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yī)療器械上的手術鉗頭,更具體地,涉及一種夾持組織的微創(chuàng)手術鉗頭。
背景技術:
手術鉗在醫(yī)療上多用以在手術中夾持人體組織,普通微創(chuàng)手術鉗由于結構的限制,不能很好地控制夾持力度,容易造成夾持力過大損傷組織。另外,現(xiàn)有手術鉗的鉗頭齒形設計多為連續(xù)的平行直線橫向齒型,在鉗頭橫向為直線,加持側向用力時,容易發(fā)生側滑從而使得組織抓取不牢固,且易對組織造成傷害。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解決以上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夾持組織的微創(chuàng)手術鉗頭,包括上、下兩片鉗頭,一根推拉桿。上、下兩片鉗頭為配合件,鉗頭尾部設計有轉軸孔和滑槽,轉軸孔中間穿有銷軸,上下兩片鉗頭通過銷軸裝配在一起。推拉桿裝配于兩鉗頭中間,兩側凸軸分別置于兩鉗頭的滑槽中,推拉桿的前后伸縮帶動凸軸沿滑槽滑動來實現(xiàn)鉗頭的開合,可以根據(jù)推拉桿伸縮的量來控制鉗頭加持力度。鉗頭設計細長,在微創(chuàng)手術上使用更具優(yōu)勢。鉗頭前端為橫向齒形,中部有一長條孔,可以防止在夾持組織時發(fā)生側向滑動造成傷害。
鉗頭頭部外緣設計為半圓形,中間設計有一長條孔,孔兩端亦為半圓形。
鉗頭外邊緣及孔的棱角做倒R處理,避免施術時劃傷組織。
鉗頭尾部設計有轉軸孔,轉軸孔中間穿有銷軸,上下兩片鉗頭通過銷軸裝配在一起。
鉗頭尾部設計有滑槽,形狀為長條孔,兩端為半圓形。
滑槽方向與鉗頭背面呈25度夾角。
兩片鉗頭配合后,兩尾部裝配面之間存在一定寬度縫隙,用于裝配推拉桿。
推拉桿前端為一平面,厚度略小于鉗頭裝配面之間縫隙,推拉桿可以在其中轉動。
推拉桿前端平面頂端兩側各有一個凸軸,兩凸軸分別裝配于兩鉗頭的滑槽。
將鉗頭與手術鉗主體結構連接,主體結構通過控制推拉桿的前后伸縮移動,帶動凸軸在滑槽內滑動來控制鉗頭的開合。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鉗頭設計有長條孔,可避免施術過程中夾持組織發(fā)生側滑。
2.主體結構可以通過控制推拉桿的伸縮量來控制加持力度,可避免過夾持對組織造成損傷。
3.鉗頭結構簡單,可利用金屬粉末注射成形技術進行批量化生產(chǎn),成本低、效率高,具有較強的競爭優(yōu)勢。
附圖說明
圖1為鉗頭結構示意圖(以下鉗頭為例)。
圖2為推拉桿結構示意圖。
圖3為鉗頭裝配示意圖。
附圖中的標記為:1:齒形;2:長條孔;3:轉軸孔;4:滑槽;5:裝配面;6:平面;7:凸軸。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闡述,以下實施例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而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實施例。
如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由上下兩片鉗頭、一根推拉桿組成。
實施例:將兩片鉗頭進行配合,使兩鉗頭的齒形1能夠緊密咬合,兩裝配面5之間將會出現(xiàn)縫隙。取推拉桿,將其平面6置于上述縫隙中,兩端凸軸分別置于兩鉗頭的滑槽4中。從側面將銷軸穿入兩轉軸孔3內,固定銷軸長度,避免鉗頭左右滑動導致推拉桿掉出裝配面。此時,保持銷軸兩端固定,推動推拉桿向鉗頭方向運動,凸軸7將沿滑槽滑動,兩滑槽方向錯位使凸軸對兩滑槽產(chǎn)生不同方向的擠壓力,經(jīng)過銷軸的杠桿作用轉化,進而導致鉗頭的開動作。同樣的,向鉗頭尾端方向拉動推拉桿,將會實現(xiàn)鉗頭的合動作。