒利端4a。所述左刀片1的內側設置有防撞立柱9。
兩個刀柄4的外側均設置有若干個手指套8,所述手指套8沿刀柄4寬度方向設置,且手指套8的內部沿軸向設置有防滑紋。
左刀片1的尾部設有左刀尾5,右刀片2的尾部設有右刀尾6,所述左刀尾5和右刀尾6均為向內彎曲的彈簧結構,所述右刀尾6的尾部開設有小孔6a,所述左刀尾5的尾端設置有小尾端5a,所述小尾端5的寬度小于左刀尾5的寬度,且小尾端5a插入到小孔6a內。
以上詳細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具體實施例。應當理解,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無需創造性勞動就可以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構思作出諸多修改和變化。因此,凡本技術領域中技術人員依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通過邏輯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實驗可以得到的技術方案,皆應在由權利要求書所確定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